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拉锯之战

大明华章

建文元年深秋至二年初冬,整个华北平原都浸泡在血与火的拉锯之中。曹国公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率领着号称五十万的朝廷大军,屯兵河间,气势汹汹,意图一举踏平北平。

然而,这位被建文帝寄予厚望的“名将之后”,甫一上任,便暴露了其志大才疏、刚愎自用的本性。他并未吸取耿炳文失败的教训,反而认为耿炳文是过于保守怯战。他仗着兵多将广,将大军分散部署,试图对北平形成四面合围之势,命令江阴侯吴高进攻永平(今河北卢龙),自己则亲率主力,缓慢向北平推进。

北平,燕王府内,朱棣与道衍、张玉、朱能等人正在紧急商议对策。面对李景隆看似泰山压顶的攻势,朱棣的脸上却不见丝毫慌乱,反而带着一种猎人审视猎物般的冷静。

“李景隆,纨绔子弟耳!”朱棣嗤笑道,“其兵虽众,然部署分散,号令不一。吴高攻永平,其意在牵制。若我军固守北平,正堕其彀中,待其合围,则危矣。”

道衍颔首:“王爷所见极是。李景隆欲使我军龟缩,而后困之。我军当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出击,攻其必救!”

朱棣目光炯炯,手指猛地点在舆图的永平位置:“李景隆欲取永平断我右臂,我偏不让他如愿!传令,世子高炽留守北平,深沟高垒,坚壁清野,无论南军如何挑衅,绝不出战!张玉辅佐世子,主持守城!”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提高:“其余诸将,随我亲率精锐,驰援永平!先破吴高,再……”他的手指沿着舆图划出一条弧线,直指北方,“……直趋大宁!”

“大宁?”朱能有些疑惑,“王爷,大宁乃宁王封地,朝廷亦派兵监视,此时前往,岂非自陷险地?”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狡黠与决绝:“正因为朝廷监视,宁王十七弟才首鼠两端!大宁有朵颜三卫,皆是天下精锐骑兵!若能得此强援,我军实力倍增!此行虽险,然势在必行!况且,李景隆闻我北上,必以为北平空虚,定会猛攻。只要高炽能守住北平,待我携大宁之兵归来,便可内外夹击,大破李景隆!”

这是一场豪赌!将根基之地北平留给年轻的儿子防守,自己则率领主力深入险地,寻求不确定的盟友。但朱棣的魄力与眼光,正在于此。

计划已定,燕军迅速行动。朱棣留给他长子朱高炽的,是一座看似空虚、实则被打造得如同铁桶般的北平城,以及张玉等老成持重的将领辅佐,还有全城军民同仇敌忾的决心。

而朱棣自己,则亲率包括张玉(后随朱棣北上)、朱能、丘福等主力在内的数万精锐,悄然出城,一路向东,直扑永平。吴高围攻永平不下,见燕王亲率援军到来,心惊胆战,不敢接战,仓皇退保山海关。朱棣解永平之围后,毫不迟疑,立刻挥师北上,做出奔袭大宁的姿态。

消息传到河间李景隆大营,这位大将军果然如朱棣所料,大喜过望。“朱棣弃巢穴而远出,此天赐良机也!”他立刻下令,全军压上,猛攻北平!

北平保卫战,打得异常惨烈。李景隆驱使大军,日夜不停地攻打北平九门。他甚至在郑村坝(今北京东)连营数十里,企图困死北平。南军仗着兵力优势,动用了一切手段,云梯、冲车、火炮……一波波的攻势如同潮水般冲击着北平城墙。

然而,守城的朱高炽虽然年轻,却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与坚韧。在母亲徐氏(徐达长女)的鼓励和张玉等人的辅佐下,他亲自登城督战,激励士卒。城中百姓也被动员起来,男子登城协防,妇孺运送礌石滚木。时值隆冬,守军汲取河水泼洒城墙,一夜之间,北平城变成了一座冰封的堡垒,南军云梯难附,仰攻更加艰难。

南军都督瞿能,勇猛善战,曾一度率精骑突破张掖门,冲入城内。形势万分危急!然而李景隆素来忌惮瞿能之功,竟害怕其抢先破城,夺了头功,不仅不派兵增援,反而下令鸣金收兵!瞿能功败垂成,愤懑不已,只得退出城外。燕军趁机修复城门,稳住了阵脚。

就在北平城下血战正酣之时,朱棣的冒险之旅也取得了惊人的成功。他率军疾驰至大宁,先是单骑入城,哭诉被朝廷逼迫、骨肉相残的“冤屈”,赢得了宁王朱权的同情。随后,他暗中布置伏兵,在一次出城饯行中,突然发难,挟持了宁王朱权,并成功收编了宁王麾下的八万军队,尤其是那支骁勇善战的朵颜三卫骑兵!

带着这支生力军,朱棣如同猛虎添翼,立刻回师,直扑北平!

建文元年十一月,燕军主力与朵颜三卫骑兵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郑村坝李景隆大营的侧后!此时,围攻北平多日不克的南军,早已师老兵疲,士气低落。

朱棣亲率精锐骑兵,首先冲击李景隆设置在外围的七座营垒。朵颜三卫的骑兵剽悍异常,冲锋起来如同旋风,南军一触即溃。连破七营之后,燕军直扑李景隆中军大营!

李景隆本就非将帅之才,全凭兵多维持局面,此刻见侧翼被突破,燕军来势汹汹,早已吓得魂飞魄散,根本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中军一乱,数十万大军顿时土崩瓦解,纷纷丢弃粮草辎重,四散奔逃。李景隆本人更是狼狈,一路南逃,直到德州才惊魂稍定,收拢残兵。

郑村坝一战,燕军大获全胜,不仅解了北平之围,缴获粮草辎重无数,更重要的是,收编了大宁精锐,实力暴增。而朝廷方面,第二次北伐再次惨败,损兵折将,士气遭到沉重打击。

战争的主动权,经过这番惊心动魄的拉锯,已经开始悄然向朱棣手中转移。然而,朱棣深知,朝廷地大物博,潜力远胜于己,真正的残酷血战,才刚刚开始。济南、东昌……这些名字,即将成为靖难之役中更为惨烈的绞肉场,考验着双方的意志与耐力。

上一章 北军南征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奇袭金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