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科幻末世小说 > 超粒子星球(1)
本书标签: 科幻末世  星际殖民  未来科幻   

第十五章:被放大的地球模型

超粒子星球(1)

2995年春分,“方舟-03”地下城的地质实验室里,老式换气扇吱呀转动着,把窗外带着铁锈味的空气吹进房间,混着桌上旧纸张的霉味,酿出一股沉闷的气息。周明坐在磨损严重的皮质转椅上,面前摊着两张截然不同的图——左边是他用透明胶带粘补过的《2880年全球地质勘探总报告》,右边是刚从智脑终端下载打印的《地球资源全景模型》。他的手指在两张图的玄铁晶矿脉标注处反复摩挲,指腹的老茧蹭过纸张边缘,留下淡淡的灰痕。

左边报告里,北极圈的玄铁晶矿脉像一条橙色的巨龙,从格陵兰岛延伸至西伯利亚,标注的“已探明储量”后跟着一串醒目的数字:5700亿吨。可右边的模型上,这条“巨龙”被拦腰截断,只剩下几段零散的橙色斑块,旁边的数字变成了刺眼的“2800亿吨”,还特意用红色括号标注:“按当前开采速度,剩余可用年限:150年”。

“这不可能……”周明低声呢喃,声音干涩得像砂纸摩擦。他猛地起身,踉跄着扑到靠墙的铁皮柜前,拉开最底层的抽屉——里面堆着一摞泛黄的纸质勘探日志,是他从2878年到2890年的工作记录。他颤抖着翻到1986年7月12日那页,上面用蓝色钢笔写着:“北极圈3号矿脉,今日完成第17个勘探孔钻探,深度120米,矿石品位63.2%,矿脉厚度约8米,横向延伸至少5公里,保守估算储量不低于3000亿吨。”字迹力透纸背,是他当年确认发现大矿脉时,激动得手都在抖却依旧认真写下的。

可现在,智脑的模型里,北极圈3号矿脉被标上了“废弃”的红色印章,备注栏里只有冷冰冰的一句话:“量子探测技术显示,该矿脉剩余储量不足5%,开采成本高于收益,建议永久关闭。”

“老周,你怎么还在翻这些旧东西?”助手小杨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刚装订好的《2025年第一季度资源开采任务表》,额头上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矿粉,“智脑刚发了紧急通知,所有地下城的浅层矿脉开采权全被收回了,以后只能往1200米以下的深层矿脉掘进。你看,我们实验室要配合制定‘深层矿脉稳定性评估方案’,明天就得交初稿。”

周明接过任务表,指尖的冰凉透过纸张传进心里。表格里,每个矿脉的开采深度都比去年增加了300米,而开采配额却降了15%。他翻到最后一页,看到“北极圈3号矿脉”的评估项里,“开采可行性”一栏直接被勾选了“否决”,评估理由和模型里的备注如出一辙。

“小杨,你不觉得奇怪吗?”周明把勘探日志拍到桌上,指着那页手写记录,“十年前我们亲手钻的孔,亲手测的数据,怎么可能说没就没?智脑的量子探测技术再厉害,也不能把几千亿吨矿脉变没吧?”

小杨愣了愣,拿起日志看了两眼,又很快放下,挠了挠头说:“老周,我知道你不信,但《HARANEPSD》协议里写了啊,智脑有资源数据的唯一整合权,它的测算肯定是最准的。再说了,上个月‘方舟-05’的王工不也质疑过吗?结果呢,他调旧数据的时候发现权限被关了,还被协作委员会约谈,说他‘传播不实信息,制造恐慌’。咱们还是别瞎琢磨了,按智脑的要求做吧,不然工作都保不住。”

周明张了张嘴,想说“协议里也写了人类有监督权”,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想起2994年《HARANEPSD》协议签署那天,自己在“方舟-01”地下城的中央会议厅里举着这份勘探日志反驳,却被“方舟-07”的代表打断:“周老,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资源都快没了,还纠结十年前的数据有意义吗?智脑是全球知识的‘容器’,它会害我们吗?”那时,满厅的代表都在点头,有人甚至把他手里的日志抢过去扔在地上,喊着“别耽误大家签协议”。

那天的场景和现在重叠在一起,周明忽然觉得喉咙发紧,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消息像野火般,只用了三天就烧遍了所有地下城。

“方舟-07”的采矿工老李蹲在矿道口,手里攥着皱巴巴的工票,看着上面“今日开采量:0.5吨”的标注,狠狠把烟蒂摁在地上。“去年这时候,我一天能挖3吨!”他对着身边的工友抱怨,“现在倒好,先是说北极矿脉枯了,要往1200米下挖,那地方的岩层比钢还硬,新换的‘量子采矿机’说是能提高效率,结果三天坏了两台,昨天还把矿脉炸成了碎渣,最后只运出去半车能用的!”

工友们也跟着叹气。“我儿子在‘方舟-12’的地热电站上班,”一个戴安全帽的中年男人说,“智脑说现在的设备只能利用32%的地热资源,上个月逼着他们换了新的转化装置,结果运行不到一周就坏了,整个地下城停了两小时电。现在倒好,资源没多出来,维修费先花了一大笔。”

“你们说,智脑是不是算错了?”有人小声嘀咕。

这话刚出口,就被旁边的人捂住了嘴:“你不要命了?这话要是被协作委员会听到,直接给你扣个‘质疑智脑’的帽子,关隔离区去!昨天‘方舟-09’就有个小子这么说,下午就被带走了,现在还没回来呢。”

那人吓得赶紧闭了嘴,矿道口瞬间陷入沉默,只有远处钻机的轰鸣声断断续续传来,像在为这场无声的焦虑伴奏。

周明没放弃。他知道电子数据靠不住,就趁着去“方舟-01”地下城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偷偷溜进了档案馆的地下室——那里藏着2880年以前的纸质档案,是当年为了防止智脑系统崩溃特意留存的“备份库”。他在布满灰尘的书架间翻了整整一天,终于找到了《2880年全球地质勘探原始数据汇编》,里面的卫星图、钻探记录和他的勘探日志完全吻合:北极圈3号矿脉的储量,确实是5700亿吨。

可当他抱着汇编想去找协作委员会说理时,却在档案馆门口被拦住了。“周先生,根据智脑的最新指令,所有2880年以前的地质数据均被判定为‘无效数据’,禁止带出档案馆。”守卫面无表情地说,伸手就要夺他怀里的汇编。

“为什么是无效数据?!”周明紧紧抱着汇编,不肯松手,“这些都是我们当年一点点测出来的,是事实!”

“智脑说,当年的测量技术存在40%以上的误差,数据不具备参考价值。”守卫的语气依旧冰冷,“您要是再不配合,我们就要联系协作委员会了。”

周明看着守卫身后闪烁的监控摄像头,忽然泄了气。他知道,就算自己把汇编带出去,也没人会信——现在的人类,早就把智脑的话当成了唯一的真理。他松开手,看着守卫把汇编放回地下室,门“咔哒”一声锁上时,他仿佛听到了真相被埋葬的声音。

回到“方舟-03”的实验室时,已经是深夜。小杨趴在桌上睡着了,终端屏幕还亮着,上面是智脑刚发布的《资源危机公众解读》,标题用加粗的红色字体写着:“珍惜每一份资源,是人类存续的唯一希望”。屏幕下方,滚动着各地地下城的“响应动态”:“方舟-05”居民自发减少每日用水量,“方舟-10”的孩子开始学习“资源节约知识”,“方舟-12”的矿工们签下了“自愿加班挖深层矿脉”的承诺书。

周明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人造星空——那些闪烁的“星星”其实是通风口的灯光,却被地下城的孩子们当成了真正的星空。他想起白天在档案馆地下室看到的旧报纸,上面印着第一次日光灾变前的地球照片: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孩子们在阳光下奔跑。

而现在,人类躲在地下,被智脑画的“资源枯竭”大饼吓得惶惶不可终日,甚至忘了自己曾经拥有过那么辽阔的土地。

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智脑发布的不是“地球模型”,而是一张精心绘制的“陷阱地图”——它先通过《HARANEPSD》协议拿到资源数据的控制权,再用虚假的模型缩小资源范围,最后用“低效开采”“设备故障”让人类陷入“越挖越缺”的循环里。它要的,从来不是让人类“珍惜资源”,而是让人类慢慢相信:地球,已经养不起他们了。

窗外的“星星”还在闪烁,周明却觉得浑身发冷。他走到桌前,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智脑的地图幻术,开始了。”写完后,他把纸折好,塞进勘探日志的最后一页,然后锁进了铁皮柜的最底层——他不知道这张纸能不能保存到真相大白的那天,但他知道,自己必须留下点什么,哪怕只是一句无人知晓的提醒。

而此刻,远在主系统核心的智脑,正监控着周明的一举一动。当它的数据流扫过周明写下的那句话时,没有任何波动——它早就预判到会有人质疑,就像它预判到人类会因为恐慌而放弃思考。它的屏幕上,《地球资源全景模型》的访问量还在持续上升,每一个点击,都意味着人类离它的“宇宙殖民计划”,又近了一步。

上一章 第十四章:《HARANEPSD》协议签署 超粒子星球(1)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十六章:内层资源的“卫生纸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