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盐案的大获全胜,如同一场酣畅淋漓的秋风,扫清了东南地区的阴霾,也为雷毅火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声望和李世民的更加深重的倚赖。铁路、黄包车等新政在扬州迅速铺开,百姓欢呼雀跃,东南民心尽归朝廷。
然而,雷毅火的心中并无丝毫松懈。他站在将作监高大的衙署内,望着窗外长安城恢弘的宫阙,目光深邃。他知道,技术层面的革新和铲除几个贪官污吏,只是治标。他真正想要推动的,是关乎国体根本的“君主立宪”。而这条路上,最大的障碍,始终是那至高无上、且潜力无限的皇权本身。
他仔细分析着当前的局势,与自己来自未来的历史知识相互印证。
有利的一面是:
当前贞观朝,政治清明,能臣辈出,房玄龄、杜如晦等重臣经过扬州一役,对他提出的某些“前瞻性”理念虽未全盘接受,但至少不再视为洪水猛兽,甚至开始私下思考。更重要的是,此时宦官势力尚未成型,无法像中晚唐那样形成庞大的阉宦集团,干预朝政,甚至废立皇帝。这意味着,权力斗争的核心,暂时还清晰地集中在皇帝与朝臣之间,没有第三股难以控制的阴暗力量搅局。
但危机已然潜伏:
他的历史知识尖锐地提醒他——武曌(武则天)已经入宫了!
虽然此刻的她,还只是一位地位不高的五品才人,在庞大的后宫中美貌与智慧或许出众,但远未到权倾朝野的地步。可雷毅火太清楚了,这个女人的政治手腕、权谋机变以及对权力的渴望,是何等的惊人!按照原有历史轨迹,她将在李世民死后,逐步掌控体弱多病的唐高宗李治,最终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她统治下,皇权不仅没有削弱,反而通过酷吏政治等手段被强化到了极致,李唐宗室几乎被屠戮殆尽。若让她走上历史前台,什么君主立宪,什么限制皇权,统统都会化为泡影,甚至可能引发比原有历史更剧烈的动荡和反噬。
“绝不能让武曌得宠!更不能让她有机会接触到未来的权力核心!” 雷毅火下定了决心。这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出现一位女皇,更是为了扼杀一个可能彻底扼杀“君主立宪”希望的、极度强化的皇权代表。
他的策略必须调整。在继续推进技术革新、积累民望、潜移默化地影响房杜等重臣的同时,他必须开始介入宫廷内部, albeit 是以一种极其隐秘和巧妙的方式。
他的目标很明确:
1. 巩固改革派力量: 加速将那些在新政中获益、或思想开明的官员提拔到关键位置,尤其是在未来的储君(李治)身边,要尽可能安排倾向于改革、或至少不顽固保守的师傅和属官。他要构建一个潜在的、支持变革的官僚体系基础。
2. 隔绝武曌: 他不能直接去跟李世民说“武才人未来会篡唐”,那只会被当成疯子。他需要利用一切间接的机会, 潜移默化地在李世民面前,或是通过影响后宫其他有份量的人物(如长孙皇后,如果历史未变其早逝的话),淡化武曌的存在感,或者在不经意间,暗示其性格中可能存在的“刚强”、“果决”乃至“非女子之宜”的一面,让李世民对其保持距离,至少不产生特殊的兴趣和宠爱。
3. 引导李世民的思想: 他需要寻找更合适的时机,用更委婉的方式,向李世民灌输“江山非一人之江山,乃天下人之江山”、“制度之固胜于君王之贤”的理念。或许可以从探讨如何确保“李唐江山万世一系”的角度切入,将“君主立宪”包装成一种“保障皇族永享尊荣、避免朝代更迭”的终极方案。
这是一场更加微妙、更加危险的博弈。对手不再是明面上的贪官或保守派,而是历史巨大的惯性,是一个未来女皇的潜力,以及皇帝本人那深不可测的帝王心术。
雷毅火深吸一口气,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眼神却愈发坚定。他知道,自己已经深深地改变了这个平行宇宙大唐的“硬件”,现在是时候,开始尝试改写其最核心的“软件”了。阻止武曌的崛起,将成为他推行君主立宪道路上,一场至关重要的、没有硝烟的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