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本书标签: 古代  历史穿越  系统 

文章暗藏锋,险过独木桥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

省试结束后的等待,比州试时更加煎熬。汴京的水太深,我那份锋芒毕露的答卷,如同一块棱角分明的石头,投入了深不见底、且暗流汹涌的潭中,不知会激起怎样的反应,又会被哪股暗流裹挟、吞噬。

我依旧深居简出,但心思却难以完全沉浸在书卷中。每日都会让租住小院的仆役去街市上打听消息,尤其是关于今科省试的种种传闻。同时,我也开始更深入地研究“特奏名”制度的细节,以及是否有其他非常规的入仕途径,以备不时之需。系统商城里那个【机缘线索·特奏名】依旧模糊,但我隐隐感觉,它或许会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

几日下来,市井间关于省试的议论渐渐多了起来。大多是在猜测今科会元、谈论某些世家子弟或知名才子的文章如何锦绣,间或也有一些关于考题《王道之本与刑名之术》的讨论,主流观点果然不出我所料,多是围绕“德主刑辅”的老生常谈。

然而,就在放榜前两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在小范围传开:今科省试,出现数篇“离经叛道”、“语多激切”之文,主考官与诸位同考官争议极大,甚至惊动了礼部上层。

我心下一沉。我的文章,恐怕就在这“数篇”之列。

果然,当天下午,便有礼部书吏寻至我的住处,态度比南阳那次更为严肃,言明礼部某位郎中(副长官)要即刻召见。

该来的终究来了。我整理衣冠,深吸一口气,随其前往礼部衙门。

召见我的是一位姓王的郎中,年纪约在四十上下,面容严肃,眼神锐利,透着久居官场的威严。他端坐堂上,案前正摊开着一份试卷,我一眼便认出,正是我的笔迹。

“柳永,”王郎中开门见山,语气冰冷,“你这份答卷,好大的胆子!”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试卷上:“‘空言王道,百姓何辜’?‘猾吏因缘为奸,豪强武断乡曲’?你眼中还有朝廷法度吗?还有士大夫体统吗?!将朝堂衮衮诸公置于何地?!”

一连串的质问,如同冰雹砸下,带着浓浓的官威和不满。

我知道,此刻绝不能软弱,但也不能硬顶。我躬身行礼,语气恭敬却坚定:“回禀大人,学生绝无藐视朝廷之意。正因心系朝廷,心念百姓,方敢直言时弊。学生文中所述,皆乃游学途中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长乐镇之事,有当地里正、乡老可证;吏治之论,亦有沿途诸多案例可查。学生以为,圣人之道,在于明辨是非,革除积弊。若因畏惧不言,坐视民瘼,方是辜负圣贤教诲,辜负朝廷设科取士之本意。”

“好一个‘革除积弊’!”王郎中冷笑一声,“依你之见,当如何革除?”

我知道这是关键,也是展示我才干的机会。我沉声道:“学生以为,当自吏治始。严格考课,信赏必罚,选贤任能,汰除冗滥。同时,简化律令,使民易知易避;加强监察,使吏不敢徇私。此非一日之功,然需坚定不移。正如范文正公《上执政书》所言,‘固邦本,厚民力’,学生深以为然。”

我适时地提到了范仲淹,既是表明我的思想渊源,也是一种试探,看看这位王郎中对改革派的态度。

王郎中听到范仲淹的名字,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但面色依旧冷峻:“范希文之议,朝中自有公论。你一个应试举子,还是多想想如何写好承平文章,莫要好高骛远,妄议朝政!”

他顿了顿,盯着我,话锋忽然一转:“况且,本官听闻,你与汴京那位曾惹得龙颜不悦的柳三变,关系匪浅?甚至有人言,你便是其族人?可有此事?”

果然还是查到了这里!我心中凛然,知道这是最致命的一击。我抬起头,目光澄澈,坦然道:“大人明鉴。学生柳永,与那位柳三变,确系同姓,籍贯亦同。然,学生自幼苦读,志在经世,与那位流连坊曲、行为放浪之族人,道不同不相为谋,更无任何往来。学生此番入京,只凭文章取功名,以实学报效朝廷,此心可昭日月!”

我再次坚决地切割,语气中没有丝毫犹豫。这个时候,任何一点牵扯,都可能万劫不复。

王郎中审视着我,良久,才缓缓道:“文章……虽有偏激,倒也算言之有物,非全然空谈。至于其他……”他挥了挥手,“罢了,你且退下吧。能否登榜,自有公议。”

“学生告退。”我再次行礼,退出堂外。

走出礼部衙门,阳光刺眼,我却感到一阵寒意。方才一番应对,看似过关,实则凶险万分。那位王郎中态度暧昧,既批评了我的文章,又未完全否定,最后那句“自有公议”,更是留下了无限的悬念。

我的文章,就像在独木桥上走了一遭。一边是“离经叛道”的深渊,一边是“牵扯旧恶”的悬崖。能否安全抵达对岸,就看明日放榜了。

这一次,等待我的,会是柳暗花明,还是万丈深渊?

上一章 省试波澜起,保守派阻挠 词圣柳永:千古词宗系统助我逆天改命最新章节 下一章 殿试临近,系统预警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