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风起青萍
子夜时分,乌云遮月,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萧府的静谧。一队人马疾驰而来,带头的皇帝特使手持八百里加急军报,径直闯入萧府正堂——边关战事失利,萧老将军身负重伤,生死未卜,边关暂无主事之将。喘息未定,圣谕当即宣下,命萧凛即刻点兵,连夜驰援。
烛火摇曳的书房内,萧凛一身戎装,甲胄在昏黄的烛光下泛着冷冽的寒光。他握住林薇的手,力道几乎要捏碎她的指骨,眼底深处翻涌着焦灼和难以言说的歉意。“薇儿,”他的嗓音沙哑而低沉,“府中一切……暂且忍耐。等我回来,绝不会再让你受委屈。”
林薇抬眸望着他,将他眉宇间那抹沉重与牵挂尽收眼底。千言万语堵在喉间,最终只化作一句:“刀剑无眼,万事小心。我……等你归来。”声音轻得像一阵风,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定。
萧凛深深凝视她一眼,似要将她的面容镌刻在心底。随后,他猛地转身,披风在夜风中划出一道利落的弧线,决然离去。
**\* \* \***
萧凛离京的第三日,府中的气氛悄然起了变化。
原本因萧凛回护而略显收敛的萧老夫人,被妯娌姑子们不断吹耳边风,“新妇需磨砺”、“立威正当时”之类的话反复挑拨。老夫人心中那缕不甘的火焰被点燃,再次变得坚毅。
这日清晨,天还未亮,赵嬷嬷便带着两个膀大腰圆的婆子大步闯入林薇的内室。赵嬷嬷嘴角挂着笑,眼神却透着森冷,“少夫人,老夫人吩咐了,从今日起,您需每日卯时初刻到颐安堂正厅,聆听家规教诲,学习主持中馈之礼。”
所谓的“立规矩”,不过是一场精心设计的磋磨。
林薇被令跪在冰冷的地砖上,整整一个时辰纹丝不动,听着老夫人慢条斯理地诵读晦涩难懂的家训。晨省之后,便是层出不穷的庶务——说是学习,实际上是最琐碎、最易出错的活儿全数堆到她面前。核对陈年旧账,稍有偏差便遭苛责;分派各院用度,稍有不妥便会引来一顿斥骂。
而赵嬷嬷,则是这场磋磨的急先锋。她最擅长鸡蛋里挑骨头,林薇奉茶时杯盖轻响一声,便被冷嘲热讽:“举止毛躁,缺乏教养。”走路时裙摆晃动稍大,更被指责:“步态轻浮,有失庄重。”言语间满是针刺般的刁难。
这一日,林薇正按要求亲手擦拭一套珍贵的古瓷茶具。赵嬷嬷抱着胳膊站在一旁,冷笑开口:“少夫人,老奴多一句嘴,少爷如今远在边关,刀枪无眼,这府里日后……还不知是个什么光景。您若还是这般不懂‘规矩’,往后怕是不好过啊。”
林薇动作未曾停滞,连呼吸的频率都平稳如常。她缓缓抬起头,目光如同深潭般平静,直视赵嬷嬷那双藏着算计的眼睛,语气清冷如冰玉相击:“嬷嬷此言,是在咒诅少爷,还是在质疑圣上派少爷驰援的决策?”
赵嬷嬷浑身一僵,脸色瞬间惨白。她万没想到平日看似温顺的少夫人竟有如此锋利的言辞,一顶大帽子扣下来,逼得她冷汗直流。“老、老奴不敢!”她慌忙低下头,气焰顿时矮了几分。
林薇不再理会她,低头继续擦拭手中的瓷瓶,指尖稳定,动作轻柔。窗外光线洒落在她沉静的侧脸上,那一双低垂的眼眸中,锐利的光芒一闪即逝。
萧凛离京后,这座萧府已然成了一片没有硝烟的战场。然而,林薇从来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真正的博弈,才刚刚拉开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