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base connected…”
那行转瞬即逝的提示字符,像一道冰冷的电光,劈开了林星晚因色彩分析结果而陷入的自我审视。短暂的错愕后,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
这个看似简单的本地分析程序,需要连接远程数据库?它到底在分析什么?或者说,它在比对什么?陆时衍为什么要对她隐瞒这一点?
无数疑问在她脑中炸开。她猛地合上笔记本电脑,仿佛那冰冷的金属外壳也沾染了欺骗的温度。宿舍里只有苏晓均匀的呼吸声,窗外是沉静的夜,但林星晚的心却如同被投入石块的深潭,波澜四起。
她回想起与陆时衍的两次相遇。巷口看似偶然的指点,图书馆“恰好”的同课,以及他主动提供的、这个暗藏玄机的分析程序……这一切,真的只是巧合吗?一个计算机系的学霸,为何会对一本旧画册,对她一个迷茫的插画系学生,投注超出常理的关注?
信任像出现裂痕的琉璃,稍一触碰便可能彻底碎裂。但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直接质问绝非上策,她需要证据,需要更清楚地了解陆时衍的目的。
第二天一早,林星晚顶着淡淡的黑眼圈,将那幅被程序诊断为充满“焦虑”和“迷茫”的梦境草稿钉在了画板最显眼的位置。她不再试图去美化或掩饰,而是决定直面这种情绪。如果“迷茫”是她当下的真实,那么她就画出这种“迷茫”。
她调出灰暗、浑浊的色调,用扭曲的线条勾勒出梦境中光怪陆离的景象,将那种找不到方向的窒息感直接宣泄在画布上。这个过程并不愉快,甚至有些痛苦,但笔尖却前所未有地顺畅,不再有之前的滞涩和犹豫。
下午,她没有去上公选课,而是带着一丝决然,按照学生信息系统里查到的实验室地址,找到了计算机系大楼。
走廊里安静得出奇,只有机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她在一扇挂着“创新项目实验室”牌子的门前停下,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门。
开门的是陆时衍。他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看到门外是她,眼中掠过一丝清晰的讶异,但很快便被惯常的平静掩盖。
“林星晚同学?”他的语气听不出太多波澜,“有事?”
林星晚没有拐弯抹角,她举起手机,屏幕上是她昨晚截下的、那个一闪即逝的提示框的模糊放大图——“Database connected…” 她紧紧盯着他的眼睛,不错过任何一丝细微的变化。
“陆学长,你提供的色彩分析程序,”她的声音尽量保持平稳,但尾音仍泄露出一丝紧绷,“它连接的是什么数据库?”
实验室里还有另外两个男生,正戴着耳机专注地盯着自己的屏幕,似乎并未注意到门口的动静。
陆时衍的目光落在手机屏幕上,停顿了大约两秒。林星晚预想中的慌乱或辩解并没有出现。他抬起眼,眼神依旧沉静,只是那平静之下,似乎多了一层更深的东西,像是被触及了某个隐藏的开关。
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侧身让开通道:“进来谈吧。”
实验室内部比想象中更简洁,几台高性能电脑,白板上写满了复杂的算法结构图,空气中弥漫着电子元件和咖啡因混合的气息。陆时衍引她走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
“你看到了。”他开口,陈述而非疑问。他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稳定,似乎在组织语言。
“我需要一个解释。”林星晚坚持道,手握紧了些,“你说那只是个简单的测试程序。”
“它确实是。”陆时衍迎上她的目光,语气坦然,“但它调用的色彩模型和情绪标签库,并非凭空生成,而是基于一个庞大的艺术作品数据库进行训练和匹配的。连接数据库,是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比对基准。”
这个解释听起来合理,但林星晚心中的疑虑并未完全消除。“所以,它分析我的画,实际上是在和数据库里成千上万的作品做比对?”
“可以这么理解。”陆时衍点头,“目的是找出风格、色彩、情绪上的潜在关联或共性。这有助于更精确地量化分析。”
“那《晚星》呢?”林星晚追问,这才是她最核心的问题,“你分析《晚星》的时候,数据库给出了什么‘关联’或‘共性’?你之前说在旧书摊见过类似画风,是真的吗?还是……数据库告诉了你更多?”
她的问题像连珠炮,直指核心。陆时衍沉默了片刻,实验室里只有机器运行的低声吟唱。他那双总是显得过于理性的眼眸里,第一次在她面前,流露出了一种复杂的、近乎于……挣扎的情绪。
“《晚星》的画作,”他终于再次开口,声音比刚才低沉了几分,“在数据库里,匹配到了一个编号序列。这些作品,署名都是一个‘婉’字。”
林星晚的心跳骤然加速。“然后呢?这个‘婉’是谁?数据库里有记录吗?”
陆时衍缓缓地摇了摇头,目光变得有些悠远,仿佛穿透了实验室的墙壁,看向了某个遥远的过去。“数据库里没有画者的具体身份信息。但是……”
他顿了顿,再次看向林星晚,眼神里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郑重,甚至是一丝不易察觉的歉意。
“但是什么?”林星晚催促道,预感自己即将触碰到某个关键的秘密。
陆时衍的声音很轻,却字字清晰:“但是,很多年前,我父亲负责过一个本市的民间艺术档案数字化项目。他在整理一批待处理的、未被正式收录的私人画作时,我看到过几乎一模一样的画风和签名。后来……因为一些原因,那批画作的数字化工作被中途叫停,原件也不知所踪。”
父亲?项目?中途叫停?不知所踪?
信息量过大,林星晚一时无法完全消化。她怔怔地看着陆时衍,试图从他脸上找出欺骗的痕迹,但只看到了一片沉郁的坦诚。
“你从一开始,就知道《晚星》不寻常,对吗?”她喃喃道,“你接近我,帮我,是因为这本画册?”
陆时衍没有否认。“一开始是好奇。确认后……我想弄清楚那批画作,包括这本《晚星》,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他看着她,眼神复杂,“而我猜测,关键可能在你母亲那里。只是我没想到,你会自己发现程序的异常。”
真相以这样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揭开了一角。陆时衍并非充满恶意,但他的隐瞒和带有目的的接近,依然让林星晚感到一种混合着失望和混乱的滋味。
就在这时,陆时衍放在桌上的手机屏幕忽然亮起,进来一条新信息。发信人备注是【张导】——林星晚认出,那是插画系那位以严厉著称的张导师。
信息内容很短,但林星晚站在对面,恰好瞥见了关键的几个字:
“……画作样本已收到,初步比对结果符合预期,尤其是‘婉’字签名序列……”
林星晚的瞳孔骤然收缩,她猛地抬头,难以置信地看向陆时衍。
张导师?!他怎么也卷了进来?陆时衍到底还隐瞒了多少?他们口中“符合预期”的,究竟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