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凤印染
本书标签: 古代  权谋 

第十二章·暖光

凤印染

周围的议论声更甚,有人压低声音说:“果然是被陛下叫去问话了,看来这事是真的!”永宁侯夫人得意地瞥了沈语一眼:“沈小姐还是跟咱家去宫里说清楚吧,别连累了沈府和荣安公主。”

沈语摸了摸荣安发顶,轻声哄道:“乖,跟春桃姐姐先回府,姐姐去去就回。”又对管家说:“照顾好公主,别让她听外面的闲话。”说完接过腰牌,跟着太监上了马车。

马车内,沈语指尖摩挲着腰牌上的龙纹,心里却没底。燕绥之召她入宫,是信了那些流言,还是要听她解释?

暖手炉的温度、帕子兔子的软绒还在心头,可此刻被人扣上“惑乱宫闱”的帽子,连她自己都怕,那些曾让她觉得温暖的细节,会被人曲解成别有用心。

到了宫门口,没去正殿,反而被引去了御花园的暖阁。推开门,就见燕绥之坐在窗边,手里拿着她那张节目草图,旁边还放着那只绣了红绒球的帕子兔子。

“陛下。”沈语躬身行礼,刚要开口解释,燕绥之却先起身,把她扶起来,指了指桌上的茶:“先喝口热茶,外面风大,看你脸色都白了。”

茶是温的,刚好暖手。沈语捧着茶杯,就听燕绥之拿起那张素笺,指尖点着上面的鼓点标记:“这鼓点是你琢磨的?我让乐师试过,节奏轻快,孩子们跟着跳的时候,脚步都稳当,是个好法子。”

沈语愣了愣,没料到他先提的是鼓点,讷讷道:“是……臣女想着孩子们年纪小,重乐律她们跟不上,轻缓些的节奏更合适。”

“嗯,”燕绥之点头,又拿起那只帕子兔子,“外面说你送我这兔子是‘递信物’,你怎么看?”

沈语放下茶杯,抬头看向他,眼神清亮:“臣女没有。那日在偏殿,陛下给臣女兔子,是疼惜孩子们没给臣女留叠帕子的机会;臣女收下,是谢陛下体谅。至于旁人怎么说,臣女管不了,却敢以沈家门风起誓,从未有过半点攀附之心。”

燕绥之看着她眼底的坦荡,忽然笑了,指了指暖阁外:“你以为我召你入宫,是要问罪?方才御史台递了折子,参你‘借孩童惑上、乱宫规’,我让太监去沈府接你,是怕你被那些人堵着受委屈。”

他说着,起身走到窗边,推开条缝——外面飘着细雪,却见太后身边的嬷嬷领着几个宫女,正往暖阁来,手里还捧着个锦盒。嬷嬷进门见了沈语,笑着说:“沈小姐可算来了,太后听说外面有人嚼你舌根,特意让老奴把这个送来。”

打开锦盒,里面是块玉牌,刻着“荣安伴读”四个字。嬷嬷解释道:“太后说,往后你就留在宫里给荣安公主当伴读,教她读书识字、叠帕子唱歌,都是正经事。有了这玉牌,谁再敢说你‘不务正业’‘惑乱宫闱’,就是打太后的脸。”

沈语握着那块温凉的玉牌,忽然鼻子发酸——她原以为要费好多口舌解释,却没料到太后和燕绥之早已替她挡了风波。

燕绥之走到她身边,递过一条厚披风:“暮春夜雨凉得透,一会儿让太监送你回府,裹紧些别着凉。对了,”他想起什么,从袖袋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几颗裹着糖霜的梨膏糖,“荣安说你熬的梨膏糖偏甜,宫里新做的这个减了糖,你带回去给孩子们,下次排练时当零嘴。”

“多谢陛下,也替臣女谢过太后。”沈语躬身行礼,声音里带了点不易察觉的哽咽。

燕绥之抬手虚扶了下,语气轻缓:“不必谢。你教孩子们时的样子,我看在眼里;你对荣安的真心,太后也记着。那些流言,不过是旁人见不得你得人心,不必放在心上。”

暖阁外的雨越下越密,却挡不住阁内的暖意。沈语握着玉牌和布包,忽然想起寿宴上廊下的宫灯——原来那些暖黄的光,从来都不是偶然为她亮着,而是有人真的看见她的认真,护着她的纯粹。

出宫时,太监提着宫灯在前引路,雪落在灯纸上,晕开一片暖光。

沈语回头望了眼皇宫的方向,暖阁的窗户还亮着,想来燕绥之还在里面看她的节目草图。她摸了摸布包里的梨膏糖,又摸了摸袖袋里那只绣着红绒球的帕子兔子,忽然觉得,那些污蔑和流言,不过是这场缘分里的小插曲——只要她还像从前那样,用幼师的真心对待孩子,用坦荡对待旁人,总有⼈会站在她这边,替她挡着风雪,留着暖光。

上一章 第十一章·祸乱宫闱 凤印染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三章·镇北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