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一博和肖战的关系里,外界看来或许是势均力敌的双A爱情,但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通往阳光下的这条路,曾有过怎样一段需要小心翼翼、共同跋涉的荆棘地带。其中最大的一块绊脚石,来自于王一博的家庭。
王一博出生在一个氛围相对传统严谨的家庭里,父亲曾是军人,退役后也保持着军人的作风,严谨、刻板,对儿子有着极高的期望,路径依赖地认为男人就该成家立业、娶妻生子。当王一博鼓足勇气,向家里坦白自己正在交往的恋人是同为男性的肖战时,家里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母亲是担忧多于反对,偷偷抹了好几次眼泪,担心这条路太难走,儿子会受苦。而父亲的反应则激烈得多,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都跳了一下,脸色铁青,斩钉截铁地吐出三个字:“我不同意!”
“你们两个男人,像什么样子!以后怎么办?让别人怎么看我们王家?” 父亲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王一博,我告诉你,趁早断了这个念头!”
那时的王一博,刚满二十出头,骨子里却有着超越年龄的执拗与强势。他认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尤其是在关于肖战的问题上,更是没有丝毫妥协的余地。父子俩爆发了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争吵,家里气氛降到了冰点,好几次不欢而散,王一博甚至一度减少了回家的次数。
那段时间,是肖战陪在他身边。他从不抱怨王一博父亲的态度,只是在他带着一身低气压从家里回来时,默默地给他倒一杯温水,或者张开双臂给他一个无声的拥抱。他会用轻柔的声音说:
肖战“没关系,一博,慢慢来,叔叔只是一时难以接受。”
但肖战也知道,僵持下去不是办法。他了解王一博,看似坚硬冷酷,实则对家庭看得很重,父亲的反对是他心里一根深深的刺。于是,在王一博用他那种近乎笨拙的、直来直往的方式与父亲对抗时,肖战选择了另一种更温和、也更需要耐心的策略。
他开始更频繁地、不着痕迹地通过王一博关心他的父母。换季时提醒王一博给家里打电话,叮嘱父母注意身体;知道王妈妈有关节炎,会托人买效果好的膏药寄回去;偶尔和王爸爸在视频里碰到,也会礼貌地问好,不卑不亢,举止得体。他从不刻意讨好,只是默默地展现着自己的关心和存在。
同时,他也在不断地“武装”自己。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努力地工作,认真挑选剧本,打磨演技,一部部作品问世,一次次用实力证明着自己的优秀和专业。他知道,空口无凭,他需要用实实在在的成就,向王一博的父母证明,他们的儿子选择的伴侣,是一个足够优秀、值得托付的人。
这个过程持续了将近一年。王一博在其中费尽了心力,争吵、冷战、试图沟通,循环往复。直到有一次,他在一次长谈中,红着眼睛对父亲说:
王一博“爸,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这么确定过一件事。他就是我想共度一生的人。除了他,我不会再有别人了。”
或许是儿子眼中的决绝和痛苦触动了他,或许是肖战长达一年的、润物细无声的努力终于起了作用,王爸爸紧绷的态度出现了一丝松动。他沉默了很久很久,久到王一博以为又是一次无效沟通时,父亲终于重重地叹了口气,语气依然生硬,但内容却让王一博几乎跳起来:
“找个时间……见见吧。我倒要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把你迷成这样。”
机会很快来了。肖战主演的话剧《如梦之梦》在海南有专场演出。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海南风景宜人,氛围相对轻松,远离日常熟悉的环境,更容易让人放松心防。而且,能在舞台上亲眼看到肖战专业、发光的样子,本身就是最有说服力的“简历”。
在王一博的精心安排下,父母飞赴海南探班。去之前,王爸爸依旧板着脸,一副“我就是去看看,别想太多”的表情。
那天的情景,王一博至今记忆犹新。他带着父母提前到了剧院后台,肖战刚刚化好妆,穿着一身戏服,正准备上场。看到他们,肖战明显愣了一下,随即立刻迎了上来,礼貌地鞠躬问好:“叔叔,阿姨,你们来了。” 他的态度恭敬而不失亲切,眼神清澈,带着显而易见的紧张,但更多的是真诚。
王爸爸只是“嗯”了一声,打量着他的眼神依旧锐利。王妈妈则温和地笑了笑,说了句“加油”。
演出开始了。王一博陪着父母在观众席坐下。三个多小时的话剧,肖战在舞台上绽放着耀眼的光芒。他饰演的“五号病人”情感层次丰富,从最初的迷茫、痛苦到后来的释然、追寻,被他演绎得淋漓尽致。舞台上的他,是纯粹的艺术家,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充满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王一博偷偷观察父亲,发现他从最初的面无表情,到后来渐渐坐直了身体,眼神专注地追随着舞台上的身影,甚至在某个感人至深的段落,他看到父亲喉结滚动了一下,悄悄别开了视线。
演出结束后,肖战来不及卸妆,就匆匆赶来见他们。在剧院附近一个安静的茶室,一场至关重要的谈话开始了。具体聊了什么,王一博被肖战“赶”了出去,让他去帮买些水果,他只知道,当他提着水果回来时,包厢里的气氛明显不一样了。
父亲脸上的冰霜融化了,虽然依旧不算热络,但眼神柔和了许多,甚至主动问起了肖战排练辛不辛苦,演出强度这么大身体吃不吃得消。肖战一一回答了,语气沉稳,态度谦逊,既不过分热络,也不显得生疏。
从海南回来后,王爸爸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没有再明确说过“同意”二字,但却开始主动问起肖战的近况,会在电视上看到肖战的广告时多看几眼,甚至会提醒王一博:“他工作忙,你多照顾着点。”
这无声的转变,意味着坚冰终于融化。王一博知道,他们赢了,赢得很不容易,但结果是甜的。
而更让人忍俊不禁的是,双方父母熟悉之后,竟然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偏爱局面。
王一博的父母,尤其是王妈妈,简直把肖战当成了亲儿子疼。每次肖战去家里,王妈妈都会做满一桌子他爱吃的菜,不停地给他夹菜,嘘寒问暖,看得王一博都酸溜溜的,抗议道:“妈,我才是你亲生的!” 王妈妈则会白他一眼:“战战多懂事,多乖,你看你,毛毛躁躁的。” 王爸爸虽然话不多,但也会默默把好的菜转到肖战面前。
反过来,肖战的父母则对王一博这个“女婿”偏爱有加。觉得他年纪小,又是在自己眼皮底下看着长大的孩子(通过节目和采访),单纯又直率,对他充满了怜爱。肖妈妈会经常给王一博织毛衣、围巾,肖爸爸则会跟他聊摩托车、滑板,仿佛找到了忘年交。
有一次家庭聚会,肖战的妈妈看着正在帮忙端菜的王一博,又看看自家儿子,忍不住笑着对王妈妈说:“说起来,还真得谢谢一博这孩子,眼光是真好。把我们战战给‘挑’走了。” 她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大家都听到:“不过说真的,我现在是越看越觉得,一博长得比我们战战还俊呢。”
正在喝水的肖战直接被呛到,咳嗽得满脸通红。王一博则愣了一下,随即耳朵尖悄悄红了,嘴角却控制不住地向上扬起,像个得到了最高褒奖的孩子。
满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温馨和爱意在空气中流淌。从最初的坚决反对,到如今的其乐融融甚至“互相偏爱”,这一路走来所有的艰辛和努力,在这样寻常又幸福的瞬间里,都得到了最好的回报。爱,终究能化解最固执的坚冰,连接起两个家庭,编织出属于他们共同的、温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