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本书标签: 古代 

第三十七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

当那份注定将震撼千古的《大唐立宪国体法案》最终公开订立,并呈送至御前用玺时,李世民以及密切关注此事的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发现,雷毅火在最后关头,又增加了两条至关重要的条款,这两条堪称对皇权的终极保障:

第一条: “除议会及议会选举之内阁成员外,天下所有官员之升迁、罢免、革职乃至问罪,其最终裁定之权,仍由陛下圣心独裁,议会与内阁不得干预。”

第二条: “内阁成员,虽未经议会同意,陛下不得擅自罢免其职。然,一旦经陛下提议并获议会多数同意予以罢免后,该员是杀是剐,是流是囚,其人身处置之权,完全由陛下圣心独裁,议会与内阁不得再过问。”

这两条补充,如同给原本还有些忐忑的旧势力吃了一颗定心丸。这意味着,皇帝虽然不能随意罢免在任的民选宰相,但一旦宰相被罢免,其生死荣辱依然牢牢捏在皇帝手里!这极大地削弱了官员敢于凭借议会后台与皇帝彻底对抗的勇气,保留了皇权最锋利的獠牙。同时,对所有非内阁官员的绝对人事权,更是确保了皇帝对整个官僚体系的掌控力丝毫未减。

这份最终的法案,在“限制皇权”的核心与“保障皇权”的妥协之间,达到了一种极其精妙而危险的平衡。

法案颁布,帝国机器开始依据新法运转。议会迅速由各州县推举的士绅、贤达组成(选举方式尚属初级)。军事委员会(军委)也在议会领导下成立。

而就在这权力交接的关键时刻,雷毅火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包括李世民都感到意外的举动。

在议会与军委成立的第一次联合大会上,雷毅火与李长歌并肩而立。雷毅火当众宣布:

“新法已立,国体初定。雷毅火与永宁公主李长歌,自请辞去‘临时执政’之职。自此,天下兵权,尽归军委执掌;国家政令,皆由议会与内阁决断。吾等使命已了,当归于平凡。”

说罢,他与李长歌亲手将代表全国兵权的印信、符节,庄重地移交给了新成立的军事委员会。

此举,彻底打消了最后一部分人认为雷毅火是“王莽再世”、“曹操重生”的疑虑。他展现出了毫无个人权力野心的姿态,表明他所做的一切,确实是为了他口中那个“变法图强”的大唐,而非一己私利。

然而,大唐毕竟刚刚踏入这前所未有的君主立宪时代,百废待兴,需要一个既了解新制度精神,又熟悉旧朝廷运作的强有力人物来执掌首届内阁,确保平稳过渡。

雷毅火早已有人选。他想起了李长歌当年在朔州女扮男装、积蓄力量时,曾收过一个机敏忠勇的徒弟——阿窦。此子跟随长歌历练,忠心可靠,后又在新政和军改中表现出一定的才能和适应力,且因其出身与长歌的师徒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可被视为改革派与皇室旧谊之间的一个桥梁。

于是,在李长歌的推荐和雷毅火的暗中支持下,阿窦的名字,被列入了首届内阁首相的候选人名单之中。

经过议会的推举与激烈的辩论(这本身已是新制度的体现),最终,阿窦凭借其独特的背景和相对务实的风格,成功当选为大唐立宪后的第一任内阁首相。

李世民在御座上,看着这一切的发生。他看着雷毅火和李长歌功成身退,交出兵权;看着原本属于他的绝对权力,被分割、被制约,却又在某些方面被奇异地巩固;看着一个他几乎没什么印象的年轻人阿窦,成为了代表“民意”的首相。

他心中五味杂陈,有失去独裁权力的怅惘,有对新制度的疑虑,但同时也隐隐生出一丝好奇与期待。这个被雷毅火强行带来的新大唐,究竟会走向何方?

雷毅火与李长歌,则悄然退出了权力的中心。他们或许会隐于市井,或许会游历四方,注视着这个他们亲手塑造的新时代。他们的使命已经完成,将一个绝对皇权的大唐,引上了一条“君主立宪”的岔路。这条路上充满了未知与挑战,但也蕴含着打破历史周期律、开创永恒盛世的无限可能。

上一章 第三十六章 平行宇宙中的盛世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