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旧苔书
本书标签: 现代  暗恋  校园言情 

量子纠缠

旧苔书

初雪的痕迹在校园里尚未完全消融,但物理竞赛集训的通知,像一道清晰的界限,划开了沈逾与岑宁之间刚刚稳定下来的日常。

两人推着车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气氛比平时沉默。最终还是沈逾先开了口,声音在冬日清冷的空气里显得格外清晰:"下周开始,我就不来教室上课了。"岑宁握着车把的手紧了紧,轻轻"嗯"了一声。她知道这一天会来,但真正面对时,心里还是空了一块。"集训就在实验楼,封闭管理。"他补充道,像是在解释,也像是在告诉自己。

"会很辛苦吧?"岑宁抬起头,看着他线条清晰的侧脸。

"嗯。"他没有否认,"强度很大。"

走到路口沈逾停下脚步,转身面对她。夕阳的余晖将他挺拔的身影拉得很长,几乎将岑宁完全笼罩。

"周六上午,"他看着她的眼睛,语气是不容置疑的确定,"图书馆,新到的散文集。我会去。"

这是他在这段明知即将到来的分离面前,所能抓住的、也是唯一想抓住的确定。不是一个模糊的约定,而是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岑宁心里那点空落瞬间被填满了些许,她用力点头:"好,我等你。"

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周六早晨,岑宁提前十分钟到达图书馆。冬日的阳光斜斜照进阅览区,在新书展架那排素色封面的散文集上投下温暖的光斑。她深吸一口气,空气里是纸张和油墨特有的沉静气息。

当时针精准指向九点,一个带着室外寒气的身影出现在阅览室门口。沈逾穿着深色的羽绒服,额发被风吹得有些凌乱,呼吸间带着白气,显然是一结束晨间测验就赶了过来。他的目光在室内快速扫过,随即精准地落在她身上,快步走来。

"没迟到。"他在她对面坐下,声音还带着一点奔跑后的微喘,将一个小小的、牛皮纸包裹的方正物品推到她面前,"路上买的,新出的诗集。"

岑宁接过,指尖触碰到纸张的棱角,心里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在争分夺秒的集训间隙,他不仅记得约定,还准备了礼物。

他们没有过多寒暄,仿佛这短暂的相聚无比珍贵,不容浪费在客套上。沈逾很快从书包里拿出厚重的集训教材和习题集铺开,重新投入到那个由公式和定律构成的世界里,眉头微蹙,神情专注。

岑宁则翻开他送的诗集,又从那排新书里抽出一本散文集。然而,她的注意力很难完全集中在文字上。阳光勾勒着他低垂的眉眼和握笔的修长手指,他偶尔因为思考而用笔端轻点纸张的动作,都像无形的引力,牵动着她的视线。

他似乎察觉到她的走神,抬起头。目光相撞的瞬间,他没有说话,只是极轻地用笔点了点她面前摊开的散文集某一页的某一行,然后递过来一个询问的眼神——像是在问:你觉得这句怎么样?

岑宁低头看去,那一行写的是:"寂静并非无声,而是另一种频率的共振。"

她的心猛地一跳,抬头对上他沉静的目光。他记得,记得他们之间所有的"共振"暗号。她拿起笔,在旁边放着的空白纸上轻轻写下:「频率一致,接收良好。」

他看到了,眼底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像是湖面漾开的微波,转瞬即逝,却又真切存在。然后,他重新低下头,继续他的演算。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在两人之间静静流淌,仿佛他们各自沉浸的世界,在这一刻因为同一个"频率"而产生了奇妙的交集。

中午分别的时刻很快到来。沈逾收拾东西的动作比平时慢了些。两人并肩走出图书馆,冰冷的空气扑面而来。

"下周……"他开口。

"我知道,"岑宁打断他,努力让声音听起来轻松

"嗯。"他看着她,眼神复杂,有歉意,有关切,还有一种被理解的柔软,"等我回来。"

"好。"她点头,看着他转身,汇入周末稀疏的人流,背影挺拔却莫名显得有些孤单。

集训前夜,他没有说再见,而是在她掌心放了一枚纽扣电池。

"这是什么?"

"能量源。"他目光沉静,"足够点亮一个宇宙,你早点休息"说完他就转身回房里去了

岑宁慢慢摊开一直攥着的左手,手心里是那枚纽扣电池。冰凉的金属外壳已经被她的体温焐热。

"能量源……"她低声重复他的话,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是啊,这点滴汇聚的温暖与默契,确实足够点亮一段看似黑暗的分离期,足够支撑她,等他穿越"势垒",完成那场概率100%的"量子隧穿"。

第一周,岑宁在课桌里发现第一张卡片。纯白卡纸上只有一个公式: Ψ(x,t)

下面是极小的一行字:「我的波函数,在你观测时坍缩。」

她查了物理笔记,这是量子力学的波函数公式。他在告诉她,他的状态因她的关注而存在。

第三天,第二张卡片出现: E = hν

旁边画着两个振子,频率完美同步。「共振,」她轻声念出,耳根微热。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周五。她打开储物柜,一叠演算纸飘落。最上面一页写着:「如果我是电子,你就是让我发生跃迁的那份能量。」

下面详细推导了氢原子能级公式,在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量差旁,他标注:「这段距离,刚好是从实验楼到教室。」 岑宁把脸埋进围巾里笑了。这个人,连表白都要用薛定谔方程。

第二周,卡片开始变得复杂。有时是杨氏双缝干涉的图示,标题写着「思念的叠加」;有时是不确定性原理公式,旁边注解:「越是想要精确计算见面的时间,就越是无法确定此刻想念你的动量。」

最让她心动的是关于电子云的描述:「即便在最基础的轨道,电子也并非沿着固定路径运行,而是以概率云的形式存在。就像我,无论身在何处,总以最高概率出现在你身边。」

林淮凑过来看:"这什么天书?"

岑宁飞快地收起来:"物理笔记。"

"沈逾人都进集训营了,还能远程给你补课?"林淮摇头,"这特么是量子传情吧。"

第三周,她决定回应。在最新收到的卡片上,关于量子隧穿效应的推导旁,她轻轻写下:「如果势垒是这场集训,那么根据计算,你隧穿的概率是100%。」

第二天,那张卡片消失了。

集训结束前三天,她收到最后一张卡片。上面只有一个简洁的狄拉克方程:

(i∂̸ - m)ψ = 0

下面是他工整的字迹:「反粒子与粒子相遇时会湮灭。而我对你,只有生生不息的产生。」

那天放学,她独自来到物理实验室,借用了光学平台。用激光笔、分束器和反射镜,她在黑暗中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干涉仪。当两束光在屏幕上相遇,产生明暗相间的条纹时,她用手机拍下照片,传给了那个失联已久的号码。

配文只有四个字:「干涉条纹。」

那是光与光相遇的证明。

集训结束的那个黄昏,她推开家门,看见他站在雪地里,肩头落着细雪。他瘦了,但眼睛亮得惊人,仿佛承载着整个集训期间未曾说出口的话语。

"你怎么——"

"隧穿效应。"他打断她,从口袋里掏出那张她写过字的卡片,"你说概率100%。"

她注意到他手中拿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这是什么?"

"集训奖品。"他打开盒子,里面不是奖牌证书,而是一个手工制作的克莱因瓶模型,瓶中有细碎的星光流动。"拓扑学上,克莱因瓶没有内外之分。"他声音很轻,"就像你和我。"

她接过瓶子,指尖擦过他的掌心。那个瞬间,她忽然理解了量子纠缠——即便相隔遥远,两个粒子也能瞬间感知彼此的状态。就像这些天,他们用公式和定律完成的对话。

雪花无声飘落,在他们之间织成一道晶莹的帘幕。他向前一步,从盒子里取出一枚胸针别在她衣领上。那是一个简化的费曼图,描述着粒子如何相遇、相互作用、然后沿着新的轨迹前进。

"欢迎回来。"她轻声说。

"我从未离开。"他注视着她,"只是在另一个维度,与你共振。"

当夜,她把克莱因瓶放在床头。瓶中的星光在黑暗中温柔旋转,像一个永不终结的数学证明。她想起他最后那张卡片上的话:

「在无数个平行宇宙里,我一定都选择了走向你。」

物理竞赛像一场高维度的折叠,把原本平行的轨迹弯曲相交。而当集训结束,他们回到日常的三维空间,那些用公式写就的情书,依然在每一个看不见的维度里,持续着他们的量子纠缠。

上一章 雪落与暗礁 旧苔书最新章节 下一章 “王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