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晚星成了砚咖啡的常客。有时是加班后的深夜,她抱着电脑坐在吧台边改图,陈砚会默默给她泡一杯热牛奶;有时是周末的午后,她看着陈砚给客人冲咖啡,听他讲那些老照片背后的故事——每张夜景照都是他母亲当年拍的,从黑白到彩色,记录了城市霓虹三十年的变迁。
“我母亲说,霓虹是城市的呼吸,每个亮着灯的窗口里,都藏着人的心事。”陈砚擦拭着母亲留下的搪瓷杯,语气里带着怀念,“她每天打烊后都会写一封信,说说当天遇到的人和事,后来攒了整整一箱子。”
林晚星想起自己的处境。北漂三年,从实习生做到设计师,却总在加班到深夜时觉得孤独。出租屋的窗户正对着繁华的商业街,霓虹整夜不熄,却照不暖空荡的房间。她开始给陈砚讲自己的工作,讲那些被甲方反复修改的设计图,讲深夜便利店的饭团有多难嚼。
陈砚总是认真听着,偶尔递上一杯温水,或者在她沮丧时,把新写的晚安信放在她手边。那些信里,有她抱怨时皱起的眉头,有她喝到好喝的咖啡时眼里的光,有她对着电脑屏幕发呆的侧影。
秋分那天,林晚星因为一个重要的设计方案被毙,在咖啡馆坐到打烊。外面下起了小雨,霓虹在湿漉漉的地面上晕成一片模糊的色块。陈砚撑起伞送她回家,两人并肩走在巷子里,脚步声混着雨声格外清晰。
“其实你的设计很棒,只是他们不懂霓虹背后的故事。”陈砚忽然开口,声音穿过雨幕传来,“就像这城市的霓虹,看起来都一样亮,但每盏灯的温度都不同。”
走到出租屋楼下,林晚星抬头看着楼上亮着的窗,忽然问:“陈砚,你写了那么多晚安信,有没有一封是写给某个人的?”
雨丝落在他发梢,陈砚低头看着她,眼底映着远处的霓虹,像盛了整片星空:“以前没有,现在有了。”
那晚林晚星躺在床上,手里攥着陈砚刚给她的信封。信里写着:“今天的雨把霓虹泡软了,就像我看到你难过时的心情。如果霓虹太亮晃了眼,记得巷口的咖啡馆永远留着一盏灯,还有一封写给你的晚安信。”
窗外的霓虹依旧闪烁,她却第一次觉得,这座偌大的城市,有了属于自己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