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兰山的烽烟刚刚散去,郑和船队继续向西航行。海天一色的蔚蓝中,李远站在船头,感受着海风拂面的清凉。自从在锡兰山中毒后,他的身体虽已康复,却时常在深夜惊醒,梦中总是重现那支淬毒的吹箭破空而来的瞬间。
"指挥使,前方发现一支商船队。"瞭望塔上的士兵高声禀报。
李远举起望远镜,只见十余艘样式奇特的商船正在不远处航行。这些船只与中土样式迥异,船首雕刻着神秘的花纹,帆布上绘着从未见过的图腾。
"发信号,请他们停船。"李远下令。
通过通事马欢的翻译,他们得知这是来自忽鲁谟斯的商队,正要前往古里贸易。商队首领阿里见到庞大的宝船时,眼中闪过一丝惊异,但很快便恢复了商人的从容。
"尊贵的大明将军,"阿里抚胸行礼,"我们带来了波斯的地毯、大马士革的钢刀,还有来自更西方的奇珍异宝。"
李远注意到阿里腰间佩戴的一柄弯刀,刀鞘上镶嵌的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把刀......"他忍不住问道。
阿里会意地解下佩刀:"这是祖传的宝刀,据说来自一个已经消失的王朝。"他缓缓抽出刀刃,寒光乍现的瞬间,李远注意到刀身上刻着一个熟悉的徽记——那竟与祖父李承泽留下的一枚玉佩上的纹样极其相似。
"这徽记!"李远难掩震惊,"阁下可知它的来历?"
阿里摇头:"这是家族秘密,恕我不能相告。不过......"他意味深长地看着李远,"据说这个徽记与一支失踪的使团有关。"
就在李远想要进一步询问时,海上突然起了变化。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间乌云密布,狂风卷起巨浪,豆大的雨点倾盆而下。
"风暴来了!全体戒备!"李远高声下令。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中,李远的坐舰与主舰队失散了。当风暴渐渐平息,四周只剩下茫茫大海,连阿里的商船队也不见了踪影。
"检查损失!"李远抹去脸上的雨水,声音沙哑。
士兵们很快回报:船体多处受损,但尚可航行;更大的问题是,他们迷失了方向。
接连三日,宝船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漂流。储水日渐减少,士兵们开始不安。李远强迫自己保持镇定,日夜研究海图和星象。
第四日清晨,瞭望塔上突然传来欢呼:"陆地!前方有陆地!"
那是一座从未在海图上标注的岛屿。岛屿被茂密的热带雨林覆盖,沙滩洁白如雪。更令人惊讶的是,岛上隐约可见石质建筑的遗迹。
李远下令小心靠岸,派出一支小队先行探查。不久,探查的士兵带回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岛上有居民,而且说的竟是带着闽南口音的汉语!
在士兵的引导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来到岸边。见到明军服饰,老者激动得热泪盈眶:"六十年了!终于又见到中土来客!"
老者自称姓陈,是前朝遗民。据他讲述,六十年前,一支由周承将军率领的船队在此遇险,幸存者便在此定居下来。
"周承将军?"李远心中一动,"他身边可有一位姓李的副将?"
陈老惊讶地看着李远:"你怎会知道?李副将正是先父!"
在陈老的带领下,李远见到了岛上的居民和那些石质建筑的完整面貌。这些建筑风格独特,既有中土韵味,又融合了异域风情。最令人震撼的是一处石刻,上面清晰地刻着与阿里佩刀上相同的徽记。
"这是我们的族徽,"陈老解释道,"周将军说,这代表着海上守护者的使命。"
陈老取出一个保存完好的木匣,里面是一本周承将军的亲笔手记。李远翻阅着发黄的纸页,渐渐拼凑出一段被遗忘的历史:
原来,元末明初之际,周承奉朱元璋之命,率领一支秘密船队下西洋,目的是寻找传说中的海外仙山和联络海外遗民。李承泽当时作为副将随行。船队在此遭遇风暴,部分人员幸存并建立这个聚居地。后来李承泽等人造小船返回中土,而周承选择留下,最终在此终老。
"先父临终前,一直念念不忘要回到中土。"陈老叹息道,"他说,海上之路绝不能断。"
在岛上的日子里,李远帮助居民修复了受损的房屋,也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航海知识。这些遗民六十年来不断完善对周边海域的探索,绘制了精确的海图,记录了季风规律和海流走向。
第十日,就在明军准备修复船只继续航行时,海平面上出现了熟悉的帆影——郑和的主力船队终于找到了这里。
重逢的喜悦过后,李远将岛上的发现一一禀报郑和。看着周承将军的手记和海图,郑和感慨万千:"原来陛下下西洋的宏图,早在太祖时期就已埋下伏笔。"
在离岛前,李远独自来到周承的墓前祭拜。墓碑上刻着一行小字:"身寄海外,心向中土。"李远想起祖父晚年时常站在海边远眺的神情,此刻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陈老决定派孙子陈平随船队返回中土,以完成先人遗愿。临行时,他交给李远一枚玉佩,上面刻着那个神秘的徽记。
"这是先父的遗物,本该属于你们李家。"陈老说,"海上之路,就托付给你们年轻一代了。"
宝船缓缓驶离海岛,李远站在船尾,望着岛上居民的身影渐渐变小,最终消失在视野中。他握紧手中的玉佩,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责任。
陈平站在他身边,轻声说:"祖父说,大海看似分割了陆地,实则连接着世界。"
七日后,船队抵达古里。让李远惊讶的是,阿里的商队早已在此等候。见到李远佩戴的玉佩,阿里会心一笑:"看来,你已经找到了部分答案。"
在古里国王的见证下,大明船队与忽鲁谟斯商队举行了盛大的贸易仪式。丝绸、瓷器、茶叶换来了宝石、香料和异域珍奇。但对李远而言,最珍贵的收获是阿里悄悄交给他的一卷羊皮纸。
"这是通往更西方的海图,"阿里低声道,"也是那个徽记背后的完整故事。"
当晚,李远在灯下仔细研究羊皮卷。上面不仅绘制了通往非洲东岸的航路,还记录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那个徽记实际上属于一个古老的海上联盟,成员遍布东西方各大港口,致力于维护海上贸易的畅通和安全。而李家和周家,都是这个联盟在中土的代表。
"指挥使,"亲兵在帐外禀报,"郑大人请您过去。"
郑和帐中,马欢正在翻译一封忽鲁谟斯商人的来信。见李远到来,郑和神色凝重地说:"我们收到消息,前面的航路上出现了一支强大的海盗舰队,其首领自称是陈祖义的义子,发誓要为义父报仇。"
李远深吸一口气:"末将愿领兵迎战。"
郑和摇头:"这次不同以往。据说这些海盗装备了西洋新式火炮,不可小觑。"他指着海图,"而且,他们控制了通往霍尔木兹海峡的要道。"
就在这时,陈平突然开口:"大人,或许我知道另一条路。祖父曾经说过,在风暴频发的季节,有一条秘密航道可以绕过危险海域。"
李远与郑和交换了一个眼神。海上之路从来不会平坦,但只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勇气,就没有无法逾越的险阻。宝船上的灯火在夜色中闪烁,如同指引方向的星辰,照亮着通往未知世界的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