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二十四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在成功将武曌与王知远、袁天罡等阴谋家绑定,使其在李世民和李治心中形象崩塌之后,雷毅火知道,这还不够。历史的教训告诉他,武曌此女韧性极强,只要还留在宫中,只要还活着,就始终是一个巨大的隐患。必须有一件足以将其彻底打入万丈深渊、永世不得翻身的铁案。

他想起了那桩在原本历史中众说纷纭,但极大可能是武曌政治生涯早期最关键、也最残忍的罪行——掐死亲生女儿,嫁祸王皇后。

在这个平行宇宙,由于雷毅火的干预,李治对武曌早已疏远冷淡,武曌是否还能生下那个女儿已成变数。但雷毅火不敢赌,他必须假设最坏的情况,并主动出击,将这一潜在罪行揭露出来,甚至……引导其发生并当场抓获!

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了此时已因调查王知远案而崭露头角、深受李世民赏识的年轻官员——狄仁杰。狄仁杰的忠诚、智慧和追根究底的精神,是执行这个计划最完美的人选。

雷毅火没有直接告诉狄仁杰会发生什么,那太过惊世骇俗。他选择了更隐蔽的方式,利用自己超越时代的科学知识和推理能力,在日常与狄仁杰讨论其他案件(雷毅火有时会以探讨技术细节,如验尸、痕迹鉴定等为由与狄仁杰交流)时,潜移默化地向他灌输一些现代刑侦理念:

· 关于婴儿窒息死亡的体征: 他会“偶然”提到,婴儿猝死与外力扼压导致的窒息,在细微体征上有所不同,比如眼睑出血点、指甲床颜色变化等,引导狄仁杰关注这些微观证据。

· 关于心理侧写与动机分析: 他会与狄仁杰探讨,一个身处逆境、有强烈上位欲望的人,可能会采取何等极端手段,尤其是利用最亲近、最不设防的人作为工具。

· 关于痕迹保留与时间推定: 他会介绍一些简单的物理化学知识,比如在不同材质上留下指纹或掌纹的可能性,以及通过尸体温度、僵硬程度推断精确死亡时间的方法。

这些知识对于狄仁杰而言,如同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他断案的思路更加开阔和精准。他虽不知雷毅火深意,但将这些宝贵的知识牢牢记住。

时机终于到来。或许是历史的惯性,或许是武曌在绝望中的疯狂一搏,她果然诞下了一名女婴。而她也确实开始暗中策划那桩骇人听闻的罪行。

然而,她的一切举动,早已在雷毅火的预料和狄仁杰的严密监控之下。狄仁杰凭借雷毅火“无意”中提供的知识,做了万全准备:

· 他提前秘密安排了绝对可靠的稳婆和医官,记录下婴儿出生时最详细的身体状况。

· 他买通了武曌宫中一名不被注意的侍女,时刻留意异常。

· 他甚至提前向李世民和李治做了极其隐晦的预警,暗示宫中或有针对皇嗣的阴谋,引起了他们的高度警觉。

当武曌派人邀请王皇后前来探望“刚刚入睡”的可爱小公主时,狄仁杰知道,行动的时刻到了。

就在王皇后进入武曌寝殿后不久,内里传来了武曌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她声称王皇后因嫉妒掐死了小公主!

早已埋伏在外的狄仁杰立刻带人闯入。他没有理会武曌的哭诉和王皇后的惊慌辩解,而是直接上前检查婴儿尸体。

凭借雷毅火传授的知识,他迅速发现了疑点:

· 婴儿颈部确有扼痕,但指印的大小、力度和角度,与王皇后那双养尊处优的手完全不符,反而更符合一个……经常用力、且心怀怨恨之人(比如武曌自己)的手部特征。

· 婴儿死亡时间,根据体温和僵硬程度推断,远在王皇后到来之前!

· 在婴儿的襁褓内侧,狄仁杰用一种特制的粉末(雷毅火提供的原始显影粉概念)发现了一个模糊的、不属于王皇后的脂粉印记,经过核对,与武曌平日所用的一种稀有脂粉成分一致!

· 那名被买通的侍女也适时站出来作证,她听到在王皇后到来前,内殿曾有过短暂的、婴儿被捂住口鼻的挣扎声,随后就没了声息。

人证、物证、科学推断,形成了一个无可辩驳的完整证据链!铁证如山!

武曌面对狄仁杰条理清晰、证据确凿的指控,脸色惨白,瘫软在地。她所有的狡辩在绝对的科学和逻辑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

被紧急请来的李世民和李治,目睹了这一切。李治看着那个曾经让他心动、如今却如此蛇蝎心肠的女人,只觉得浑身发冷,胃里一阵翻腾。李世民更是勃然大怒,额头青筋暴起!

“毒妇!虎毒尚不食子!你……你竟敢……”李世民气得几乎说不出话。利用亲生骨肉作为争权夺利的工具,这已经彻底超出了人伦底线,也触碰了皇权继承最敏感的神经。

没有任何悬念。武曌被立即废为庶人,打入冷宫最深处,严加看管,永世不得放出。其党羽王知远、袁天罡等人也受到严厉清算。

经此一役,武曌这个最大的、来自宫廷内部的隐患被彻底、干净、利落地清除。雷毅火借助狄仁杰这把“神剑”,利用超越时代的科学知识作为“剑锋”,完成了对历史关键节点的最精准一击。

至此,内忧(武曌)已除,外患(通过军事改革已具备压倒性优势),经济基础、技术基础、部分制度基础乃至舆论基础(民心、部分官员)都已在他潜移默化的改造下悄然重塑。雷毅火知道,向李世民和盘托出“君主立宪”构想,推动那最终变革的时刻,终于快要到来了。

上一章 第二十三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