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着温振庭回到京城后,谢临渊即刻将其勾结北漠残余势力的证据呈给陛下。陛下震怒,下令将温振庭打入天牢,择日与北漠俘虏一同问斩,至此温家势力彻底覆灭。
风波暂平,谢临渊兑现承诺,带着苏砚前往边境小城——他母亲的故乡。谢家旧宅藏在小城深处的巷子里,青砖黛瓦,墙头上爬满了青苔,虽有些陈旧,却透着一股古朴的安稳。
推开沉重的木门,院内的老槐树沙沙作响,像是在欢迎他们的到来。管家老忠是谢家的老仆人,见谢临渊带着苏砚回来,激动得热泪盈眶:“将军,您可算回来了!夫人要是泉下有知,定会高兴的。”
老忠领着他们走进正屋,屋内的陈设还保持着谢临渊母亲在世时的样子。书架上摆满了古籍,桌案上放着一支早已干涸的毛笔,角落里的青铜香炉还残留着淡淡的香灰。
“将军要找的古籍,都在西厢房的书柜里。”老忠指着西侧的房间,“夫人在世时,最爱研究这些古物,尤其是关于镇国灯的记载,她收集了不少。”
苏砚听到“镇国灯”三个字,眼睛一亮,赶紧跟着谢临渊走进西厢房。西厢房的书柜很高,几乎顶到了屋顶,上面摆满了泛黄的古籍。谢临渊搬来梯子,小心翼翼地将古籍一本本拿下来,苏砚则在一旁帮忙整理,寻找关于“同魂异魄”和唤醒魂魄的记载。
一连几天,他们都泡在西厢房里,翻遍了所有古籍,却只找到零星几句关于镇国灯的描述,没有任何关于唤醒魂魄的具体方法。苏砚有些沮丧,坐在地上,看着怀里的青铜灯盏,小声说:“灯灵,你就不能再给点提示吗?”
灯盏没有任何反应,苏砚叹了口气,靠在谢临渊的肩膀上:“是不是我们找不到方法了?”
谢临渊摸了摸她的头,语气温柔:“别着急,我们再找找,说不定遗漏了什么。”
就在这时,老忠端着茶水走进来,看到他们沮丧的样子,犹豫了一下,说:“将军,夫人去世前,曾把一个木盒交给我,说如果有一天,将军带着一位与镇国灯有关的姑娘回来,就把这个木盒交给她。”
苏砚和谢临渊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谢临渊赶紧说:“老忠,快把木盒拿来!”
老忠转身去取木盒,很快就捧着一个精致的紫檀木盒回来。木盒上刻着复杂的饕餮纹,和青铜灯盏上的纹样一模一样。苏砚伸手接过木盒,指尖触到盒盖的瞬间,青铜灯盏突然发出一阵微弱的幽蓝光芒。
她深吸一口气,小心翼翼地打开木盒。木盒里放着一封信,还有一块玉佩——玉佩的形状和谢临渊腰间的玉佩一样,只是上面刻着的不是谢家的图腾,而是一个“盏”字。
苏砚拿起信,展开信纸,上面是谢临渊母亲的字迹,娟秀而有力:
“吾儿临渊,当你看到这封信时,想必已遇到那位与镇国灯有缘的姑娘。镇国灯乃大楚至宝,内藏灯灵,亦锁帝女阿盏一缕魂魄。当年我嫁入谢家,偶然得知谢家与帝女的约定,亦知晓‘同魂异魄’之秘——异世之魂若与帝女血脉相连,便可引动灯灵之力,唤醒帝女魂魄,开启时空之门。
然唤醒魂魄需以‘同心血’为引,所谓‘同心血’,非仅血脉同源,更需两心相通、心意合一。你与那位姑娘,需在月圆之夜,于镇国灯前,各割掌心,以血相融,滴入灯盏,方可唤醒帝女魂魄。
此事实乃凶险,若心意稍有不合,血不相融,轻则灯灵受损,重则引火烧身。吾儿,你需谨记,切勿强求,若那位姑娘不愿,万不可勉强。”
苏砚读完信,手忍不住颤抖起来。原来唤醒阿盏魂魄的关键,是“同心血”,是她和谢临渊的心意相通。她转头看向谢临渊,发现他也在看着自己,眼神里满是坚定。
“我们试试。”谢临渊握住她的手,语气认真,“我相信我们的心意,一定能相通。”
苏砚点点头,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她知道,这是她回家的唯一机会,也是她和谢临渊之间的一场考验。她相信谢临渊,也相信他们之间的感情。
老忠站在一旁,看着他们,笑着说:“夫人果然没有猜错,将军和苏姑娘,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苏砚和谢临渊相视一笑,心里的沮丧一扫而空。他们知道,虽然前路依旧凶险,但他们终于找到了方向。
接下来的日子,他们开始为月圆之夜做准备。谢临渊按照古籍上的记载,准备了各种安神定魂的药材,以防唤醒魂魄时出现意外。苏砚则每天都和青铜灯盏沟通,希望灯灵能在关键时刻帮忙。
月圆之夜越来越近,苏砚的心里既期待又紧张。她不知道唤醒阿盏魂魄后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回家。但她知道,无论结果如何,她都不会后悔,因为有谢临渊陪在她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