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辞似乎察觉到我的失态,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缓解了我的尴尬:“我从去年就开始追你的文,你的每一章我都看过,包括你在作者有话说里写的那些创作思路。陈峰说你抄袭他的手稿,我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
“为什么?”我问。
“因为《星尘之墟》里有个细节,”她放下茶杯,指尖轻轻点在桌角的实体书上,“男主的飞船叫‘启明号’,你在作者有话说里提过,这个名字是纪念你爷爷——你爷爷是退休的航天工程师,小时候经常带你去看星星。这个私人化的情感联结,是抄不来的。”
我的眼眶忽然有些发热。这件事我只在作者有话说里提过一次,而且很快就被其他评论刷下去了。陈峰知道我爷爷的事,但他从来没在意过,更不可能把这种细节写进“手稿”里。可沈清辞注意到了,还记在了心里。
“陈峰的手稿我看过,”她继续说,语气变得严肃了些,“是我托人从网文作者联盟论坛上下载的高清版。里面有几个明显的漏洞:第一,他标注的‘创作时间’是三年前,但手稿里用的钢笔墨水是去年才上市的‘极光蓝’,三年前根本买不到;第二,他写的星际战争场景,用的是《星尘之墟》连载后期才出现的设定,比如‘空间折叠技术’,而他说这是他‘早期手稿’里的内容,时间线对不上;第三,他的手稿里有几处错别字,和你早期在论坛上发的试读章节里的错别字一模一样,连位置都没改——这不是抄袭,是复制粘贴后故意改了些句子,伪装成自己的作品。”
她一边说,一边从包里拿出一个文件夹,里面是打印好的证据:陈峰手稿的照片、墨水品牌的上市时间截图、你早期试读章节的对比图。每一页都标注得很清楚,逻辑清晰,一目了然。
我看着这些资料,手指微微颤抖。前世我也想过找这些证据,但那时候我又慌又乱,根本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加上平台和陈峰的压制,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可沈清辞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把这些关键线索整理好了。
“这些证据还不够,”她推了推文件夹,“墨水和时间线的问题,陈峰可以找借口说‘记错了’或者‘后来补改的’;错别字的对比,他可以说‘巧合’。我们需要更直接的证据——比如你三年前创作时的原始记录,或者能证明你在陈峰所谓的‘手稿时间’前就已经完成相关内容的证人。”
“原始记录……”我皱了皱眉,“我之前的电脑去年坏了,里面的草稿和大纲都没备份。不过我大学时的导师知道我的创作进度,我大三那年就跟他聊过《星尘之墟》的核心设定,他还帮我提过修改意见。”
“那我们现在就去找他。”沈清辞立刻起身,拿起包,“我已经跟我爸打过招呼,他认识你们学校的院长,如果导师那边有阻力,我们可以找院长协调。”
我看着她雷厉风行的样子,心里忽然安定下来。前世我一个人在黑暗里摸索,撞得头破血流都找不到方向。而现在,有人陪我一起,帮我理清思路,给我指一条明路。这种感觉,很久没有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