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已下,便是箭在弦上。接下来的几日,钦天监如同一架上紧了发条的精密仪器,在林玄知的操控下,悄无声息地运转着。各种关于三皇子结党营私、蓄养死士、甚至与边境将领往来过密的证据,被小心翼翼地整理、串联。葛真人也暗中送来了一些旁证。
沈清璃则被林玄知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她宫廷礼仪、奏对技巧,以及如何在不引起怀疑的情况下,运用“七窍玲珑心”去感知他人的情绪与意图。她学得极快,那份天生的灵慧与敏锐,让林玄知都暗自心惊。
时机选在了三日后的常朝。这一日,文武百官齐聚大庆殿,正是将事情摆到明处、令三皇子无法轻易遮掩的最佳场合。
出发前,林玄知为沈清璃准备了一身符合她“客卿”身份的、庄重而不失清雅的衣裙,并亲手为她簪上一支素银簪子,簪头镶嵌着一颗不起眼的、却能宁神静气的淡蓝色晶石。
“跟紧我,无论发生什么,不要慌。”他看着她,最后一次叮嘱,目光深沉如海。
沈清璃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翻江倒海,用力点了点头:“清璃明白。”
大庆殿内,庄严肃穆。皇帝高坐于龙椅之上,虽略显老态,但眼神依旧锐利,不怒自威。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气氛凝重。三皇子立于皇子队列之首,身着亲王蟒袍,面容英俊,嘴角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眼神却偶尔扫过殿门方向,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阴鸷。
当林玄知身着紫色官袍,领着沈清璃步入大殿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瞬间聚焦过来。林玄知神色如常,步履沉稳。沈清璃则微垂着眼睑,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感受着四面八方投射来的、或好奇、或审视、或充满恶意的视线,尤其是那道来自三皇子的、冰冷如毒蛇般的目光,让她脊背发凉。她悄悄运转心法,手腕上的木珠传来一丝温润的凉意,帮助她稳定心神。
例行朝议之后,就在内侍即将宣布退朝之时,林玄知上前一步,朗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皇帝目光微抬,看向他:“林爱卿有何事奏?”
林玄知并未直接提及三皇子,而是先从近日京都治安、几起不明身份的刺杀未遂事件说起,条理清晰,证据确凿,逐渐将线索引向了某些与三皇子府邸往来密切的江湖势力和朝中官员。
三皇子脸上的笑容渐渐消失,眼神变得阴沉。
随着林玄知的陈述,沈清璃悄然运转“七窍玲珑心”,她能清晰地感受到龙椅上那位帝王情绪的变化——从最初的不以为意,到逐渐凝神,再到听到某些关键处时,那骤然升起的疑窦与……一丝被触犯权威的怒意。
而当林玄知最终呈上赵无极的画押供词,以及部分物证,直指三皇子才是这一系列事件的幕后主使,意图不轨时,大殿之上一片哗然!
“胡说八道!”三皇子猛地踏前一步,厉声喝道,脸上满是“被污蔑”的愤怒,“林玄知!你竟敢勾结内侍,伪造证供,污蔑本王!你究竟是何居心?!”他目光凶狠地瞪向林玄知,又扫过沈清璃,杀意毫不掩饰。
沈清璃只觉得一股强大的、充满恶意的精神压迫感扑面而来,让她呼吸一窒。她强忍着不适,更加专注地去感知。
她能感觉到,在三皇子愤怒的表象之下,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与狠厉。同时,她也敏锐地捕捉到,朝臣之中,有几道气息与三皇子隐隐呼应,带着支持与拱火的意味,而更多的大臣则是震惊、观望,以及深深的忌惮。
“陛下明鉴!”林玄知面对三皇子的指责,面色不变,声音依旧沉稳,“人证物证俱在,赵无极此刻就在殿外候旨。三殿下若觉冤枉,何不请陛下传召赵无极,当面对质?”
“对质?一个背主求荣的阉奴之言,岂能取信!”三皇子冷笑,转而向皇帝叩首,声泪俱下,“父皇!儿臣对父皇、对朝廷忠心耿耿,天地可鉴!定是这林玄知,因儿臣此前曾对其观测天象有所质疑,便怀恨在心,勾结妖女,设局构陷儿臣!请父皇为儿臣做主!”他直接将矛头引向了林玄知与沈清璃,尤其强调了“妖女”二字。
沈清璃心中一跳,感觉到皇帝的目光再次落在了自己身上,那目光中带着审视、怀疑,甚至有一丝……对于“异类”本能的排斥与忌惮。她能感觉到皇帝心中的天平,正在证据与对皇子的天然维护之间摇摆。
关键时刻,沈清璃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她不能任由三皇子将水搅浑。
她上前一步,对着皇帝盈盈一拜,声音清越,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平静:“陛下容禀。民女沈清璃,虽身负些许异禀,却从未以此行悖逆之事。林大人更是一心为国,秉公执正。三殿下所言‘构陷’,实乃无稽之谈。”她抬起头,目光清澈地迎向皇帝,“民女虽愚钝,却亦能感知善恶忠奸。方才三殿下言辞激烈之时,民女只觉戾气盈胸,并无半分蒙冤受屈之悲怆。反倒是林大人陈述之时,一片赤诚,只为朝廷清明。孰是孰非,陛下圣心烛照,自有明断。”
她没有动用任何法力,只是凭借“七窍玲珑心”带来的、近乎本能的真诚与对情绪精准的描述,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以一种最质朴的方式陈述出来。
这番话,如同一道清泉,流入大殿这潭被权谋与怒火搅浑的水中。
皇帝深邃的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许久。他确实从这个女子身上,感受到了一种不同于常人的纯净气息,而她的话语,虽看似简单,却奇异地触动了他心中那杆摇摆不定的秤。
三皇子见状,心中暗叫不好,还想再辩。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葛真人,不知何时也出现在大殿角落,他并未说话,只是对着皇帝微微颔首。
皇帝眼中最后一丝犹豫终于散去。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够了。”
整个大殿瞬间寂静。
“三皇子赵玦,行为不端,结党营私,着即圈禁宗人府,无朕旨意,不得擅离。一应党羽,交由大理寺严查!”皇帝金口一开,便是定论。
三皇子脸色瞬间惨白如纸,瘫软在地,被侍卫拖了下去。他那些党羽,也面如死灰。
一场惊心动魄的御前对弈,以林玄知和沈清璃的险胜告终。
退朝后,林玄知和沈清璃并肩走出大庆殿。阳光刺破乌云,洒在汉白玉的台阶上。沈清璃直到此刻,才感觉那一直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腿脚有些发软。
林玄知适时地伸手扶住了她的手臂。
“做得很好。”他低头看着她,目光中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以及一丝……连他自己都未察觉的温柔。
沈清璃抬头,看着他被阳光勾勒出的俊朗轮廓,看着他眼中自己的倒影,心中充满了劫后余生的庆幸,以及一种与他共同经历过风雨后的、难以言喻的亲密感。
她微微一笑,轻声道:“是大人运筹帷幄。”
两人相视一笑,许多未尽之言,皆在不言中。
经此一役,沈清璃在汴京的处境,虽然依旧微妙,却已然不同。她不再是那个只能躲在林玄知羽翼下的“药引”或“囚鸟”,而是真正能够与他并肩作战的伙伴。
而他们之间,那在血与火、权谋与算计中淬炼出的情感,也如同雨后的新芽,破土而出,再也无法掩藏。只是,前路依旧漫长,更大的考验,或许还在远方。但至少此刻,他们是彼此最坚实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