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校园小说 > 该是星芒入怀时
本书标签: 校园  校园言情  青春校园 

第三章 算法中的星光

该是星芒入怀时

陆时衍那句话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林星晚心里漾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有点特别”?他果然知道这本画册?一个计算机系的学长,怎么会对一本看似普通的老旧画册有反应?

接下来的几天,林星晚都有些心神不宁。插画课上,张导师点评了她新交的梧桐写生,肯定了她对光影过渡的处理,但依旧指出“技术有余,情感内核不足”。她看着被退回的修改稿,又瞥见躺在背包里的《晚星》,那种熟悉的焦虑感再次蔓延——母亲回避的态度,陆时衍意味深长的话语,还有自己停滞不前的创作,所有线索仿佛纠缠成了一团乱麻。

苏晓的状态倒是稍微好转,抱着林星晚帮她借的声乐理论书啃了起来,只是眉宇间还残留着些许挫败。“星晚,你说我是不是真的应该听我爸的,找个‘正经’专业?”她趴在桌上,有气无力地问。

林星晚不知道怎么回答,她自己同样站在迷雾中。她唯一清楚的,是自己必须弄清楚《晚星》的来历。这不仅是好奇,更像是一种本能,仿佛解开这个谜题,就能找到某种通往答案的钥匙。

她再次尝试从母亲那里旁敲侧击,结果依旧是含糊其辞的回避。网络搜索“晚星 画册”和相关风格画家也一无所获。线索似乎只剩下陆时衍那句未尽的评价。

周五下午,是全校公选课《数字媒体艺术导论》的时间。林星晚为了拓宽视野选了这门课,当她抱着笔记本走进阶梯教室时,却在一个靠后的位置,再次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陆时衍独自坐着,面前依旧是笔记本电脑,屏幕上运行着她看不懂的编程界面。他似乎总是与周围喧闹的环境格格不入,自成一片沉静领域。

林星晚的心跳漏了一拍。她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走过去,在他旁边的空位坐下。

“陆学长,好巧。”她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自然。

陆时衍从代码世界中抬起头,看到她,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视线便又回到屏幕上。

课开始了,教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从包豪斯讲到人机交互,从黄金分割讲到用户体验。林星晚有些心不在焉,笔记记得断断续续。她几次偷偷瞟向旁边的陆时衍,他听得认真,偶尔在键盘上记录下要点,侧脸专注而认真。

中场休息的铃声终于响起。陆时衍合上电脑,似乎准备离开。林星晚知道不能再等了。

“陆学长,”她叫住他,从背包里小心翼翼地拿出那本《晚星》画册,放在桌上,“关于这本画册……你上次说它‘有点特别’,能告诉我,是哪里特别吗?你……是不是知道它的作者?”

她的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急切和期盼。

陆时衍的目光落在泛黄的封面上,停顿了片刻。教室里人来人往,有些嘈杂。他重新坐下,修长的手指轻轻拂过“晚星”两个字,动作轻柔得与他平时冷静理性的形象有些不符。

“我不确定作者。”他开口,声音低沉,“只是,很多年前,在我家附近的一个旧书摊,见过类似的画风。也是这种水彩,记录街角巷尾,签名风格也很像。”他指了指那个模糊的“婉”字痕迹,“当时觉得……很安静,能让人平静下来。所以有印象。”

他的解释合情合理,源于多年前的一次偶遇和记忆碎片。林星晚心里有些失望,但并未完全打消疑虑。“那你还记得是哪个书摊吗?或者,那个画者有没有其他信息?”

陆时衍摇了摇头,眼神平静无波:“太久远了,记不清了。只是觉得巧合。”他看着她,反问道,“这本画册,对你很重要?”

林星晚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部分实话:“是我妈妈的东西,但她好像不太愿意提。我只是好奇,觉得画风很……亲切。”

陆时衍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他重新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一个简洁的程序界面,上面有一些基本的图形和色彩调整模块。“既然你对这个画风有共鸣,或许可以换种思路。”他将屏幕微微转向林星晚,“这是一个简单的色彩情绪分析程序,还在测试阶段。你可以导入喜欢的画作图片,它会尝试解析画中的主要色彩构成和可能传递的情绪基调。”

林星晚惊讶地看着屏幕。用代码分析绘画情绪?这完全超出了她的认知范畴。

“当然,它很粗糙,艺术无法被完全量化。”陆时衍补充道,语气是典型的理工科思维,“但有时候,数据能提供一种意想不到的视角,帮你看到潜意识里感受到,却无法言明的东西。”

他将一个简单的文件传输地址写给了林星晚。“感兴趣可以试试。把《晚星》里的画拍清晰照片传进去看看。”

上课铃再次响起。陆时衍收起电脑,如同上次一样,礼貌地颔首,便起身离开了教室。

林星晚握着那张写着地址的便签纸,看着桌上的《晚星》,心情复杂。陆时衍的解释听起来合理,他提供的帮助也看似出于纯粹的乐于助人。可她总觉得,他那过于平静的反应下,似乎隐藏着什么。是错觉吗?

回到宿舍,夜深人静时,林星晚还是按捺不住好奇。她按照便签上的地址,打开了那个简洁得甚至有些简陋的网页界面。她小心翼翼地用手机拍下《晚星》中她最喜欢的一幅画——那幅空荡秋千的水彩,上传了上去。

进度条缓缓移动。几秒钟后,分析结果出来了。屏幕上清晰地列出了画作的主要色彩比例:柔和的蓝灰、温暖的浅黄、沉静的橄榄绿……旁边还有根据色彩心理学模型生成的情绪标签:「宁静」、「怀念」、「淡淡的忧伤」、「希望」。

林星晚怔住了。这些词语,精准地描述了她看这幅画时的感受!这个冰冷的程序,竟然真的捕捉到了画作中的情绪脉搏。

她迫不及待地又上传了几幅《晚星》中的画作。分析结果大同小异,核心情绪都围绕着“宁静的怀旧”与“微光的希望”。她看着屏幕上那些由数据生成的标签,仿佛透过它们,触摸到了那位署名“婉”的画者细腻的内心世界。

那么,母亲为何要回避这样一位能画出如此温柔作品的“朋友”?

她深吸一口气,做了一个决定。她再次拍下一幅画,但这次,不是《晚星》里的,而是她自己最近陷入瓶颈、被张导师评价为“缺乏情感内核”的那幅关于“梦境”的插画草稿。

上传,等待。

分析结果很快显现。色彩构成复杂而混乱,情绪标签赫然写着:「焦虑」、「迷茫」、「冲突」、「不确定」。

林星晚看着屏幕上的结果,如同被一盆冷水浇下,瞬间清醒。原来,她的困境,她的情绪,早已诚实地反映在了她的色彩里。她一直在向外寻求答案,却忽略了内心最真实的表达。

就在这时,电脑屏幕上那个分析程序界面忽然轻微地闪烁了一下,弹出一个极其不起眼、几乎是背景色的小小提示框,一闪即逝,快得让她以为是错觉。提示框里似乎是一行英文短句,她只来得及捕捉到开头两个词:

“Database connected…”

(数据库已连接…)

林星晚的心猛地一跳。一个简单的本地色彩分析程序,为什么会需要连接数据库?它连接的是什么数据库?陆时衍不是说,这只是个“简单的测试程序”吗?

上一章 第二章 晚星疑云与代码序曲 该是星芒入怀时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 静默的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