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重庆的空气依然黏热,阳光穿过梧桐树叶在柏油路上投下斑驳光影。
陈奕恒单肩挎着书包,慢悠悠走在校园林荫道上。高二开学已经两周,他还是没能完全从暑假的懒散中调整过来。
“奕恒!快点,要迟到了!”远处传来死党张桂源的喊声。
陈奕恒抬头,看见张桂源正站在教学楼前朝他挥手。阳光下的张桂源像是自带能量光环,就连那身普通的蓝白校服,穿在他身上都显得格外有活力。
“来了。”陈奕恒加快脚步,却在不经意间瞥见校门口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不由得愣住。
左奇函。
三年未见的童年玩伴,此刻正站在教导主任身边,神情淡漠地看着新校园。阳光下的左奇函比记忆中高了许多,曾经圆润的脸庞轮廓变得分明,唯有那双眼睛依旧深邃得看不出情绪。
“看什么呢?”张桂源已经跑到他身边,顺着他的目光望去,“哦,转学生啊。听说从北京来的,成绩超好。”
陈奕恒张了张嘴,最终没说什么。左奇函似乎感受到了注视,转头看向他们这边。四目相对的一瞬,左奇函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恢复平静,轻轻点头示意,便跟着教导主任离开了。
“你们认识?”张桂源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
“小时候的邻居。”陈奕恒简短的回应,心里却泛起涟漪。曾经形影不离的两个人,因为左奇函初中时举家迁往北京而断了联系。没想到三年后,他又回来了。
———
高二(7)班的教室里,早自习铃声刚响,班主任便带着新同学走进教室。
“同学们,这是从北京转学来的左奇函同学,今后将和大家一起学习。希望大家多多帮助新同学。”
左奇函站在讲台上,简短地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左奇函,请多指教。”语气礼貌而疏离。
班主任环视教室,目光落在陈奕恒旁边的空位上:“左奇函,你就坐陈奕恒旁边吧。陈奕恒,举下手。”
陈奕恒愣了一下,举起手。左奇函径直走来,在他身旁坐下,淡淡的薄荷气息飘来。
“好久不见。”左奇函轻声道,声音只有两人能听见。
“三年两个月。”陈奕恒下意识回答,说完自己都惊讶记得这么清楚。
左奇函微微弯起嘴角,没再说话。
———
课间操时间,张桂源迫不及待地凑过来。
“所以你们真的认识?太巧了吧!”他自来熟地拍拍左奇函的肩膀,“我是张桂源,奕恒的死党。”
左奇函礼貌点头,目光却落在陈奕恒身上:“看来这些年你变了不少。”
“人总会变的。”陈奕恒语气平淡,心里却想起小时候自己是多么黏着左奇函,甚至因为左奇函离开而偷偷哭了好几次。
“嘿,博文!”张桂源突然朝走廊另一端挥手。
一个清瘦的男生走来,鼻梁上架着细边眼镜,手里还捧着本物理竞赛题集。
“杨博文,年级第一大学霸。”张桂源向左奇函介绍道,“这是新同学左奇函,奕恒的发小。”
杨博文推了推眼镜:“欢迎。需要笔记可以找我。”
左奇函表示感谢,目光却不经意间落在杨博文手中的题集上:“这是今年新版的奥赛指南吗?”
“你看过?”杨博文眼睛一亮。
“北京用过,后面有几道题答案印错了。”左奇函轻描淡写地说。
就这样,一场关于习题的讨论迅速展开,学神间的共鸣让杨博文对左奇函立刻产生了好感。
张桂源凑到陈奕恒耳边:“你的青梅竹马看起来不简单啊。”
陈奕恒没说话,看着左奇函与同学们自然交流的样子,心里莫名不是滋味。明明是先不告而别的人,现在却这么轻易就融入了他的朋友圈。
———
放学铃声响起,学生们如潮水般涌出教室。
“奕恒,一起走吗?”张桂源收拾好书包问。
陈奕恒看了眼正在整理笔记的左奇函,犹豫片刻,还是点了点头。
四人并肩走出教学楼。九月的阳光斜洒,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
“所以你为什么转学回来啊?”张桂源好奇地问左奇函。
左奇函脚步微顿:“家庭原因。”
简洁的回答终止了话题,气氛一时有些尴尬。
“左奇函!”远处传来喊声。
一个身材高挑的男生跑过来,笑容灿烂:“真是你啊!早上在教务处看到名单还以为看错了。”
左奇函难得露出真切的笑容:“汪俊熙。”
“你们以前认识?”陈奕恒问。
“北京比赛时认识的。”汪俊熙爽朗地回答,自然地加入他们的行列,“奇函可是我们物理竞赛圈的小名人。”
陈奕恒突然意识到,三年的分离,足以让一个人在另一个城市拥有全新的生活和朋友,而这一切,他全然不知。
走到校门口,汪俊熙热情地邀请左奇函去参加本周末的物理小组活动,左奇函欣然答应。
“你会来吗?”左奇函突然问陈奕恒。
陈奕恒愣了一下,摇摇头:“我对物理没兴趣。”
左奇函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掩饰过去。
———
分手后,陈奕恒一个人走在回家路上,思绪飘回童年。那时他和左奇函形影不离,分享所有秘密和梦想。他甚至记得两人曾在一棵梧桐树下埋下“时间胶囊”,约定十年后一起挖出来。
可是左奇函离开得悄无声息,连个告别都没有。三年间,他们逐渐断了联系。现在突然回来,又是什么改变了呢?
走到小区附近的公园,陈奕恒意外发现左奇函正站在那棵熟悉的梧桐树下。
“我记得是这里。”左奇函轻声说,手里拿着一个小铁锹。
陈奕恒怔住:“你还记得?”
“当然。”左奇函抬头,夕阳给他的侧脸镀上一层金边,“我回来, partly 是因为这个约定。”
“不是说好十年后吗?”
“计划赶不上变化。”左奇函苦笑,眼神复杂。
陈奕恒走近,发现树下确实有松动的痕迹。两人对视一眼,默契地开始挖掘。不一会儿,铁盒露出一角。
打开盒子,里面是些幼稚的“宝贝”:几张泛黄的画纸、几个卡通贴纸、还有他们当时最珍视的“宝藏”。最下面是一张合照,两个笑得不见眼的小孩勾肩搭背,背后是左奇函稚嫩的字迹:“永远的好朋友”。
“对不起,当时没好好告别。”左奇函轻声说。
陈奕恒看着照片,三年来的心结似乎松动了一些。他抬头看向左奇函:“欢迎回来。”
夕阳将两人的影子拉长,交错在一起,如同他们重新交汇的命运。
而此时,不远处,张桂源和杨博文正巧路过,目睹了这一幕。
“看来他们需要点时间独处。”杨博文推了推眼镜。
张桂源笑得意味深长:“是啊,不过总有一天,我们会知道左奇函回来的真正原因的。”
暮色渐浓,四个少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