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枭雄争锋传
本书标签: 古代  军事  历史军事     

泰山谏言世文献策 双雄围虎殷景败走

枭雄争锋传

诗曰:

"兵家最忌守成迟,坐待敌强悔已迟。

不是世文谋略远,怎教杨氏破徐州?"

泰山郡内,杨世文立于城楼,远眺西南方向的徐州,目光深邃。

"时候到了。"他低声自语,手指轻叩城墙石砖,发出沉闷的声响。

身旁谋士赵肃拱手道:"二爷,主公令我等固守泰山,不可轻动,是否修书一封,陈明利害?"

杨世文摇头,笑道:"大哥性子刚烈,若直言进兵,反惹他不快。"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不过,这封信,换个写法就成。"

当夜,杨世文亲笔作书,遣快马送往寿春。信中细细剖析徐州局势:

兄长明鉴:

徐州殷景,兵不过三万,所据唯彭城、下邳、郯城、开阳尔。今其坐守彭城,外无强援,内乏粮储。

若弟自泰山发精兵急行,出嬴县,经鲁县、卞县,走陆路直插彭城东北;兄长自寿春起大军,沿濄水、涡水北上,入泗水,直趋彭城。

两路并进,一陆一水,殷景首尾难顾,必败无疑!

得徐州,则青、兖、扬三州门户洞开,届时——

东可取广陵海盐之利,西可图豫州以胁雒阳,北可慑冀州袁氏。

若逡巡不击,待殷景收拢流民,缮甲积粟,恐悔之无及!

弟世文顿首再拜。

此信一去,杨世武在寿春览毕,沉思良久。

谋士陆观察言观色,轻声道:"主公,二爷此计甚妙。陆路出其不意,水路为田觉,祖交二将所长,殷景难以兼顾。"

杨世武拍案大笑:"好!传令——"

- 泰山军:杨世文率精兵两万,出嬴县,走鲁、卞,直逼彭城东北。

- 寿春军:杨世武亲统三万大军,与祖交,田觉等乘舟师溯泗水而上,攻彭城东面。

- 水陆并进: 两军约定,十日之内,合围徐州!

---

杨世文得令,当即点兵出征。

泰山军先锋大将韩彪率五千精骑先行,此人身高九尺,面如黑铁,使一柄八十斤开山斧,有万夫不当之勇。早年曾在泰山落草,后被杨世文收服,忠心耿耿。

探马飞报殷景,言两路大军来攻。殷景大惊,急召谋士鸿儒问策。

鸿儒眉头紧锁,指尖在地图上划过,沉声道:“主公勿忧。杨世文自东北陆路来,其兵少而精,意在牵制;杨世武水路大军方为主力,志在必得。”

“我可将计就计,设一个‘阻陆击水’之局。”

殷景急问:“此计如何行使?”

鸿儒道:

1. “北线,据险阻击。”命大将 严固率八千精兵,急赴彭城东北百余里外的 ‘石门隘’ 。此地两山夹峙,道狭难行,乃陆路必经之咽喉。严固需依险扎营,死守隘口,务必将来犯之泰山军阻于隘北,使其不得逼近彭城。

2. “东线,半渡而击。”命 尹金亲率两万主力,埋伏于彭城以东 ‘泗水河曲’ 的芦苇荡与丘陵之后。待杨世武水师半数上岸,立足未稳之际,伏兵尽出,猛击其军,可获大胜!

只是此策乃险中求胜之法。北路严固压力巨大,但只要他能守住三日,东线战局可定!

殷景道:事到如今顾不得许多了,便以此计行事。

严固领兵至石门隘,依计行事。伐木立寨,布下三重鹿角,又令士卒垒石为墙。韩彪率军至,见地势险要,守军严整,果然大怒,挥兵猛攻。

好一场攻防恶战:

- 韩彪开山斧猛劈寨门,吼声如雷;严固于石墙之上,亲自挽弓,箭无虚发,连毙杨军数名扛旗勇士。

- 泰山军架云梯仰攻,死伤枕藉;殷军据险死守,滚木礌石如雨落下。

- 血战两日,寨墙数度堪堪被破,皆被严固亲率敢死之士浴血抢回。严固身被三创,仍大呼酣战,士气不堕。

然而杨世文岂是独勇之夫?他见强攻损失太大,遂悬赏募得山中猎户,寻得绕行小径,遣偏师袭扰营寨侧后。于第三日黎明,前后夹击。营寨终破。

混战之中,韩彪寻得严固,见其血染征袍,兀自挥刀力战,不由生出三分敬意,喝道:“将军,你已尽力,不必强撑,何不早降!”

严固怒道:“宁可断头死,绝不屈膝降!”

言罢,奋起余力,提刀与韩彪战在一起。战不五合,终因力竭伤重,抵不住大斧攻势,被韩彪一斧劈下,头裂而死。

殷军虽败,却为主力争取三日宝贵时间。败军回报:“严将军力战而死。所部八千人,无一生还。”

与此同时,东线泗水河曲。

尹金依计埋伏两日,果然见杨世武舟师抵达,士卒开始陆续登岸。然而,杨世武听杨世文之言谨慎用兵,未令全军尽数离船,前军登岸后即结阵自守,并遣大量斥候四下探查。

“尹金见状,知战机稍纵即逝,若待敌军全军上岸,则伏击优势尽失。不得已,只好下令提前出击。

鸿儒的“半渡而击”之策,因敌军之慎与北路压力,未能竟全功,变成了艰难的正面阻击战。尹金主力虽凭借突袭之初稍占上风,但已失最佳战机。更致命的是,此时北线失守的噩耗传来,杨世文大军正星夜南下,即将完成合围。

鸿儒于彭城望楼之上,见东线战况焦灼,北面烟尘已起,仰天长叹:“天时地利,终不及人和……北路溃矣,东线难支,此城不可守也!”

东门之外,杨世武大军见援军已至,士气大振,攻势更猛。殷景知大势已去,急召鸿儒商议。

鸿儒道:"主公,彭城已不可守,不如突围!"

殷景咬牙:"往何处去?"

"杨世文自北来,杨世武自东至,唯有西北延津渡口尚在掌控。可速出西门,经萧县渡泗水,过沛国直奔延津。"冀州袁丕与主公有旧,必肯收留!"

殷景长叹一声,遂与亲兵换上百姓服饰,自府库取少量金银细软,趁夜开西门突围。

杨世武麾下大将孙骁正率军巡逻,忽见西门洞开,一队人马疾驰而出,正是殷景

孙骁见殷景要走,哪里肯放?催动胯下黄骠马,舞一对铁鞭,旋风般直追上来,口中厉声喝道:“殷景休走!”

殷景亲卫统领赵敢见追兵已至,情知主公危在旦夕,当即勒转马头,挺枪迎上。孙骁见来将拦路,也不答话,右手铁鞭挟风砸下。赵敢不闪不避,长枪直点孙骁咽喉。这一招攻敌必救,逼得孙骁回鞭格挡。枪鞭相交,火星四溅,两人俱是臂膀一震。

“好力气!”孙骁暗赞一声,左手铁鞭已横扫赵敢腰腹。赵敢枪杆下沉,堪堪架住这记杀招。两马错镫之际,赵敢反手一枪,直刺孙骁后心。孙骁听得脑后风响,俯身马背,铁鞭向后横扫,恰与枪尖相撞。

这般你来我往,战了二十余合。但见枪影鞭风交织一团,兵刃相击不绝于耳。

两军士卒皆看得呆了,竟都忘了厮杀。

正值酣战,赵敢忽见殷景去远,心下稍安,这一分神,枪势便缓了半分。孙骁何等老辣,眼见破绽,右手铁鞭虚晃一招,引得赵敢举枪相迎,左手铁鞭却直取空门。

赵敢回救不及,只得侧身闪避。说时迟那时快,铁鞭擦着他肩甲而过,刮下一片铁叶。赵敢吃痛,手中长枪微微一滞。孙骁得势不饶人,双鞭并举,直直砸下,赵敢举枪硬架,怎奈力道已衰,但听“咔嚓”一声,枪杆竟从中折断。孙骁更不怠慢,双手铁鞭顺势而下,正中脑部。赵敢顿时脑浆迸裂,倒栽下马。

孙骁杀了赵敢,正要再追,可哪里还有殷景身影

只好作罢

彭城既破,杨世武、杨世文会师于殷景府邸。

杨世武拍案怒道:"竟让殷景跑了?"

孙骁跪地请罪:"末将无能……被人所阻"

杨世文劝道:"兄长不必动怒,殷景丧家之犬,已不足为虑。当务之急是稳固徐州。"

杨世武颔首,遂分派诸将镇守:

- 彭城:杨世武留大将周沧镇守

- 下邳:杨世文命韩彪驻防

- 郯城:孙骁统兵五千坐镇

自此,徐州尽归杨氏,青、兖震动,中原诸侯皆侧目而视。

这正是:

"双雄合围破彭城,殷景夜遁冀州行。

未知丧家徐州虎,何日卷土再鏖兵

这正是:

"水陆合围破彭城,殷景夜遁冀州行。

未知丧家徐州虎,何日卷土再鏖兵?"

上一章 双雄破关伪帝授首 血染交州假朝陨落 枭雄争锋传最新章节 下一章 袁丕问计困浅龙 毒蛇急攻取上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