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节气的雨淅淅沥沥,“槐念小广场”的泥土浸足了水分,老槐树的芽苞又鼓了一圈,嫩绿色的尖儿从绒毛里探出来,像刚睡醒的小脑袋。张桂源撑着伞在树下转悠,手里拿着春灌用的水管——雨水虽足,但根系深处还需补水,他按照“古树春灌指南”,慢慢把水浇在树根保护带里,生怕冲坏刚松动的土壤。
“桂源哥!城里学校寄来的‘槐树新苗’到啦!”小宇举着个快递箱跑过来,里面是几株包装得很好的槐树苗。“老师说这是用老槐树的种子培育的,让我们种在广场周围,以后就有‘小槐树家族’啦!”张桂源接过树苗,小心地解开包装,看着那几片嫩绿的子叶,仿佛看到了老槐树小时候的样子。
正说着,县文旅局的人送来了“乡村文化旅游精品路线”的宣传册,老槐树的照片印在首页,旁边写着“古树守护第一站”。“现在已经有很多游客是专门冲着老槐树来的,你们的‘守护体验’活动反响特别好!”工作人员说着,和张桂源一起规划着在广场旁增设几个介绍牌,讲解槐树的生态价值。
午后,雨停了,天边露出淡淡的光。张桂源和小宇,还有村里的孩子们一起,在广场的角落种下了那几株新苗。小宇还在每棵树苗旁立了个小木牌,上面写着“小槐1号”“小槐2号”,希望它们能像老槐树一样茁壮成长。风带着雨后的草木香吹过,树洞里的铜器轻轻响,像是在欢迎新成员的到来。
傍晚,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为你浇灌了春天的第一杯水,也迎来了你的‘孩子们’”。风卷着湿润的空气掠过树梢,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欢迎你们,我的小树苗,以后我们一起长大!
惊蛰的雷声在天边滚过,“槐念小广场”的槐树枝条上,芽苞终于裂开了缝,嫩绿色的新叶探出半截,在风中轻轻摇晃。张桂源一早就在树下撒了层防虫粉——惊蛰后虫害增多,这是保护新叶的关键一步,他还仔细检查了每根枝条,把藏在芽苞旁的虫卵轻轻刷掉。
“桂源哥!全国研讨会的演讲PPT做好啦!”小宇举着平板跑过来,上面是精心制作的演示文稿,开头就是老槐树从冬到春的延时摄影,结尾则是“守护力量网络图”。“我把咱们和邻村的互助故事放在了重点,还加了新树苗的照片,这样更有说服力!”张桂源接过平板,看着上面一张张熟悉的照片,感觉每一次守护的瞬间都成了珍贵的素材。
正忙着,城里研学团的老师打来电话,说孩子们发起了“古树认养”计划,想正式认养广场上的一株新苗,每年都来给它浇水、除草,还会寄来“成长报告”。张桂源立刻答应下来,和老师约定在清明节的“槐树赏花节”上举行正式的认养仪式。
午后,阳光正好,张桂源和小宇一起给新种下的槐树苗浇了水。风穿过槐树叶,带着期待的气息,树洞里的铜器轻轻响,像是在为这场即将到来的新约定而高兴。
傍晚,天边的云霞染红了半边天。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为你扫清了春日的虫害,也定下了新的认养之约”。风卷着花香掠过树梢,树洞里的铜器轻轻碰撞,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有了新约定,我的孩子们也会被好好守护啦!
春分这天,“槐念小广场”的老槐树终于开满了槐花,洁白的花串挂在枝头,风一吹,细碎的花瓣像雪一样落下,整个广场都飘着甜香。张桂源穿着干净的衬衫,在树下忙着布置——挂起印着槐花纹样的小旗子,摆好护树知识宣传册,还把城里孩子和村里孩子的护树手账整齐地放在展示桌上。
“桂源哥!城里的大巴车到村口啦!”小宇的喊声刚落,就看见一群穿着蓝色研学服的孩子跑过来,每个人手里都拎着小礼物:有自制的护树书签,有画着槐树的明信片,还有给老槐树准备的有机营养液。“我们来赴约啦!”领头的孩子举着明信片,兴奋地跑到树旁,把卡片轻轻贴在展示墙上。
赏花节如期开始:上午,孩子们围着老槐树赏花,听张桂源讲太爷爷的铜锁故事,小宇则带着大家观察新叶的纹路;下午,邻村护树队的快板表演引得阵阵掌声,“古树新绿展”前也围满了人,大家拿着标本比对老槐树和老榆树的新叶;晚上,槐树下的故事会格外热闹,城里孩子讲小槐树苗的成长,村里孩子讲给槐树贴暖宝宝的经历,奶奶们则坐在一旁,给孩子们递上甜甜的槐花糕。
活动快结束时,所有孩子一起在《槐树守护日志》上签名,还共同种下了一棵小槐树苗,树苗上挂着块木牌,写着“传承守护,共护青绿”。张桂源看着满树槐花和孩子们的笑脸,忽然觉得,太爷爷留下的不只是一把铜锁,更是一份能跨越时光的守护约定。
傍晚,花瓣还在轻轻飘落。张桂源往树洞里添了张新纸条,上面写着“今天,你用满树繁花,赴了所有人的春日之约”。风卷着花香和笑声掠过树梢,树洞里的铜器、心愿条和新纸条碰在一起,发出温暖的声响,智能监测仪的绿灯闪了闪,像是在说:约定一直在,我会年年开花,陪着大家把守护的故事,一直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