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节气的清晨,“槐念小广场”成了一片雪白世界,老槐树裹着厚厚的保温棉,像披了件温暖的冬衣,枝桠上的红灯笼在白雪映衬下,红得格外亮眼。张桂源扛着梯子走来,要给树枝上的小灯笼换批新电池——怕低温耗尽电量,让冬日里的这点暖光熄灭。
“桂源哥!教学视频的拍摄团队到村口啦!”小宇跑过来时,鼻尖冻得通红,手里还攥着整理好的护树笔记,“我把每个季节的养护重点都标红了,等下给他们当参考!”张桂源接过笔记,翻到“冬季防护”那页,上面画着保温棉缠绕示意图,还有小宇手写的“贴暖宝宝要避开树皮伤口”的提醒,满是细心。
拍摄团队一到,就围着老槐树架起了设备。镜头里,张桂源演示如何用测土仪检测土壤湿度,小宇则拿着软毛刷,轻轻清理树干上的积雪,还对着镜头讲起太爷爷留下铜锁的故事:“这把锁不是锁住树,是锁住我们对树的念想。”话语稚嫩却真诚,让在场的人都红了眼眶。
拍摄间隙,团队负责人翻着《槐树守护日志》,看到城里孩子写的“等春天来摘槐花”、邻村老人画的“槐树挡雨图”,忍不住感慨:“这哪里是养护日志,明明是一本满是爱的故事书。”张桂源笑着点头:“每一个守护的瞬间,都该被记下来,让更多人知道古树值得被好好对待。”
傍晚,拍摄结束时,天边飘起了鹅毛大雪。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你的守护故事,要变成照亮更多人的教学片”。风卷着雪花落在灯笼上,树洞里的铜器轻轻碰撞,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希望看完视频的人,都能爱上古树,都愿意当守护者。
冬至的太阳难得露了脸,“槐念小广场”的积雪在阳光下慢慢融化,老槐树的保温棉上渗出水珠,顺着树干滴落在干草保护层上,发出细碎的声响。张桂源蹲在树旁,用手轻轻拨开干草,检查土壤的透气情况——冬至后土壤易板结,得定期松动,保证根系呼吸。
“桂源哥!奶奶们煮了槐花香粥,让咱们给槐树‘送冬至祝福’!”小宇端着个陶碗跑过来,粥里飘着晒干的槐花瓣,香气顺着碗沿散开。两人在树根旁摆上小碟子,盛了半碗香粥放在旁边,小宇还特意插了支干槐花,笑着说:“太爷爷以前冬至也会这么做,盼着槐树来年枝繁叶茂。”
正说着,之前拍摄教学视频的团队发来成片小样,视频开头就是老槐树在雪中的模样,接着是张桂源和小宇的养护实操,最后定格在孩子们贴满心愿的“故事信箱”。小宇凑在手机前反复看,指着镜头里自己讲铜锁故事的片段,兴奋地说:“这样更多小朋友就能知道,怎么保护古树啦!”
午后,邻村的护树队带着自家做的冬至饺子来做客,大家围坐在槐树下的木栈道旁,一边吃饺子一边聊护树计划。有人提议春天联合举办“古树赏花节”,让各村的古树都能被更多人看见;有人说要编本《儿童护树手册》,教小朋友简单的养护知识。张桂源听着大家的想法,觉得守护的圈子正越来越大。
傍晚,夕阳西下,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和伙伴们一起,给你过了温暖的冬至”。风带着粥香吹过,树洞里的铜器轻轻碰撞,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冬至过了就是年,我等着和大家一起,迎接新一年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