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患终于彻底平息,萧彻带领大军凯旋归京。
消息传来,京城百姓夹道欢迎,欢呼声此起彼伏。皇帝亲自在城门口迎接,看到萧彻虽然清瘦了些,但精神尚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安王辛苦了,此次抗洪有功,朕定有重赏!”
“儿臣不敢居功,这都是将士们和百姓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萧彻躬身道。
“好,好一个不居功!”皇帝大笑,“回宫,朕要为你设宴庆功!”
庆功宴上,觥筹交错,气氛热烈。皇帝赏赐了萧彻大量的金银珠宝和良田美宅,并特许他在朝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太子萧景坐在席间,看着备受赞誉的萧彻,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他没想到,萧彻不仅成功抵御了黄河水患,还赢得了民心和父皇的进一步信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宴席结束后,太子回到东宫,立刻召集了自己的心腹。
“萧彻如今势力越来越大,我们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太子阴沉着脸说道。
“殿下,那我们该怎么办?”一个谋士问道。
太子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既然明着斗不过他,那就只能来暗的了。萧彻刚刚回来,根基未稳,我们正好可以趁这个机会,给他致命一击。”
“殿下有何妙计?”
“萧彻此次抗洪,耗费了大量的粮草物资,其中不少都是从国库调拨的。我们可以从这里入手,举报他虚报损耗,中饱私囊。”太子道,“虽然他未必真的这么做了,但只要我们把事情闹大,让父皇对他产生怀疑,就达到目的了。”
“此计甚妙!”谋士赞道,“殿下,那我们就找几个御史,让他们上书弹劾萧彻。”
“好。”太子点了点头,“这件事要办得隐秘些,不要留下任何把柄。”
“属下明白。”
很快,就有几位御史联名上书,弹劾萧彻在黄河抗洪期间虚报粮草损耗,贪污受贿。奏折中列举了一些“证据”,虽然看似有理有据,但仔细推敲起来,却漏洞百出。
皇帝看到奏折,眉头紧锁。他虽然信任萧彻,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他也不得不重视起来。于是,他下令让大理寺和刑部共同调查此事。
萧彻得知自己被弹劾的消息,并不意外。他知道,这一定是太子的手笔。
“殿下,我们该怎么办?”苏掌柜焦急地问道。
萧彻淡淡一笑:“身正不怕影子斜。他们想查,就让他们查。我倒要看看,他们能查出什么来。”
“可是,殿下,万一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动手脚,伪造证据怎么办?”
“放心,我早有准备。”萧彻道,“我在黄河前线时,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所以每一笔粮草物资的出入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还让沈尚书那边也留了备份。只要把这些记录拿出来,就能证明我的清白。”
苏掌柜松了口气:“还是殿下考虑周全。”
萧彻看向窗外,目光深邃:“不过,这次我们不能就这么算了。太子一次次地挑衅,若是再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还真以为我好欺负。”
“殿下的意思是……”
“我们也该反击了。”萧彻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太子这些年在东宫,也不是干干净净的。去查一查,看看他有没有什么把柄落在我们手里。”
“是,属下这就去办。”
沈清辞得知萧彻被弹劾的消息后,很是担心。她立刻找到父亲,商议对策。
“父亲,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安王被太子陷害。”沈清辞道。
“我知道。”沈敬之道,“我已经让人把我们这边备份的粮草物资记录整理好了,明天就呈给陛下,证明安王的清白。”
“只是这样还不够。”沈清辞道,“太子既然敢这么做,肯定还有后招。我们必须想办法反击,让他知道我们不是好惹的。”
沈敬之看着女儿,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清辞,你长大了。你说得对,我们不能总是被动防守。这样吧,你去告诉安王,就说我们愿意配合他,一起查太子的把柄。”
“好。”沈清辞点了点头。
沈清辞立刻通过苏掌柜,将父亲的意思转达给了萧彻。萧彻得知后,很是高兴:“太好了!有沈尚书帮忙,事情就好办多了。”
一场新的较量,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