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雨淅淅沥沥,打在“槐念小广场”的木栈道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张桂源撑着伞,蹲在老槐树下,手里拿着软毛刷,轻轻清理树干上的青苔——这是省古树协会教的深秋养护要点,避免青苔闷住树皮透气。
“桂源哥!我带了防水布!”小宇背着书包跑过来,里面装着块透明的防水布,“爷爷说,雨要是下得久,得给树洞里的铜器盖点东西,免得受潮。”两人小心地把防水布剪成像树洞大小的圆片,轻轻盖在洞口边缘,既不挡住通风,又能挡住雨水。
正忙活时,村支书拿着份文件匆匆走来:“桂源,好消息!咱们村的‘槐树守护模式’要在全省推广了,下周有十几个村子的人来考察学习!”张桂源愣了愣,看着老槐树被雨水打湿的叶片,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从当初怕树枯萎的忐忑,到现在它的守护故事能帮到更多古树,原来坚持真的能让念想走得更远。
接下来的几天,张桂源和小宇一起整理护树资料:把养护笔记按季节分类,把游客的心愿纸条整理成册,还特意录了段小视频,讲太爷爷的铜锁和孩子们的守护故事。小宇还在资料册的封面上画了棵老槐树,树根向四周延伸,连着好多棵小槐树,旁边写着“守护,是最好的传承”。
考察团来的那天,雨刚好停了。张桂源领着大家围着老槐树走,从智能监测仪讲到“故事信箱”,从小广场的规划讲到孩子们的护树行动。有个村的代表指着树洞里的铜锁问:“这么多年守着一棵树,靠的是什么?”小宇立刻抢着回答:“靠的是念想!太爷爷的念想,桂源哥的念想,还有我们所有人的念想!”
傍晚,送走考察团,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你的故事要去帮更多的树了”。风卷着几片黄叶落在防水布上,树洞里的铜器轻轻碰撞,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能帮到其他伙伴,真好,以后咱们一起,守护更多片绿色。
入冬的第一场寒潮来临时,张桂源早早就带着村民们给老槐树做足了防护——树干缠上加厚的保温棉,树根周围铺了层厚厚的干草,连“槐念小广场”的木栈道旁都立了“小心路滑”的警示牌。
“桂源哥,城里的小朋友寄来暖宝宝啦!”小宇抱着个纸箱跑过来,里面装满了卡通图案的暖宝宝,“他们说要给槐树‘贴暖身’,还让我把这个贴在监测仪旁边,怕仪器冻坏。”两人蹲在树干旁,把暖宝宝轻轻贴在保温棉外层,红色的暖宝宝在白雪映衬下,像给老槐树缀了串小灯笼。
正贴着,省古树保护协会的李教授突然来了,还带来了专业的测土仪。“冬天土壤肥力容易流失,我来测测养分,给你们出份施肥方案。”李教授蹲在树根旁取样,笑着说,“你们这棵树的养护记录,现在可是全省古树保护的范本,好多村子都照着你们的方法护树呢!”
张桂源跟着李教授学习测土,小宇则在一旁记笔记,把“开春要施有机肥”“每月测一次土壤湿度”都认真写在小本子上。李教授看着两人的模样,忍不住感慨:“守护古树,就是要这样一代代传下去,你们做得比我想象中还好。”
傍晚,雪又下了起来。张桂源和小宇一起,往树洞里放了个小小的棉垫子,是奶奶缝的,上面绣着“槐”字。“这样铜锁和铜片就不怕冻啦。”小宇摸着棉垫子,笑得眼睛弯成了月牙。
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你有了暖宝宝和棉垫子,冬天一点都不冷”。风卷着雪粒落在保温棉上,树洞里的铜器轻轻碰撞,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有你们这么用心,再冷的冬天,我都能稳稳地扛过去,等着明年春天,再给你们开满树槐花。
腊月里的年味越来越浓,“槐念小广场”的木栈道旁挂起了红灯笼,连老槐树的枝桠上都缠了串小彩灯,一到晚上,红的灯、绿的光映着雪,像把春天的热闹提前搬来了。
张桂源和村民们一起,在树下搭了个“年货小集”——有奶奶们做的槐花糖、槐木雕刻的小摆件,还有小宇和孩子们手绘的“槐树年历”,每页都画着不同季节的老槐树,最后一页写着“新年,和槐树一起加油”。
“桂源哥!城里的研学团寄来新年礼物啦!”小宇抱着个大包裹跑过来,里面装着孩子们手做的贺卡,每张贺卡上都画着老槐树,还附了张集体签名的信纸:“祝老槐树和守护者们新年快乐,春天我们还来摘槐花!”
张桂源把贺卡一张张贴在文化小站的墙上,刚贴好,就看见村口来了辆货车,是县文旅局送的“新年礼包”——有新的护树工具,还有印着老槐树图案的春联。“这春联贴在槐树旁的木柱上,让老树也沾沾年味!”村支书笑着说,大家立刻动手,把红春联贴得端端正正。
除夕那天,村民们聚在槐树下吃团圆饭,木栈道上摆了长桌,桌上的槐花糕、槐花茶冒着热气。张桂源给大家讲起太爷爷当年守着槐树过年的事,说太爷爷总在树洞里放块糖,盼着来年树长得更旺。小宇听了,立刻往树洞里塞了块水果糖,还放了张写着“新年要开花”的小纸条。
夜深了,烟花在槐树枝上空绽放,光影落在树洞里,铜锁的“桂”字和彩灯的光叠在一起,暖得让人心里发甜。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和你一起过了最热闹的年”。风卷着雪粒轻轻吹过,树洞里的铜器碰撞出清脆的声响,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新年快乐呀,新的一年,我还会陪着你们,守着这片家。
正月里的阳光带着暖意,“槐念小广场”的积雪渐渐融化,木栈道旁的雪水汇成小水洼,映着老槐树光秃秃的枝桠,倒有了几分清透的意趣。张桂源一早就在树旁忙活,他拿着小铲子,小心清理树根周围的融雪——怕雪水积多了泡坏根系,这是李教授特意叮嘱的开春前养护重点。
“桂源哥!你看我发现了什么!”小宇举着个透明瓶子跑过来,里面装着几片刚冒头的槐树叶芽,嫩绿色的芽尖裹着绒毛,像刚睡醒的小娃娃。“是在树底下的枯草里找到的!春天要来了!”小宇把瓶子凑到张桂源眼前,语气里满是雀跃。
张桂源接过瓶子,指尖轻轻碰了碰叶芽,忽然想起去年这个时候,他和小宇也是这样在树下找新芽。正看着,村里的广播响了,村支书的声音透着喜气:“各位村民注意,下周县里要办‘古树春醒节’,咱们村的老槐树是主展品,还要请桂源和小宇去讲护树故事呢!”
消息一传开,村民们都动了起来。奶奶们忙着绣“槐”字香囊,准备带去春醒节当伴手礼;老木匠则打磨了几个槐木小摆件,上面刻着老槐树的模样;孩子们更是围着张桂源,吵着要一起去,说要给城里来的人讲他们和槐树的约定。
春醒节那天,老槐树被装在特制的移动花架上,运到了县城广场。刚摆好,就围满了人,大家指着树干上的金属牌和树洞里的铜锁,好奇地问东问西。张桂源站在花架旁,讲太爷爷的铜锁、孩子们的守护,小宇则举着装有叶芽的瓶子,给大家看“春天的信号”。
有个小朋友拉着张桂源的衣角问:“叔叔,我能给槐树写心愿吗?”张桂源笑着点头,从包里拿出纸条和笔。不一会儿,树洞里就塞满了写着“愿槐树常青”“我也要当守护者”的心愿条。
傍晚,老槐树运回村里时,天已经黑了。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你把春天的消息带给了更多人”。风轻轻吹过,树洞里的铜器轻轻碰撞,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春天要来了,我会好好发芽,好好开花,等着和大家一起迎接新的季节。
春分那天,老槐树的新叶终于舒展开来,嫩绿色的叶片层层叠叠,把“槐念小广场”的木栈道都染成了浅绿。张桂源一早就在树下忙活,他和小宇一起,把城里研学团寄来的“护树承诺墙”挂在展示墙上——上面贴满了孩子们的签名,还有他们画的“和槐树的十年约定”。
“桂源哥!李教授来啦!”小宇的喊声刚落,就看见李教授拎着工具箱走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年轻的技术员。“今天来给槐树做年度‘体检’,顺便把新的生长数据录入全省古树数据库。”李教授笑着打开检测仪,贴在树干上,屏幕上立刻跳出树干直径、根系活力等数据,“比去年长得还好,你们的养护太到位了!”
技术员们忙着记录数据时,村口来了辆大巴车,下来一群戴着“古树守护者”徽章的人——是之前来考察的村子代表,特意带着他们村的古树照片来“交流经验”。“我们照着你们的方法,给村里的老榆树装了监测仪,还设了故事信箱!”一位代表举着照片,兴奋地给张桂源看。
大家围着老槐树坐成一圈,分享护树的故事:有的说给古树搭了支撑架,有的说组织了学生护树队,小宇则跑前跑后,给大家递槐花茶,还把自己做的叶脉书签分给每个人。风穿过槐树叶,带着茶香和笑声,树洞里的铜锁轻轻响,像是在为这场“守护者聚会”鼓掌。
傍晚,客人们离开后,张桂源和小宇坐在木栈道上,看着夕阳落在槐树叶上。小宇忽然说:“桂源哥,等我长大了,也要像你和太爷爷一样,一直守着槐树。”张桂源摸了摸他的头,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守护的故事,又多了新的篇章”。
风卷着新叶轻轻晃动,树洞里的铜器、心愿条和新纸条碰在一起,发出温暖的声响,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没关系,时间还长,只要有人愿意守,我的故事,就会一直写下去;这片土地的念想,就会永远不会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