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角的冰棱在晨光里滴着水,一滴、两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开了冬日残留的最后一点凉意。老槐树枝桠上的雪早已化尽,深褐色的槐果壳大多落在了地上,露出光秃秃的枝梢——就在那些看似干枯的枝条上,冒出了星星点点的嫩黄芽尖,像撒在枝头的碎金子,风一吹,便晃出满树的生机。
阿明是第一个发现槐芽的。他揣着望远镜蹲在石阶上,原本是想看看燕巢有没有被春风吹坏,目光却被枝桠间的嫩黄勾住。“发芽了!老槐树发芽了!”他猛地站起来,声音里满是雀跃,伸手去够最低处的枝条,指尖轻轻碰了碰芽尖,软乎乎的触感让他忍不住笑出声。
屋里的人听见喊声,都涌进了院子。丁程鑫扛着小锄头,马嘉祺提着水桶,两人径直走向槐树根——去年秋天埋信和槐果籽的地方,几株槐苗已经长到了膝盖高,嫩绿的叶子舒展开,在风里轻轻摇晃。“得给它们松松土,再浇点水。”马嘉祺蹲下来,用小锄头小心翼翼地刨开周围的土,丁程鑫则把水桶里的水慢慢浇在根部,水流渗进泥土里,发出“滋滋”的轻响,像是槐苗在贪婪地喝水。
小雨抱着“槐果册”,蹲在槐苗旁,笔尖飞快地动着。她先画下几株挺拔的槐苗,又抬头对着老槐树的芽尖细细描摹,连芽尖上沾着的晨露都画得清晰可见。“等槐苗再长高些,就能和老槐树一起,给燕子遮阴凉了。”她一边画,一边轻声说着,宋亚轩蹲在她旁边,伸手捡起地上的槐果壳,轻轻放在画册旁当参照物:“把果壳也画进去,这样燕子回来,就能认出这是它们熟悉的槐树。”
小女孩则搬来之前系在风铃旁的彩色圆环,如今圆环上的颜料虽有些褪色,却依旧鲜亮。“我们把圆环系在槐苗上吧!”她拉着宋亚轩的手,让他帮忙把圆环系在槐苗的枝干上,风一吹,圆环转起来,和枝头的槐芽相映,倒成了院子里最亮眼的风景。“燕子看到彩色的圆环,就知道这里是它们的家啦。”小女孩仰着脑袋,眼睛亮晶晶地望着天空,像是在期待着什么。
临近中午,春风里忽然混进了熟悉的声响——不是风铃的清脆,也不是槐叶的沙沙,而是几声短促又清脆的“啾啾”声。阿明最先竖起耳朵,手里的望远镜瞬间举了起来,朝着天空四处张望:“是燕鸣!我听到燕鸣了!”大家立刻停下手里的活,纷纷抬头望向巷口的天空,连小雨都停下了画笔,紧紧攥着“槐果册”,目光里满是期待。
声音越来越近,先是一个小小的黑点出现在天际线,接着,更多的黑点跟着出现,排成了松散的“人”字形,朝着院子的方向飞来。“是它们!是燕子回来了!”丁程鑫激动地指着天空,声音都有些发颤。领头的燕子飞得最快,它径直朝着老槐树的方向飞来,在枝桠上空盘旋了两圈,翅膀划过空气的声音,混着风铃被吹动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远行的归思。
燕子们渐渐飞近,大家才看清,除了去年的燕子夫妇和雏鸟,队伍里还多了几只羽毛鲜亮的新燕子。它们先是绕着老槐树飞了几圈,又落在挂着风铃的枝桠上,轻轻啄了啄风铃,清脆的铃声一响,其他燕子也跟着落在槐树枝上,有的啄食枝梢的嫩芽,有的则朝着空荡荡的燕巢飞去,用喙轻轻触碰巢边的棉絮——那是去年冬天大家为它们铺下的暖。
阿明蹲在地上,透过望远镜看着燕巢里的动静,眼眶微微发热:“它们还记得这里,还记得风铃。”小雨翻开“槐果册”,在最新的一页写下:“春归,燕还,槐芽新绿,风铃依旧。”马嘉祺和丁程鑫相视一笑,提着水桶又给槐苗浇了些水,像是在给归来的燕子,准备一份充满生机的礼物。
傍晚的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淡粉色,槐树枝梢的芽尖在暮色里泛着暖光,燕子们挤在燕巢里,偶尔传出几声轻啾,和风铃的声响、槐叶的沙沙声混在一起,成了春日里最温柔的旋律。大家坐在院子里,望着燕巢里的身影,心里满是踏实——那些跨越了季节与距离的约定,那些藏在槐果、风铃、画册里的牵挂,终于在这个春天,迎来了最圆满的重逢。
作者有话说
这一章的“牵挂”,是槐树枝头冒尖的新绿,是听见燕鸣时的满心期待,更是看着熟悉的身影落在旧巢时,那份踏实又温暖的圆满。如果说上一章是“寒冬里的静默守护”,那这一章便是“春日里的如约重逢”,所有的等待与惦念,都在燕子归来的那一刻,化作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温暖。
我们总在等待时忐忑不安,怕约定被时光冲淡,怕牵挂没了归处,却忘了真正的情谊,从来经得起距离与岁月的考验。就像大家守着老槐树、燕巢和槐苗,从秋到冬,从冬到春,哪怕不知道燕子是否真的会回来,依然认真照料着每一处与它们相关的细节;就像燕子跨越千里,带着新的伙伴回到老槐树,哪怕隔了一整个冬天,依然能准确找到风铃与旧巢的位置。生活里的重逢,不也是这样吗?久未见面的朋友,哪怕隔了多年,见面时依然能聊起往日的小事;远在他乡的亲人,哪怕走了再远的路,回到家依然能找到熟悉的味道;分别许久的爱人,哪怕隔着山海,重逢时一个眼神,就能读懂彼此的思念。
这些藏在“如约而至”里的默契,藏在“久别重逢”里的温暖,才是牵挂最动人的归宿。就像老槐树上的新绿,会随着春风慢慢长成浓荫;就像燕巢里的身影,会再次繁衍出新的生命;就像我们心里的约定,会在一次次重逢与陪伴中,变得愈发坚定。往后的日子里,风铃会继续响,“槐果册”会继续记录,老槐树会继续枝繁叶茂,而那些关于陪伴与牵挂的故事,也会在这个院子里,年复一年,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