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外地集训通知的那天,重庆飘着细碎的小雨。少年们拖着行李箱站在机场值机口,贺峻霖正踮着脚看电子屏上的航班信息,眉头皱成了小疙瘩:“怎么还延误啊?本来就赶不上下午的集训彩排了。”
马嘉祺把湿漉漉的雨伞收进塑料袋,转头安慰道:“别急,我问过工作人员了,大概延误两个小时,正好趁这个时间把新舞台的旋律再顺顺。”他从背包里掏出平板电脑,屏幕上是昨晚刚写了一半的乐谱——这次的舞台要求加入原创元素,几个人熬夜改了三版,还没定最终的调子。
找了个安静的角落坐下,张真源从行李箱里翻出折叠小凳子,分给大家:“地上凉,坐着舒服点。”宋亚轩抱着吉他靠在墙上,指尖轻轻拨了下琴弦,清脆的声音在嘈杂的机场里格外显眼。严浩翔立刻凑过去,从兜里掏出个录音笔:“刚才在地铁上想到段rap,你试试配这个旋律。”
刘耀文本想凑过去看热闹,却被丁程鑫拉住:“别捣乱,我们去买杯热饮,让他们专心写。”两人提着热饮回来时,宋亚轩已经跟着严浩翔的rap哼出了副歌的调子。丁程鑫把热可可递到宋亚轩手里:“刚听了一嘴,副歌的转音可以再柔一点,和rap的节奏形成反差。”
马嘉祺在平板上修改着乐谱,闻言点头:“这个建议好,亚轩你试试丁哥说的感觉。”宋亚轩喝了口热可可,温热的液体顺着喉咙滑下去,指尖在吉他弦上重新拨动。这次的转音比刚才更轻,像羽毛似的飘在rap的节奏里,严浩翔眼睛一亮:“就是这个感觉!把青春的细腻和冲劲都融进去了。”
贺峻霖没凑到音乐创作的圈子里,却没闲着——他拿着手机录下这一幕:宋亚轩低头弹吉他,严浩翔凑在旁边念rap词,马嘉祺和丁程鑫对着平板讨论,张真源在旁边轻轻打拍子,刘耀文则蹲在地上,用脚尖跟着节奏画圈。录完后,他悄悄把视频保存好,配了句文字:“机场限定创作团上线。”
两个小时的延误时间,竟真的把新舞台的旋律定了下来。当广播里响起“航班开始登机”的通知时,少年们收拾东西的动作都带着雀跃。刘耀文把录音笔揣进兜里,笑着说:“这下好了,到了集训地就能直接练,不用再熬夜改了。”
抵达集训基地时已经是傍晚。负责接待的老师把他们领到排练厅,推门进去的瞬间,所有人都愣了——排练厅里已经站着另一组集训的少年,正围着乐谱讨论,看见他们进来,立刻热情地打招呼。
“你们就是时代少年团吧?”带头的男生笑着走过来,伸出手,“我们是从北京来的集训队,接下来两周要一起练合作舞台。”马嘉祺握住对方的手,笑着回应:“以后请多指教。”
接下来的自我介绍环节格外热闹。贺峻霖最会活跃气氛,几句话就和对方队里的女生聊熟了,还互相分享起舞台经验。刘耀文则被对方队里的舞蹈担当拉住,讨论起新舞台的舞蹈动作设计。宋亚轩和对方队里的主唱站在排练厅角落,拿着吉他互相弹唱对方的歌,偶尔因为跑调笑作一团。
晚饭时,两组人坐在一张长桌上,聊得热火朝天。对方队里的男生说起自己练舞时膝盖受伤,丁程鑫立刻分享起自己的恢复经验;张真源则和对方的和声担当讨论起如何调整气息,连吃饭的间隙都没闲着。
回到宿舍时已经很晚,刘耀文瘫在床上,却没半点睡意:“没想到集训还能遇到这么聊得来的伙伴,感觉接下来两周肯定很有意思。”严浩翔靠在床头,翻看着下午在机场录的旋律:“不仅有意思,还能互相学习,说不定能给新舞台加些新灵感。”
宋亚轩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手里还攥着吉他拨片。他想起机场里的创作时光,想起排练厅里的初次见面,忽然觉得——不管是熟悉的伙伴,还是新认识的朋友,只要是为了同一个舞台努力,就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而这份火花,会成为他们接下来集训时光里,最珍贵的礼物。
作者有话说
本章通过“机场延误创作”和“集训队初遇”两个情节,一边延续少年们“随时随地搞创作”的认真,一边拓展故事线——新伙伴的加入不仅能带来新的舞台灵感,也让“并肩”的意义从七人之间,延伸到更广阔的同行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