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希宇在温暖和药物的作用下终于沉沉睡去,呼吸平稳。可可却没有丝毫睡意,她轻轻起身,坐到书桌前,打开了台灯。柔和的光线洒在桌面上,照亮了那份白天刘宇道(刘晓晨)道长郑重交给她的、关于“双师守护计划”的提案修订稿。
她仔细地翻阅着,目光很快被其中一处关键修改吸引。在“主师”人选的资质要求部分,道长进行了重要的优化。
最初的提案要求主师人选“必须在法学主修外,拥有211院校理工科硕士或以上学历”。这一条虽然确保了主师具备跨学科的深厚知识背景以应对高知控制型家长,但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困难——能够同时满足顶尖法学院背景和顶尖理工科硕士学历的人才凤毛麟角,且很可能因其复合背景而选择其他职业路径,导致检察官队伍难以留住这样的顶尖人才。
而修订后的方案则显得更加务实、周密,也更具战略眼光:
“在从已永久脱离刑事案件序列的资深女性未检检察官中,遴选出具备强烈使命感、共情能力与学习潜力的主师人选后,由国家设立专项基金,全额资助其进入指定的211院校进行理工科深造。”
提案进一步细化:
“若人选已具备法学专业本科学历,则由国家支持并安排其考取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若人选已具备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则由国家支持并安排其考取理工科博士研究生。深造期间保留其检察官身份与基本待遇,学成后必须返回‘双师守护计划’岗位服务一定年限。”
看到这里,可可眼中闪过一丝赞叹的光芒。
这一优化,巧妙地将“资格前置”转变为“国家培养后置”,带来了多重好处:
1. 保证了主体队伍的稳定性: 从经验丰富的未检检察官中选拔,确保了主师人选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有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其职业认同感也更强,不会因为最初的学科背景而轻易流失。
2. 提升了国家的支持力度与项目合法性: 由国家出资进行高端人才培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投资,彰显了国家对此计划的重视程度,使得提案更容易获得财政和政策支持。这不再是个人资质的苛求,而是国家层面的系统性人才建设。
3. 实现了真正的跨学科融合: 让拥有丰富司法实践经验的检察官,带着具体的工作需求和问题意识去深造理工科,其学习的目标性和未来应用的针对性会更强,能真正实现“法治刚性”与“科学理性”的深度融合,而非纸上谈兵。
4. 形成了强大的人才激励与保留机制: 公费攻读硕博学位是极具吸引力的福利,加之明确的服务期要求,能够有效吸引和留住核心人才,构建起一支既懂法律又懂科学、既富有经验又充满学习能力的精锐“主师”队伍。
可可仿佛能看到,经过这样系统培养出来的“主师”,在面对那些试图用专业知识构建壁垒、实施精神控制的高知家长时,将如何从容不迫地拆解其话语体系,如何用更坚实的科学逻辑和更崇高的国家使命,为受害的孩子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心理防线。
这份优化,不仅体现了刘晓晨道长对现实操作难点的精准把握,更展现了他致力于构建一个可持续、可复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国家级守护系统的深远考量。
可可合上提案,心中充满了更加坚定的信心和责任感。她意识到,自己即将在市政协平台上推动的,不仅仅是一份充满理想的蓝图,更是一份经过精心打磨、具备高度可行性的战略方案。她更加期待明年的两会,期待与刘道长、卡卡常委以及其他有志之士一起,为了无数个需要被守护的“希宇”和“小花”,发出强有力的呼声。这份提案,承载着个人的伤痛记忆,也凝聚着对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