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公寓B栋是一栋有些年头的宿舍楼,红砖外墙爬满了茂密的常青藤,在夕阳下投下斑驳的阴影。楼内的空气带着老建筑特有的、微尘和旧木头混合的气息。407室在走廊的尽头,安静,且远离楼梯口的喧闹。
唐冬用钥匙打开门,一股久未住人的、沉闷的微尘气息扑面而来。房间是标准的四人间,上床下桌,此刻空无一人,另外三张床铺都光秃秃的,只有冰冷的木板,桌面上也积着一层薄薄的灰。
这很好。完全符合预期。没有室友,意味着更少的变量,更低的暴露风险,更便于他夜间行动。
他反手关上门,落锁。动作流畅而安静。
他将双肩包放在唯一一张有着简单铺盖的床铺下方的书桌上——这大概是他“休学”前使用的床位。他没有立刻整理物品,而是首先以专业目光快速扫描了整个房间。
窗户锁扣完好,窗外是楼后的树林,视野隐蔽,但易于被观察,需注意拉帘。墙壁隔音效果一般,能听到隔壁模糊的音乐声和走廊尽头的脚步声。通风口狭窄,无法作为通道。只有一个出入口。
安全评估:B级。对于校园环境而言,已足够。
他打开包,取出微型探测仪,无声地扫过房间各个角落,确认没有隐藏的监控或窃听设备。做完这一切,他才开始整理那寥寥几件个人物品。
衣物简单,几套符合学生身份的换洗衣物。洗漱用品。然后是一个伪装成普通笔记本电脑的终端,以及几本崭新的物理教材封面——里面是掏空后放置的精密工具和特殊装备。
最后,他的指尖触碰到一个坚硬的、冰凉的金属物体。
那是一把造型奇异、线条流畅的银白色手枪,经过特殊处理,表面哑光,不会反射任何光线。“龙蝶”的配枪。
他的动作没有丝毫停顿,熟练地检查枪械,卸下弹夹又装上,上膛,然后将其塞入书包最内层的夹袋里。整个过程安静、迅速,如同呼吸般自然。
做完这一切,他坐在书桌前,打开终端,调出能源反应实验室的结构图和相关课程信息,再次沉浸进去。窗外的天色逐渐由昏黄转为暗蓝,最后彻底被夜幕笼罩。走廊外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偶尔晚归的学生趿拉着拖鞋走过的声音。
他不需要进食。组织提供的营养剂足以维持他高效运转的身体所需。口腹之欲,是低效且不必要的生理需求。
直到终端上的时间跳转到深夜,他才合上电脑,起身进行简单的洗漱。冰冷的水流扑在脸上,带来一丝清醒的刺痛。他抬头,看向镜子里。
银色的发丝被打湿,几缕贴在额前。水珠顺着冷峻的脸部线条滑落。那双纯黑的眼睛在镜中回望自己,里面空无一物,只有绝对的冷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猎食者的警惕。
他抬手,习惯性地想要拉下袖口,却发现自己只穿着简单的短袖睡衣。
那根褪色的红绳,毫无遮掩地暴露在腕间。
在浴室冷白的灯光下,它显得更加陈旧。
他的目光落在上面,没有任何情绪波动,就像看着一个无关紧要的、需要被清除的污渍。但他并没有动手取下它。叶夕水没有下达关于这个的指令,那么维持原状就是最合理的选择。
他关掉水龙头,用毛巾擦干脸和头发,走出浴室。
熄灯。
上床。
第二天清晨,准六点。
唐冬睁开眼,眸中没有任何刚睡醒的迷蒙,瞬间清明。他悄无声息地起床,换好衣服,将终端和必要的小型装备放入一个普通的黑色帆布背包。
第一站,教室。《电磁场理论》,大三课程,但能源反应实验室的负责人周漪教授,这学期恰好开设了这门高阶选修课。这是一个合理的接近点。
他抵达教室的时间不早不晚,教室里已经坐了不少学生。他的出现,像一滴冷水滴入滚油,引起了一阵细微的骚动和无数道或明或暗的打量目光。
银发黑眸,过于出色的容貌,冰冷疏离的气质,在一群尚且带着少年青涩的大学生中,显得太过突兀和醒目。
他无视所有目光,径直走向最后一排靠窗的角落位置。放下背包,拿出伪装成教材的终端和笔记本,坐得笔直,目光平视前方讲台,像一尊等待指令的雕塑。
周围的窃窃私语声更响了一些。
“那是谁?新来的?”
“没见过……转系生?”
“头发好酷……但感觉好凶……”
“是明星来体验生活吗?”
他置若罔闻,信息过滤系统自动屏蔽了所有无意义的噪音。
上课铃响,一个穿着干练、表情严肃的女教授抱着教案大步走进教室,锐利的目光一扫,教室瞬间安静下来。正是周漪。
课程开始。复杂的公式、抽象的场论、艰深的推导过程……
对唐冬而言,这些知识并不难理解。他的大脑处理信息的速度和精度远超常人。他甚至能瞬间找出周漪讲述中两处为了教学简化而留下的、理论上并不完全严谨的瑕疵。
但他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因病休学一年”、可能需要努力跟上进度、并且“性格孤僻”的学生。
所以,他大部分时间只是沉默地听着,偶尔在笔记本上写下几笔,写下的是经过伪装的、关于教室安保布局、监控探头位置、周漪的习惯性动作等无关信息。
他的大部分注意力,其实都集中在周漪身上,分析着她的语速、节奏、习惯用词、以及提到能源反应实验室相关课题时的细微表情变化。
“……所以,在这个边界条件下,麦克斯韦方程组的微分形式……”周漪讲得很快,目光如电,扫视着台下。
大部分学生都听得全神贯注,或眉头紧锁,或奋笔疾书。
也有例外。
唐冬前排隔着一排的位置,一个男生脑袋几乎埋到桌子底下,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地操作着,身体随着游戏音效,虽然关了声音,但身体的轻微晃动和表情暴露了一切,而微微晃动。
开小差。打游戏。
唐冬的数据库里,立刻调出了关于“大学生日常行为模式”的分析报告。此行为符合“常见变量”模式。
他的目光掠过那个男生,没有任何评价,继续观察周漪。
课程过半,周漪转身在黑板上推导一道复杂的题目。
就在此时,教室后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
一个身影几乎是贴着地面,鬼鬼祟祟地溜了进来,试图趁教授背对学生的间隙,溜到最后一排的空位上。
旷课。迟到。
又一个“常见变量”模式。
那溜进来的男生显然没料到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居然坐了一个如此显眼的新面孔,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多看了唐冬两眼,才赶紧在隔了几个座位的地方坐下,长长松了口气,从包里掏出皱巴巴的课本。
周漪恰好在此时转身。
她的目光像精准的探照灯,瞬间锁定了那个刚刚坐下的迟到者,以及他旁边那个明显刚结束一局游戏、还没来得及退出界面的手机屏幕。
教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
“王力。”周漪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极强的压迫感,“看来我的课,还没有你手机里的塔防游戏有吸引力?”
那个叫王力的男生吓得差点把手机扔出去,脸涨得通红,讷讷不敢言。
周漪的目光又冷冷地扫向那个迟到的男生:“张非凡,你是觉得从后门进来,我就发现不了?还是你觉得我的板书比你的睡颜更有魅力?”
张非凡恨不得把脑袋塞进课桌里。
“还有你。”周漪的视线,最终越过了所有人,落在了最后一排角落的唐冬身上。
唐冬迎着她的目光,黑眸沉静,没有任何情绪。
“新面孔?唐冬是吧。”周漪显然提前看过复学名单,“休学一年,刚回来就能如此‘专注’地……观察同学?看来恢复得不错。”
她的语气听不出是褒是贬,带着一种教授特有的、审视的锐利。
唐冬没有回答,只是极轻微地颔首,算是回应。他的“专注”确实异于常人,但并非周漪所理解的那种。
周漪似乎也没指望他回答,冷哼一声,目光扫过全班:“都把心思给我放回课堂上!谁要是觉得我这门课太简单,期末考试见真章!”
小小的插曲过去,课程继续。
唐冬的视线重新落回周漪身上,但刚才那短暂混乱的“日常变量”干扰,却像一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子,在他绝对理性的思维模式里,激起了一丝极微弱的、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涟漪。
这就是……“上学”?
吵闹,低效,充满不可预测的意外。
但似乎……也并非全无价值。至少,这种混乱的环境,更容易让人放松警惕。
他低下头,目光落在摊开的笔记本上。
在那些伪装的数据和符号之间,无人察觉的角落,他写下了一个词。
——“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