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宴礼坐在书桌前时,窗外的夜色已经漫了进来。他指尖摩挲着口袋里的银色钢笔,笔帽上的“宴”字在台灯下泛着微光——这是从郊区回来的第三天,他第一次用这支笔写小说,笔尖落在纸上的瞬间,那些藏在心里的情绪突然有了形状。
电脑屏幕上,编辑的消息还停留在半小时前:“这段主角确认心意的情节太戳人了!结局能不能下周给我?读者已经在催更番外了。”季宴礼对着屏幕发了会儿呆,拿起钢笔在草稿本上写下“结局”两个字,脑海里却闪过的不是故事里的主角,而是周六傍晚的夕阳、便利店的栗子热饮,还有周承洲递给他草莓大福时,指尖沾着的糖霜。
门锁轻响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周承洲提着个便利店的袋子走进来,手里还握着两杯热牛奶——是季宴礼习惯的低糖款,杯壁还冒着细白的热气。“猜你又忘了吃饭,楼下便利店刚加热好的饭团,还有你喜欢的金枪鱼口味。”他把牛奶和饭团放在桌上,目光扫过草稿本上的“结局”,“在想怎么写?”
季宴礼点点头,把钢笔递给他:“用这支笔写,好像更容易想到细节。”比如主角收到礼物时的心跳,和他打开丝绒盒子时的心情一模一样;比如主角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谢谢”时的紧张,和他在郊区便利店说出那两个字时的感觉分毫不差。
周承洲握着钢笔,指尖蹭过笔帽上的“宴”字,忽然笑了:“那不如我们一起整理灵感?上次你说,想把便利店的所有细节都写进结局里——比如老板娘的热可可、公交站的雨伞、还有……夕阳下的热饮杯。”他说着,从口袋里摸出个小本子,里面记满了之前听季宴礼说过的碎片:“3月15日,季宴礼说主角需要一个温暖的收尾”“3月20日,提到便利店的关东煮要加萝卜”。
季宴礼凑过去看,眼眶忽然有点热。本子上的字迹工工整整,连他随口提的“主角喜欢薄荷糖”都记在里面,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糖纸图案。他想起上次在便利店,周承洲听他碎碎念着情节,一句句记在手机里;想起在雨幕里,他没说冷,周承洲却把热牛奶塞进他怀里——原来这些日常里的小事,都被周承洲悄悄藏进了本子里,也藏进了他的心里。
“其实结局不用太复杂。”周承洲把钢笔还给他,指尖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主角最后会和喜欢的人,经常去那家便利店——下雨时共撑一把伞,晴天时看夕阳,冬天喝热可可,夏天吃冰淇淋。就像……我们现在这样。”
季宴礼的心跳突然快了起来。他握着钢笔,笔尖落在草稿本上,飞快地写下:“故事的最后,女主角和男主角坐在便利店的靠窗座位上,手里握着刚买的热饮,窗外的雨已经停了,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桌上投下两道交叠的影子。老板娘笑着说‘又来啦’,就像在说,欢迎回到属于你们的温暖里。”
写完最后一个字,季宴礼抬头,正好对上周承洲的目光。台灯的暖光落在他脸上,把他眼里的笑意照得格外清晰。周承洲拿起桌上的热牛奶,递到他嘴边:“写完了?那先喝口热的,饭团要凉了。”
季宴礼张嘴喝了口牛奶,甜意混着暖意滑进喉咙。他忽然想起什么,拿起钢笔,在草稿本的空白处写下:“2024年X月X日,周承洲送了我一支钢笔,带热牛奶和金枪鱼饭团来看我。今天的风有点凉,但心里很暖。”写完后,他把本子递给周承洲,耳尖微微泛红:“以后,我想用这支笔,把这些都记下来。”
周承洲看着本子上的字,笑着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好啊,我帮你一起记。比如下次去便利店,我们可以试试新出的抹茶热饮,说不定能写进番外里。”
窗外的夜色更浓了,台灯下,两人的影子交叠在草稿本上,钢笔静静躺在纸页旁,等着记录更多关于热饮、夕阳和彼此的日常碎片。故事的结局已经写完,但属于他们的温暖,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