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铭教授的事情似乎暂时平息了。
周浩销声匿迹,论坛里的风言风语也渐渐被新的热点取代。
校园生活仿佛回到了表面的平静。
但谭冰知道,这平静之下是张翅用更黑暗的手段强行压制出的假象。
她变得愈发沉默,红发依旧耀眼,但眼底的阴郁更深。
她与张翅在公开场合依旧保持着距离,但私下里,张翅对她的掌控几乎无孔不入。
他会“恰好”出现在她打工的咖啡馆,在她下晚自习的必经之路“偶遇”,甚至在她与任何异性(包括教授和同学)有稍长时间的交流后,都会收到他看似不经意、实则充满占有欲的询问。
这种密不透风的关注让谭冰感到窒息,却又诡异地带来一种扭曲的安全感——仿佛她这片浮萍,终于被一根疯狂但坚韧的藤蔓死死缠住,再也不会飘零。
直到那天,谭冰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法治前沿》期刊的实习编辑,说收到一篇关于“未成年人长期家庭暴力案件中被害人心理创伤与后续行为模式关联性分析”的论文投稿。
第一作者是谭冰,想与她核实一些细节,并询问第二作者“张翅”的具体贡献。
谭冰握着手机,如坠冰窟。
这篇论文,是她埋藏在心底最深的秘密,是她试图用学术外衣包裹的、对自己过往的剖析与救赎。
她只在自己的加密文档里撰写,从未给任何人看过,更别提投稿!
只有一个可能。
她冲回宿舍,打开电脑,登录那个知名的学术期刊投稿系统,果然看到那篇论文已处于“初审”状态。
作者信息赫然写着:谭冰,张翅。
她立刻拨通张翅的电话,声音因愤怒和恐惧而颤抖。
谭冰张翅!那篇论文是不是你投的?!你怎么敢!
电话那头,张翅的声音带着一丝慵懒的笑意,仿佛刚睡醒。
张翅姐姐,你写得太好了,不应该只锁在电脑里。我帮你稍微修改了一下,加了点数据支撑,让它更完美。我们俩的名字在一起,不是很合适吗?
谭冰几乎是在低吼 。
谭冰那是我最私密的东西!你这是在撕开我的伤口给所有人看!立刻撤稿!
张翅语气冷了下来 。
张翅撤稿?来不及了。而且,为什么要撤?让所有人都知道那个老东西对你做了什么,知道他毁了你多少,这样不是更好吗?让他永远被钉在耻辱柱上,连带着所有忽视你痛苦的人……
谭冰你混蛋!
她猛地挂断电话,浑身冰冷。
这篇论文一旦发表,不仅会将她最不堪的过去公之于众,更会将她与张翅以一种极其紧密且公开的方式捆绑在一起。
他不仅要占据她的现在和未来,还要用这种方式,将她最痛苦的过去也打上他的烙印!
她试图联系期刊撤稿,但被告知流程已启动,第一作者单方面撤稿需要所有作者同意及充分理由。
绝望之下,谭冰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直接去了法学院,敲开了李铭教授办公室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