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盐引谜踪
本书标签: 古代  原创  女频     

第十九章

盐引谜踪

盐税折银新政推行三月,扬州盐务焕然一新。

顾清欢站在盐号顶楼,望着楼下络绎不绝的盐商和百姓,嘴角噙着笑意。阿福捧着最新的账册上来:"小姐,三个月来,盐税增收三成有余,军饷补给充足。更难得的是,百姓都说'顾姑娘的税,收得明白,缴得甘心'。"

"甘心?"顾清欢翻着账册,"他们哪里知道,这'明白'二字,是多少个通宵算出来的。"

正说着,沈砚从门外进来,神色凝重:"江南那边传来消息,盐商总会被解散后,那些旧人没死心。听说在苏州重组了个'江南商盟',专门针对你的新政。"

顾清欢放下账册:"江南商盟?头目是谁?"

"是个叫钱万贯的,原是盐商总会的副会长。"沈砚递来密信,"此人极其狡猾,当年顾老爷查盐商时,他装病躲过一劫。现在摇身一变,成了'商盟领袖',专门散布新政弊端。"

顾清欢展开密信,眉头越皱越紧:"他在苏州开了家'济民米行',以低于市价三成的价格卖米,说是'体恤百姓'。可明眼人都知道,这是要抢我盐号的民心。"

沈砚冷笑:"更阴的是,他还派人到扬州散布谣言,说你的'阳光盐引'是伪造的,真正的顾氏盐引早被李默藏起来了。"

顾清欢捏紧密信:"好一个'济民米行'。他这是要用'低价米'抢百姓,再用'假盐引'毁我名声。"

"不止如此。"沈砚压低声音,"我派去江南的眼线说,钱万贯与北境的藩王有联系。那个藩王一直对江南盐税垂涎三尺,这次借商盟之名,想重新掌控江南盐务。"

半月后,苏州城。

顾清欢乔装成普通妇人,走进"济民米行"。店内人头攒动,百姓排着长队买米,每石米比市价便宜三成。

"掌柜的,这米真是官府补贴?"一个老妇人问道。

掌柜笑呵呵:"那是自然!济民米行是朝廷支持的善举,就是要让百姓吃得起米。"

顾清欢挤到前面,买了两斗米。米质确实不错,但包装上没有官府印记。她偷偷撕开米袋一角,指甲掐进米粒——干硬饱满,是新米无疑。

"有意思。"她喃喃自语,"钱万贯这是下了血本。"

回到扬州,顾清欢立刻召集心腹:"钱万贯在苏州用低于成本价卖米,目的是什么?"

阿福分析:"他要么是赔本赚吆喝,挤垮其他米行;要么…是想引我们上当,让我们也跟着降价,拖垮盐号。"

沈砚补充:"更可能是声东击西。他用米行吸引百姓注意力,暗地里却在扬州散布谣言,毁你盐引的信誉。"

顾清欢点头:"所以他才敢这么明目张胆地赔钱——因为他真正的目的不在米,而在盐。"

不出所料,扬州城里开始流传谣言。

"听说了吗?顾氏的盐引是假的!当年李默早就把真盐引藏起来了!"

"可不是嘛!现在卖的盐引,都是顾清欢自己印的!"

"怪不得新税制这么顺利,原来是在骗咱们!"

茶楼酒肆,街头巷尾,谣言像长了翅膀。盐号门口开始有人徘徊,犹豫要不要买盐。

顾清欢站在盐号门口,看着渐渐稀少的人流,眼神冰冷:"钱万贯这招,够狠。"

沈砚道:"要不要出面辟谣?"

"辟谣?"顾清欢冷笑,"越描越黑。他们要的就是我急着辩解的样子。"

她转身对阿福道:"去准备一批真正的旧盐引,要那种顾伯庸时期留下的,盖着老印鉴的。"

"小姐,您要做什么?"

"我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真的假不了'。"

上一章 第十八章 盐引谜踪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二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