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雨巷昙影
本书标签: 古代  苏婉 

四 正文

雨巷昙影

雨巷昙影

“昙花记”绣展开幕那日,江南难得放了晴。巷口的茶馆被青竹帘隔成半敞的空间,墙上挂满了绣品——有姑娘们初学的半开昙花,有苏婉补全的老绣谱纹样,最显眼的是正中央那幅《雨巷昙开》,绢帕上撑伞的女子与廊下绣娘相对而立,院中的昙花盛放如银,正是她照着三年前我们初遇的光景绣的。

我刚走到茶馆门口,就见苏婉穿着件月白色旗袍迎上来,领口绣着圈淡金昙花,发髻上换了支新打的银簪,簪头是两朵交叠的昙花,走动时坠着的小银铃轻轻作响。“你来得正好,方才还有客人问这幅《雨巷昙开》的故事呢。”她拉着我的手往里走,指尖带着刚理完绣品的薄尘,却暖得让人安心。

茶馆里坐满了人,有穿长衫的老者对着绣品细细端详,有年轻姑娘围着苏婉问针法,还有位带着相机的先生,正对着墙上的绣品不停拍照。“这是我托人从杭州请来的摄影师,想把这些绣品做成画册,以后姑娘们的手艺,就能让更多人看见了。”苏婉凑在我耳边轻声说,眼里闪着雀跃的光,像个得了糖的孩子。

正说着,角落里传来一阵熟悉的吴侬软语,是当年巷口茶馆的老板娘,手里捧着个青瓷罐走过来:“婉丫头,这是我家新收的碧螺春,给你和你朋友泡上。”她看见我,笑着点头:“姑娘也来了?还记得你三年前在我这儿躲雨,如今倒是和婉丫头成了好朋友。”

午后的阳光透过竹帘洒进来,落在苏婉为客人讲解针法的侧脸上。她握着一位小姑娘的手,教她如何将丝线劈得更细,动作耐心又轻柔,像当年她母亲教她那样。我忽然想起去年冬天,她教我绣伞面时,也是这样握着我的手,一遍遍地纠正针脚,说“绣昙花要慢,要把心沉进去,才能绣出它的柔与韧”。\

傍晚时分,客人渐渐散去,苏婉却没歇着,蹲在地上整理剩下的绣线。我走过去帮她,却见她从抽屉里取出个红布包,打开是块叠得整齐的素色绢帕,上面绣着株含苞的昙花,旁边绣着个“安”字。“这是给你的,”她把绢帕递给我,“前几日总想起你说要去北方出差,北方风大,你把它放在包里,就当是我给你留的江南暖意。”

我接过绢帕,指尖触到细密的针脚,忽然鼻子一酸。这几年,从最初的香囊,到伞面,再到如今的绢帕,她总是把江南的温柔绣进丝线里,一点点填满我记忆里的空缺。“等我从北方回来,”我握着她的手,轻声说,“就来帮你整理新的绣谱,还要跟你学绣并蒂昙花。”

苏婉笑着点头,眼角弯成了月牙:“好啊,我在后院给你留了株新培育的昙花,叫‘盼归’,等你回来,它就该开了。”

离开江南那日,苏婉送我到车站。她穿着那件淡蓝色的旗袍,手里提着个布包,里面是她连夜烘好的龙井,还有块绣着昙花的方巾。“到了北方记得多穿点,”她叮嘱道,“要是想江南了,就看看方巾上的昙花,就当是我在你身边。”

火车开动时,我从车窗往外望,只见苏婉还站在月台上,手里挥着那方昙花方巾,像雨中那株永远等着相逢的昙花。我把她给我的绢帕放在心口,忽然明白,有些情谊从不是隔着山海的距离,是绢帕上的针脚,是茶里的清甜,是无论我走到哪里,只要想起江南的雨巷,想起巷尾的昙花,就会觉得心里暖烘烘的,像永远待在那个初遇的梅雨时节。

后来我在北方出差,每次看到包里的绢帕,就会想起苏婉的笑容。有次视频通话,她兴奋地告诉我,“婉绣坊”又收了几个新徒弟,后院的“盼归”也冒出了花苞。我看着屏幕里她身后盛开的昙花,忽然觉得,江南的雨巷从未离我远去,它藏在苏婉的绣品里,藏在我们的约定里,藏在每一个想起彼此的瞬间,温暖而坚定。

上一章 三 番外 雨巷昙影最新章节 下一章 四 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