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逢不是为了弥补遗憾,而是让我们确认,那些刻在心底的分镜从未因时间而褪色。
柏林的秋天像是打翻的调色盘,金色银杏与深红枫叶交织成马嘉祺记忆中最为鲜活的背景。
他在电影学院附近的咖啡馆再次见到丁程鑫时,距离上次分别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一个月。
------
丁程鑫的头发比之前稍长,随意地扎在脑后,露出清晰的下颌线。
他正低头翻阅一本德文电影理论书,专注的侧影让马嘉祺想起他们初次在片场讨论分镜时的情景。
丁程鑫马导?
丁程鑫抬头时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化为淡淡的笑意
丁程鑫这么巧。
马嘉祺指了指桌上的两杯咖啡
马嘉祺不巧,我问了你的同学才知道你常来这里。
他们沿着施普雷河散步,丁程鑫讲述着在柏林的学习生活。
他说话时手势变多了,眼神里多了几分马嘉祺不熟悉的成熟。
当谈到德国新电影运动时,丁程鑫突然停下脚步
丁程鑫我看了你的新片《柏林没有冬天》预告片。
马嘉祺然后呢?
丁程鑫第三个长镜头,你用了我们讨论过的宇航员隐喻。
丁程鑫的眼神明亮
丁程鑫主角在太空站窗口凝视地球的画面
丁程鑫很像你早期作品里的孤独感。
马嘉祺感到心头一震。
那个镜头的确源自他们分别前夜讨论的灵感——相爱如同宇航员在太空中失重漂浮,既自由又危险。
------
接下来的三天,马嘉祺的取景工作变成了与丁程鑫的学术探讨。
他们走访了巴伯尔斯伯格电影制片厂,在柏林墙遗址前讨论历史与影像的关系,甚至混入当地艺术影院的重映场,看完了马可·伯格的《B计划》全片。
黑暗中,当银幕上两个男主角假戏真做时,马嘉祺轻声说
马嘉祺我重看了你留下的剧本批注。
马嘉祺你早就看出我的创作困境了,对吗?
丁程鑫的侧脸在荧幕光线下忽明忽暗
丁程鑫你太执着于完美的形式感,就像《我们的十年》里那个导演
丁程鑫把沉默当做深度。
丁程鑫但真实的情感需要爆发性的表达,就像你曾经在《B计划》里做的那样。
散场后,他们站在影院门口,秋风吹落一地银杏叶。
------
马嘉祺离开柏林的前一晚,丁程鑫带他参观了电影学院的实验影院。
空荡荡的放映厅里,丁程鑫调试着投影仪
丁程鑫我拍了一部短片,想听听你的意见。
十分钟的短片《距离的度量衡》让马嘉祺屏住呼吸。
镜头语言明显受他影响,却多了更为细腻的情感表达。
最后一个场景是柏林电视塔的俯瞰镜头,配着画外音
"我以为距离是障碍,直到我发现,所有的分镜都是为了最终的对焦。"
灯光亮起时,马嘉祺注意到丁程鑫紧张的手指关节。
马嘉祺你比我更懂导演的语言。
马嘉祺说出的竟是半年前邮件里的同一句话。
丁程鑫笑了
丁程鑫从你那里学的。
丁程鑫记得《宇航员》里那个比喻吗?
丁程鑫相爱就像在太空中的相互吸引。
他们站在放映机投射的光束中,像两个被点亮的透明形体。
马嘉祺终于问出憋了一年的问题
马嘉祺如果我现在说,我希望重构我们的关系呢?
-----------------
总感觉怪怪的😑😑😑
算了你们将就着看吧
(ー_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