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徒县的夏日,在识字歌谣的传唱中悄然来临。柳永坐在县衙后堂,审阅着近半年来的政绩汇总。案头摊开的,是各乡里正呈报的田亩清册、税赋记录,以及他亲自督造的水渠工程图。
刘成侍立一旁,脸上带着几分喜色:“大人,今年春税已全部入库,比往年多收了三成。百姓们用了新农具,又赶上风调雨顺,收成都很不错。”
柳永微微颔首,目光却落在另一份文书上:“刑狱案件的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一半。看来教化之功,确实能移风易俗。”
【系统】界面适时浮现:
【支线任务:微末之职亦能燎原(进行中)】
【当前进度:政通人和(已完成)】
【奖励:积分+300,【明察秋毫】技能】
【新任务:年终考绩(0/1)】
就在柳永查看系统提示时,门外传来通报声:“大人,转运司的巡查使到了!”
柳永整了整官袍,快步迎出。只见一位身着青袍的官员带着几个随从,正站在院中打量着县衙环境。
“下官柳永,见过巡查使。”
那官员转过身来,约莫四十岁年纪,面容清瘦,目光锐利:“本官陈栩,奉转运使之命,巡查各县政绩。柳县尉,听说你这半年来,在丹徒县做了不少事?”
这话问得意味深长。柳永不卑不亢地回道:“下官只是尽分内之责。”
陈栩不置可否,径直走向大堂:“那就让本官看看,你这分内之责,尽得如何。”
接下来的三天,陈栩带着随从走遍了丹徒县各个角落。他们查看新修的水渠,走访使用新农具的农户,甚至在赵家庄的打谷场上,听孩子们唱了一整首识字歌谣。
这日傍晚,陈栩突然提出要查阅县衙的账册。
钱县令顿时慌了神,拉着柳永低语:“柳县尉,这……往年的账目,怕是经不起细查啊!”
柳永却从容不迫:“县尊放心,下官早已将账目整理清楚。”
当陈栩翻开那些装订整齐的账册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每一笔收支都记载得清清楚楚,就连去年修渠的糊涂账,也都用朱笔做了批注,注明存疑之处。
“这份账目,是何人所为?”陈栩指着其中一本问道。
“是下官与户房书吏共同整理。”柳永答道,特意看了眼站在角落的李福。
李福脸色发白,汗水浸湿了后背。这些账目确实是经他之手,但在柳永的监督下,他不得不把往年的问题都标注出来。
陈栩不再说话,一页页仔细翻阅。当看到地契档案时,他突然问道:“这些地契上的批注,又是何人所为?”
“是下官。”柳永坦然道,“下官在整理旧档时,发现部分地契存在疑点,故而标注,以待详查。”
陈栩的目光在柳永脸上停留片刻,忽然合上账册:“明日启程回府。柳县尉,你很好。”
这句“很好”说得轻描淡写,却让钱县令长舒一口气。待陈栩离去,他擦着汗对柳永说:“柳县尉,这次多亏有你啊!”
然而柳永却眉头微蹙。他注意到陈栩临走时,特意多看了几眼那些标注问题地契的档案。
一个月后,考核结果下达。丹徒县破天荒得了个“优等”评语,这在往年是从未有过的。更令人意外的是,随考评文书一同送来的,还有一道吏部调令。
“调丹徒县尉柳永,任润州司理参军,即日赴任?”钱县令念着调令,又惊又喜,“柳县尉,你这是高升了啊!”
司理参军掌管一州刑狱,正七品,比县尉高了整整两级。
消息传开,丹徒县百姓纷纷前来送行。赵老汉带着乡亲们送来一把万民伞,上面密密麻麻签满了名字。
“大人,您是我们丹徒百姓的再生父母啊!”老汉老泪纵横。
柳永接过万民伞,心中百感交集。这半年来的点点滴滴在眼前浮现:初到时豪强的嚣张,胥吏的阳奉阴违,百姓最初的疑虑,以及后来的信任……
【系统】提示再次出现:
【支线任务:微末之职亦能燎原(已完成)】
【最终奖励:积分+500,逆命值+50,解锁技能【政通人和】】
【新职位触发主线任务:州衙风云(0/1)】
临行前夜,柳永独自在县衙整理行装。刘成默默站在门外,欲言又止。
“有什么话,进来说吧。”柳永头也不抬地说。
刘成快步走进,低声道:“大人,陈巡查使临走前,让卑职转告您一句话。”
“什么话?”
“他说:‘润州的水,比丹徒深得多,望你好自为之。’”
柳永手中的动作微微一顿,随即继续整理文书:“还有吗?”
“还有……王魁和李福,在您升迁的消息传来后,就不知所踪了。据说,是去了润州。”
月光从窗外洒入,在柳永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他望着桌上那盏即将熄灭的油灯,轻声道:
“知道了。准备一下,明日启程赴任。”
窗外,不知哪个孩童还在唱着识字歌谣,清脆的声音在夜风中飘荡。柳永知道,前方的路还很长,但至少在这里,他已经点亮了一盏灯。
而这盏灯,必将照亮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