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烬海寻光
本书标签: 古代 

第十五章 万家灯盏

烬海寻光

乌衣巷的琉璃树在梅雨季泛出虹彩,树根穿透地层连接着冷却的岩浆河道。金陵城的稚童们传说,每逢雨夜能听见树心里传出讲课声,讲的尽是《洗冤录》里未曾记载的奇案。

私塾女童赵小满近日总对着窗棂发呆,墨汁滴满宣纸也不觉。她蘸着残墨画满歪斜的星斗,最后一笔总不自觉地连成虎符形状。

“满丫头魔怔了。”邻桌男孩偷扯她发绳,“整日念叨镜子里穿盔甲的哭脸神仙!”

赵小满突然夺回发绳,瞳仁掠过金芒:“那不是神仙,是萧将军在漠北找东西。”

满堂寂然。窗外经过的夏晚晴骤然驻足——三日前萧景琰确已秘密北上,临行前只在太极殿天枢镜前站过半柱香。

漠北风沙障目处

萧景琰的玄甲军掘开流沙下的石碑,碑文刻着前朝国师遗训:“星鉴碎,镜灵散,唯聚万家灯焰可重铸。”随行巫师抓把沙土在掌心焙烧,沙粒竟凝成镜片状,映出江南水乡的渔火。

“灯焰指的是人间烟火。”副将指着沙盘上星罗棋布的村落,“但如何让万家同时点灯?”

夜半营火噼啪作响时,萧景琰解下颈间玉坠——那是凌霜及笄时赠他的昆仑玉,内里嵌着粒朱砂。玉坠触地的刹那,沙地浮现出天枢镜的虚影,镜中闪过赵小满描画星斗的指尖。

“不必我们动手。”他碾碎玉坠,朱砂渗入沙土,“镜灵早已在人间播下火种。”

金陵城迎来十年不遇的日食

卯时日晕吞没晨光,赵小满攀上私塾屋顶,将昨夜偷藏的烛台排成北斗状。第一支烛火燃起时,太极殿的天枢镜突然转向金陵,镜光如练贯入烛芯。

“婆婆!”女童朝檐下的夏晚晴挥手,“镜仙子教我引星火!”

七盏烛火竟脱离烛台悬浮半空,火苗里浮出七幅图景:朔方城老兵在烽火台擦拭铜镜,岭南绣娘将镜片缝入婴孩襁褓,甚至西域商队驼铃里都藏着碎镜残光。

夏晚晴的铁尺剧烈震颤,尺身金纹如活蛇游走。她忽然记起凌霜临终笑叹:“听风者终将化作风本身。”

日食最盛时,整座金陵城的铜镜齐齐嗡鸣。赵小满咬破指尖将血珠弹向烛火,火苗暴涨成七道金虹,与北方的沙暴、西陲的雪崩、南海的潮啸遥相呼应。

钦天监的浑天仪崩裂于午时三刻

监正捧着坠地的龙珠疾奔出殿,见万千金虹正汇向太极殿天枢镜。镜面如沸水翻涌,渐渐凝出清风郡主的身形——她指尖捻着缕虹光,虹光中裹着个酣睡的婴孩。

“镜灵重聚需三载人间烟火。”郡主虚影轻触镜面,涟漪荡出万里山河,“这些孩子心灯不灭,星鉴便永无重聚之日。”

话音未落,镜中突然裂开黑洞。北狄国师枯爪般的五指探出,直取赵小满心口:“区区镜灵,也敢阻我百年大计!”

夏晚晴铁尺横拦,尺身与枯爪相击竟发出钟鸣。黑洞中传出厉笑:“尔等可知?天枢镜本是镇我北狄龙脉的枷锁!”

赵小满突然跃起,将七盏烛火按向黑洞:“婆婆教过,灯油烧尽时最亮!”

烛火吞没黑洞的刹那,孩童们嬉闹声从四面八方涌来。卖糖人的吆喝、浣衣女的杵声、甚至秦淮河画舫的丝竹,都化作金线织成巨网,将国师嘶吼压回深渊。

暮色四合时,一场甘霖熄尽烛烟

赵小满在夏晚晴怀中醒来,眉心朱砂淡若云痕。琉璃树顶新结的琉璃果里,封着粒星鉴碎片。

“国师还会回来吗?”她揪着夏晚晴的袖角问。

铁尺上的金纹已蔓延至腕间,夏晚晴望向北疆:“只要世间还有执灯之人。”

夜风送来更夫梆子声,三长两短,正是边关大捷的暗号。

上一章 第十四章 镜里春秋 烬海寻光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