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现代小说 > 星灯未眠
本书标签: 现代  gl原创甜文  OE     

第三章 星灿

星灯未眠

确定关系后的日子,像是被注入了更浓稠的蜜糖,却也逐渐显露出生活本身的复杂质地

她们开始了同居生活,在一个带有一个小阳台的公寓里。舒佑宁的衣物总是按色系悬挂,书籍分门别类;安然的画具则占据了大半个客厅,颜料罐像一簇簇倔强生长的小蘑菇,在规整的空间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领地。她们在这种有序与无序的平衡中,找到了独特的默契。

生活的色彩愈发丰富起来。

舒佑宁因为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温和的处事风格,在咨询公司很快崭露头角,参与了一个重要的跨国项目,忙碌周期拉长,偶尔需要短途出差。她书房的灯光,常常亮到深夜。

而安然,她的才华终于被更多人看见。一家颇具影响力的艺术机构看中了她的系列作品,邀请她参加一个青年艺术家联展。这意味着她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三幅全新的、更具分量的创作。

压力像无形的网,悄然笼罩。舒佑宁忙于应对客户和跨国会议,回到家往往带着疲惫。而安然则彻底陷入了创作的焦灼里,她失眠,食欲不振,对着一块空白的画布可以沉默地坐上一个下午,地上堆满了揉皱的废稿。

第一个曲折,来得悄无声息,源于疲惫与期待的错位。

一个周五晚上,舒佑宁难得准时下班,推掉了同事的聚餐,特意买了安然喜欢的甜点,想给她一个惊喜,也让自己放松一下。她想象着两人窝在沙发里,分享食物,看一部老电影。

打开门,公寓里只亮着一盏昏暗的落地灯。安然蜷在画室的地板上,身上沾着颜料,眼神空洞地望着未完成的画作,周围一片狼藉。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和一种压抑的气息。

“我回来了。”舒佑宁放轻声音,将甜点放在桌上,“吃点东西好吗?”

安然恍若未闻,过了几秒,才喃喃道:“不对……感觉全不对了”

舒佑宁走过去,想把她拉起来:“先休息一下,灵感需要放松才能来”

“你不懂!”安然忽然甩开她的手,声音带着一种尖锐的烦躁,这是舒佑宁从未见过的。她像一只被困住许久的刺猬,竖起了全身的刺,“这不是你们做项目,有逻辑有步骤!它出不来就是出不来!你让我一个人待着行不行?”

话一出口,两人都愣住了。

舒佑宁伸出的手僵在半空,脸上的温柔笑意一点点褪去,只剩下疲惫和被刺痛后的愕然。她沉默地看了安然几秒,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走进了卧室,关上了门。

那扇关上的门,像一道裂痕,横亘在两人之间。

那一夜,她们一个在卧室床上辗转难眠,一个在画室地板上无声流泪。

甜蜜的同居生活,第一次尝到了冷战的苦涩。不是激烈的争吵,而是那种小心翼翼的回避和弥漫在空气里的低气压,更让人窒息。

……………………………

舒佑宁一夜未眠,清晨便悄悄出门,去了公司。她需要空间冷静。然而,坐在办公室里,眼前却不断浮现安然那双布满红血丝、写满无助和懊悔的眼睛。她想起安然平日里看她时依赖的眼神,想起她笨拙地想为自己做早餐却烫伤了手……

她忽然明白了。安然需要的,或许不是她基于逻辑的“解决方案”,而是无条件的理解和陪伴。哪怕只是无声地坐在她身边。

她提前回了家。打开门,画室依旧凌乱,但安然不在里面。她最终在阳台找到了她。安然抱着膝盖坐在小凳子上,望着楼下熙攘的车流,背影单薄得像随时会被风吹走。听到脚步声,她回过头,眼睛肿着,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

“对不起……”她的声音沙哑得像破掉的风箱,“我不该那样说。我只是……很害怕让你失望”

舒佑宁的心像是被狠狠揪了一下。她走过去,没有立刻拥抱,只是蹲下来,平视着安然的眼睛。

“该说对不起的是我,”她轻声说,语气里带着自责,“我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忽略了你正在经历的战斗。我应该早点发现,你需要的是战友,而不是教练”

她伸出手,轻轻擦去安然脸上的泪痕:“画不出来,我们就不画了。今天什么都不想,我陪着你,好不好?”

没有责备,没有说教,只有全然的理解和接纳。安然的眼泪再次决堤,但这一次,是释放与安心的泪水。她投入舒佑宁的怀抱,紧紧抱住她,仿佛这是狂风暴雨中唯一的浮木。

这次小小的危机,像一次淬炼。

她们都更深刻地理解了彼此的爱语。舒佑宁学会了在安然创作期给予更多无声的陪伴和情绪支持,而不是理性的指导;安然也努力学着在压力下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用刺去伤害最亲近的人。

安然最终在截止日期前完成了画作,虽然过程痛苦,但成果令人惊艳。画展开幕那天,舒佑宁推掉了所有工作,穿着一身得体的套装,全程陪在安然身边。当有人对安然的画作表示赞赏时,舒佑宁眼中的骄傲,比她自己拿下大项目时还要明亮。

生活继续向前,色彩愈发斑斓。

舒佑宁的项目获得了成功,她开始在国内业界崭露头角,受邀参加一些行业论坛和沙龙。她不再独自前往,而是会自然地邀请安然:“周末有个设计圈的交流酒会,听说会有几位你很欣赏的独立设计师到场,要不要一起去看看?”

安然会欣然应允

她换上得体的衣裙,站在舒佑宁身边,并非只是安静的装饰。当有人与舒佑宁讨论商业策略时,她能安静倾听;但当话题转向视觉艺术或创意趋势,她会适时地加入自己的见解,言辞清晰,目光笃定,常常能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舒佑宁的朋友们开始私下评价:“佑宁的那位,看起来温和,肚子里真有干货,而且很有主见”

与此同时,安然的艺术之路也进入了新阶段。联展的成功让她获得了更多关注,一家商业画廊向她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为她举办首次个人展览。这不仅仅是创作,更涉及宣传、定价、媒体关系等一系列琐碎而现实的事务。

第一个真正的挑战,来自外部,也考验着她们的内里。

画廊经理看好安然的市场潜力,但希望她能在创作中融入更多“商业元素”,建议她调整系列作品中几幅色调偏冷、情绪更私人化的画作。

“安然,你的技法没问题,但市场需要一点更‘亮眼’、更‘容易进入’的东西”经理语气诚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商业逻辑。

安然没有立刻拒绝,她回到家,眉头微蹙,手指无意识地敲着餐桌——这是她陷入深度思考时的习惯。

“你怎么想?”舒佑宁给她倒了杯水,坐在她对面。

“我不排斥商业,”安然抬起头,眼神清亮,带着分析者的锐利,“但所谓的‘亮眼’和‘容易进入’,如果意味着稀释作品的核心表达,变成迎合市场的甜点,那我宁愿不做这个展览”她的语气很平静,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舒佑宁看到了她眼中的火焰,那不是冲动,而是经过思考后的抉择。她没有劝安然妥协,而是拿出了她的专业能力:“好。那我们来看看,如何在坚持你艺术内核的前提下,找到与市场的连接点。或许可以从你的创作理念阐释、展览的叙事逻辑上下功夫,让观众更容易理解你构建的世界,而不是改变那个世界本身”

接下来的几周,她们变成了最亲密的战友。

安然负责坚守艺术的堡垒,打磨作品;舒佑宁则动用她的分析能力和人脉,帮她梳理艺术陈述,联系更注重学术价值的艺评人,甚至一起头脑风暴展览主题,使之更具公众吸引力又不失深度。她们常常在书房讨论到深夜,桌上铺满了草图、数据和分析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摩擦也并非没有。

一次,舒佑宁基于市场分析,建议将一幅情感冲击力极强的画作作为展览宣传的主视觉。安然却坚持要用另一幅更内敛、但与她个人经历联结更深的作品。

“从传播效率看,前者无疑更优”舒佑宁指着数据,理性地陈述。

“但后者才是这个展览的‘心脏’,”安然毫不退让,眼神灼灼,“佑宁,有些东西,不能完全用数据衡量”

气氛一时有些僵持。

舒佑宁看着安然倔强的脸庞,忽然笑了。她合上电脑,叹了口气,语气带着无奈又满是欣赏:“好吧,你说服我了。是我不对,试图用我的尺子去丈量你的世界…就按你的意思来”

最终,安然的个人展览大获成功。她坚持的那幅“心脏”之作,因其真挚的情感力量,反而引发了观者最深沉的共鸣。

展览开幕当晚,安然穿着简洁的黑色长裙,在嘉宾间从容交谈,阐述自己的创作理念,眼神自信而明亮。

舒佑宁就站在不远处,看着她发光的样子,心里充满了难以言喻的骄傲。

她的安然,不是需要被庇护的藤蔓,而是能与自己并肩站立的大树。

上一章 第二章 星起·续章 星灯未眠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四章 星灿·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