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精彩的插曲发生在谢幕环节。木圆圆正要用中文致谢,突然看见台下坐着的戏曲学校小粉丝们渴望的眼神。她心一软,即兴加了段《黛玉葬花》的昆腔。意大利艺术家们没听过这段,还以为是什么新型咏叹调,纷纷起立喝彩。
多明戈甚至激动地跑上台:"亲爱的!这个'花谢花飞飞满天'的旋律,完全可以改编成咏叹调!"
现场顿时变成创作研讨会。戏曲老师讲解苏州话的声韵规律,斯卡拉的艺术指导记录音程变化,连黄子弘凡都被拉去讨论如何将笛子融入交响乐。木圆圆趁乱溜到后台,发现那个举牌的小粉丝正偷偷抹眼泪。
"怎么哭了?"她蹲下身问。
女孩抽噎着说:"学姐...你让外国大师也喜欢我们的戏曲..."
木圆圆鼻子一酸,突然觉得自己这些天的辛苦都值了。她拉起女孩的手:"来,我教你唱《茉莉花》的意大利语版。"
当清脆的童声与美声唱腔在走廊回荡时,举着手机偷拍的实习生们红了眼眶。这段视频当晚就冲上热搜,标题是"文脉传承的瞬间"。
深夜庆功宴上,木圆圆累得趴在桌上装死。马里奥教授举着红酒过来:"圆,今天你让我明白,艺术没有国界。"
"教授,"木圆圆有气无力地抬头,"那明天能减练两小时吗?"
"不行!"老教授眼睛一瞪,"但可以请你吃双份提拉米苏!"
黄子弘凡笑着把她捞起来:"别装死,你的涮羊肉到了。"
铜锅沸腾的热气中,木圆圆看着窗外依旧亮着灯的排练厅。那里,中意艺术家们还在兴致勃勃地交流乐谱,几个学生模样的孩子正趴在钢琴边记笔记。
"师兄,"她突然说,"其实当文化桥梁也挺好的。"
黄子弘凡往她碗里夹了片羊肉:"嗯,就是桥梁有点累。"
"但桥上看风景的人开心啊。"木圆圆指向窗外那些兴奋的年轻人,"而且...桥本身也会被装点得更漂亮不是吗?"
她说着掏出手机,把傍晚与小粉丝的合照设成屏保。照片里,她穿着戏服,女孩扎着红头绳,背后是中外艺术家们欢笑的身影。
黄子弘凡看着她眼底的星光,突然觉得这丫头真的长大了。从需要他护着的小麻烦精,变成了能照亮别人的小太阳。
而木圆圆在涮羊肉的烟火气中偷偷想:等会儿要记得给马里奥教授发消息,建议他把《图兰朵》里的中国民歌改用昆腔唱法。毕竟,桥梁可不能白当。
窗外,一轮新月挂在国家大剧院的琉璃瓦上,像给这场跨越东西方的音乐盛宴画下的完美休止符。
黄子弘凡推开排练厅大门时,差点以为穿越到了平行宇宙。
马里奥教授正戴着老花镜,对着一台平板电脑念念有词:"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那个山好~"意大利腔的山东方言飘在空气中,旁边斯卡拉的艺术指导在认真记笔记:"这个'哎'字要带转音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