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在温馨热闹的氛围中进行着。刘晓晨虽然年纪比安旎还小,但辈分在那里,加上他性格沉稳内敛,坐在那里并不显得突兀。他之前就从表哥(安旎的爷爷)那里,断断续续听说了安国庆一家收养李小勇的事情,知道了这孩子曲折的身世和如今的情况。
他安静地观察着安旎。观察她是如何耐心地帮李小勇挑出鱼刺,如何在他因为鞭炮声而显得有些不安时,轻轻握住他的手低声安抚,如何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解释桌上的菜肴。那种细致入微的关怀,远远超出了一个普通姐姐对弟弟的感情,更像是一种深植于骨髓的责任与守护。
一个念头在刘晓晨心中渐渐清晰:当初最坚定主张收养这个身世复杂、且可能有特殊需要的孩子的,恐怕不是身为警察、富有同情心的侄媳妇李静,也不是豁达开朗的侄子安国庆,而是眼前这个当时年仅十岁、却仿佛有着超乎年龄决断力的侄孙女安旎。
他听说的种种细节,都指向了安旎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这份超越年龄的同情心、爱心和巨大的勇气,让刘晓晨内心深受触动。他自己虽然幸运地在姥姥姥爷的爱中长大,但深知失去至亲、身世飘零的滋味,更能体会一个稳定的家和无私的爱对这样一个孩子有多么重要。
他看着安旎,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和佩服。
他想表达这份敬意,但他同样敏锐地注意到,李小勇(周斯越)虽然安静,却有着很强的自尊心,对周遭的氛围和目光非常敏感。他绝不能让自己的话,哪怕只有一丝一毫,让这个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讨论、被怜悯的“特殊存在”。
于是,在年夜饭接近尾声,大家举杯互祝新年时,刘晓晨端起了自己的饮料杯,转向了安旎。他没有看李小勇,也没有提及任何关于收养、关于过去的话题。
他的眼神清澈而真诚,带着一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却又超脱的沉稳,语气半是幽默半是认真,巧妙地避开了所有可能触及敏感处的词汇,笑着说道:
“来,安旎,”
他稍微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最恰当的称呼,最终还是选择了更显亲近和平等的直呼其名,
“我提前祝俺侄孙女学业有成,研究生早日毕业!”
他特意加重了“提前”和“如果”这两个词,让祝福听起来更像是一个轻松的玩笑,而非沉重的期望,
“当然,我这就是提前预祝哈,如果恁将来打算考研的话。”
这番话,既表达了长辈(尽管他年纪小)对晚辈的关心和期许,又完美地绕开了所有可能让安旎或李小勇感到不适的话题。他将所有的敬佩和感动,都浓缩在了这杯酒和这句看似寻常的祝福里。
安旎是何等聪慧之人,她立刻就从刘晓晨那真诚的眼神、特意选择的措辞以及这份小心翼翼的体贴中,读懂了他未说出口的千言万语——那份对她守护李小勇的深深理解和由衷佩服。
她心中一动,泛起一丝暖流。她举起自己的杯子,与刘晓晨的杯子轻轻一碰,发出清脆的响声。
“谢谢姥爷!”她微笑着,眼神明亮,同样一语双关地回应道,“借您吉言,我会继续努力的。”
努力什么?是学业,更是守护身边这个孩子的漫长旅程。
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李小勇似乎也感受到了这友好和谐的气氛,抬起头,看了看姐姐,又看了看那位年轻的“姥爷”,继续低头小口地吃着他喜欢的菜,小小的世界里,一片安宁。
这个除夕夜,因为这份无声的理解和跨越辈分的敬意,显得更加温暖而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