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帝王攻略记(综美男武将)
本书标签: 古代  刘辩 

董帷烬:帝女殇

帝王攻略记(综美男武将)

第一章 西凉风起,金殿初逢

我第一次见刘辩,是在父亲董卓率军入洛阳的第三日。

那日金殿之上,父亲身着玄甲,手按佩剑,逼得满朝文武噤声,唯有他站在殿中,一身月白冕服衬得身姿挺拔,明明是阶下之人,眼神却亮得像燃着的火。

“董将军若真心为汉室,便该护佑朝堂,而非胁迫天子。”他的声音不高,却让金殿里的空气都凝住了。

父亲当场就变了脸,我忙上前拉住他的衣袖,轻声道:“父亲,今日刚入洛阳,不宜动怒。”

余光扫过刘辩时,恰好与他的目光撞个正着——他看我的眼神里没有敌意,只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诧异,仿佛没想到董卓的女儿,会是个穿着素色襦裙的姑娘。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刚被废黜的少帝,如今被贬为弘农王,囚在东宫。

父亲虽恨他不识时务,却碍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名声,没立刻对他下手,只是派了重兵看守。

我借着给东宫送衣物的由头,又见过他几次。

他待在书房里,要么看书,要么练字,从不抱怨,也不颓废。

有次我看见他在写《诗经》,笔锋遒劲,竟不像个养尊处优的帝王。

“殿下的字真好。”我忍不住开口。

他抬头看我,放下笔:“董姑娘是来替你父亲监视我的?”

“我只是来送衣物。”我把包裹放在桌上,轻声道,“父亲的做法,我并不赞同。”

他愣了愣,随即笑了,眼底的冷意散了些:“没想到董将军的女儿,倒比他通透。”

那天我们聊了很久,从洛阳的旧事聊到西凉的风光。

他说他小时候在洛水畔捉过鱼,我说我跟着父亲在西凉看过大漠落日。

夕阳透过窗棂洒进来,落在他的字笺上,竟让我忘了,我们本该是仇敌。

第二章 暗护帝驾,心藏危澜

父亲对刘辩的猜忌越来越重,不仅加派了看守的士兵,还不准宫人给东宫送足够的炭火。

洛阳的冬天冷得刺骨,我担心他受冻,便趁着夜色,偷偷抱着一坛炭火从侧门溜进东宫。

他正在书房里看书,见我进来,惊讶道:“董姑娘怎么来了?若是被你父亲发现,你会受罚的。”

“我小心些,不会被发现的。”我把炭火放进炭盆,看着火苗慢慢燃起来,“殿下若是冻坏了,父亲又该说你身子弱,不堪大任了。”

他看着我,眼神复杂:“你为何要帮我?我们本是对立之人。”

“我不想看到无辜之人受苦。”我低头搅着衣角,声音轻得像耳语,“殿下本是汉室天子,却落得这般境地,已经够可怜了。”

从那以后,我常常借着送东西的名义去东宫,有时带些御膳房的点心,有时带几本新到的书。

每次离开前,他都会叮嘱我“小心些”,眼神里的担忧,让我觉得这冬日的寒冷都不算什么。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有次我给刘辩送药——他受了风寒,我偷偷从父亲的药箱里拿了些感冒药丸——刚走出东宫侧门,就被父亲的谋士李儒撞见。

“董小姐这是给谁送东西?”李儒的眼神像毒蛇,看得我浑身发毛。

我强装镇定:“只是给东宫的宫人送些常用药。”

李儒却没信,转身就去告诉了父亲。

那晚父亲把我叫到书房,气得摔了茶杯:“你可知你在做什么?刘辩是我们的仇敌!你帮他,就是在害你自己,害整个董家!”

“父亲,刘辩只是个落魄的王爷,他不会对我们造成威胁的!”我哭着辩解。

父亲却不听,下令不准我再靠近东宫。

那晚我坐在窗前,看着洛阳的夜色,第一次觉得,生在董家,是如此身不由己。

第三章 鸩酒诀别,父女反目

初平元年正月,父亲废黜刘辩的消息传遍洛阳,却依旧没放过他。

二月的一天,父亲让李儒带着一壶鸩酒,去东宫赐死刘辩。

我从侍女口中听到消息时,脑子一片空白,疯了似的往东宫跑。

刚到东宫门口,就看见李儒带着人出来,手里的酒壶已经空了。

我冲进去,只见刘辩躺在地上,脸色青紫,气息微弱。

“刘辩!刘辩!”我扑过去抱住他,眼泪掉在他的脸上。

他缓缓睁开眼,看见是我,嘴角露出一丝微弱的笑:“阿瑶……你来了……”他一直叫我“阿瑶”,说我的名字董瑶,比“董姑娘”好听。

“你别说话,我去找太医!我去找太医!”我起身要跑,却被他拉住手。

“没用的……”他的声音越来越轻,“阿瑶,我不怪你……也不怪你父亲……这是我的命……”他从怀里取出一块玉佩,塞进我手里,“这是……洛水玉……我本想……送你做生辰礼的……”

玉佩还带着他的体温,我却觉得浑身冰冷。

就在这时,父亲走了进来,看着我抱着刘辩,脸色铁青:“你还在这里做什么?他是你的仇人!”

“仇人?他是个好人!是你害死了他!”我抬起头,第一次对父亲发这么大的火,“父亲,你为了权势,杀了多少无辜之人?你有没有想过,终有一天,我们董家会因为你的野心,万劫不复!”

父亲气得发抖,扬手就要打我,却被李儒拦住:“将军,小姐只是一时糊涂,您别生气。”

我抱着刘辩的尸体,看着父亲冰冷的眼神,忽然觉得,这个家,这个洛阳,再也没有值得我留恋的东西了。

第四章 青灯古佛,余生忏悔

刘辩死后,我再也没回过董府。

我穿着一身素衣,去了洛阳城外的白马寺,削发为尼,法号“了尘”。

寺里的日子很清苦,每天诵经、扫地、种菜,可我却觉得比在董府安心。

我把那块洛水玉挂在胸前,每天诵经时,都会想起刘辩——想起金殿上他倔强的眼神,想起东宫书房里他温暖的笑容,想起他最后递给我玉佩时,那微弱的笑意。

我知道,我无法替父亲赎罪,却能替自己忏悔。

我每天都会为刘辩诵经,为那些死于父亲野心下的无辜之人诵经,希望他们能在天之灵得到安息。

岁月流逝,洛阳城里的风云变幻,父亲最终被吕布所杀,董家也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听到消息时,我正在佛前诵经,没有悲伤,也没有喜悦,只觉得一切都是因果报应。

后来我染上了肺疾,咳得越来越重,寺里的师太劝我下山治病,我却拒绝了。

我知道,这是我的报应,是我为董家的罪孽付出的代价。

弥留之际,我坐在佛前,手里攥着那块洛水玉,轻声道:“刘辩,我来陪你了。我知道,我欠你的,欠那些无辜之人的,这辈子都还不清。若有来生,我再也不生在权贵之家,只愿做个普通女子,守着一方小院,平安度过一生。”

窗外的夕阳照进来,落在佛前的青灯上,灯芯轻轻摇曳,像我与他短暂却注定悲剧的缘分。

我的意识渐渐消散,最后一刻,我仿佛看见他站在洛水畔,穿着月白冕服,笑着对我招手:“阿瑶,来,我带你去看洛水的桃花。”

青灯熄灭,佛堂寂静,只留下那块洛水玉,静静躺在佛前,诉说着一段跨越仇敌的深情,和一场无法挽回的悲剧。

上一章 灯芯辞:宫婢记 帝王攻略记(综美男武将)最新章节 下一章 洛畔药生:帝阙殊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