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元年的春天,紫禁城内的杏花开得正盛。十五岁的正德皇帝朱厚照坐在乾清宫的龙椅上,百无聊赖地听着首辅刘健奏报朝政。他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眼神不时飘向窗外嬉戏的鸟儿。
"陛下,"刘健的声音严肃而沉稳,"先帝陵寝工程已近尾声,然国库空虚,臣请削减三成用度,以节省开支。"
朱厚照漫不经心地点点头:"准奏。"
李东阳接着奏道:"陛下,九边军饷已拖欠半年,将士怨声载道。臣请拨内帑银五十万两,以解燃眉之急。"
"内帑?"朱厚照终于有了点反应,"那是朕的私房钱,凭什么要给那些武夫?"
殿内顿时一片寂静。三位阁臣——刘健、李东阳、谢迁面面相觑,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
谢迁上前劝道:"陛下,边关安危关系社稷存亡。先帝在时,常从内帑拨银充作军饷..."
"先帝是先帝,朕是朕!"朱厚照不耐烦地打断,"退朝!"
说着,他起身就要离开。刘健急忙跪地:"陛下!还有西北旱灾、漕运阻滞等事亟待处理..."
"你们处理就是了!"朱厚照头也不回地走出大殿,"朕要去射箭了!"
看着皇帝远去的背影,三位阁臣长叹一声。他们想起弘治皇帝临终前的嘱托,心中充满了无力感。
朱厚照确实对射箭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他来到豹房——这是他特意命人建造的游乐场所,这里不仅有各种珍禽异兽,还有他最喜欢的弓箭场。
"陛下,"太监刘瑾谄媚地递上一张弓,"这是新造的柘木弓,拉力一百斤。"
朱厚照接过弓,轻松拉开,一箭正中百步外的靶心。周围的太监们齐声喝彩。
"好弓!"朱厚照满意地说,"刘瑾,还是你懂朕的心意。"
刘瑾是朱厚照最宠信的太监之一。他原是钟鼓司的普通太监,因为善于逢迎,很快得到了皇帝的欢心。
"陛下神武,"刘瑾谄媚地说,"就是当年的成祖皇帝,也不过如此。"
这话说得朱厚照心花怒放。他最喜欢别人把他与明朝那些武功赫赫的祖先相提并论。
然而,在文华殿内,三位阁臣正在为皇帝的荒嬉忧心忡忡。
"希贤兄,"李东阳忧心忡忡地说,"陛下登基不过半年,就已经如此荒废朝政。长此以往,如何是好?"
刘健长叹一声:"先帝将陛下托付给我们,我们却不能尽责,实在有负先帝重托。"
谢迁道:"我看都是那些阉人蛊惑。特别是那个刘瑾,整日带着陛下嬉戏,实在可恶!"
就在阁臣们商议如何劝谏皇帝时,朱厚照已经在豹房玩得不亦乐乎。他不仅射箭,还驯养猛兽,甚至亲自与豹子搏斗。
"陛下小心!"当朱厚照跳进豹笼时,刘瑾假意惊呼,眼中却闪着狡黠的光。
他知道,只要皇帝玩得开心,自己的地位就稳固。至于朝政大事,与他何干?
几天后,朱厚照做出了一个让满朝文武震惊的决定:他要搬出紫禁城,常住豹房。
"陛下不可!"刘健率百官跪谏,"天子居紫禁城,此乃祖制。陛下若移居豹房,恐失天下人心啊!"
朱厚照不以为然:"紫禁城规矩太多,闷也闷死了。豹房多自在,想玩什么玩什么。"
李东阳泣谏:"陛下!先帝勤政爱民,夙夜忧勤,方有弘治中兴。陛下若如此荒嬉,恐负先帝期望啊!"
提到父亲,朱厚照稍微犹豫了一下。但想到紫禁城那些繁琐的礼仪和永远批不完的奏章,他又坚定了决心。
"朕意已决!"他挥挥手,"以后朝政大事,你们处理就是了。小事就不要来烦朕了。"
从此,朱厚照基本上不再上朝,整日在豹房嬉戏。朝政大事都由司礼监和内阁处理,但实际上,权力逐渐落入了以刘瑾为首的宦官集团手中。
刘瑾很快展现了他的政治野心。他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开始排除异己,安插亲信。
一天,刘健等人联名上书,弹劾刘瑾等人"蛊惑圣心,紊乱朝纲"。
朱厚照看到奏章,勃然大怒:"这些老东西,整天就知道上书!刘瑾,你说该怎么办?"
刘瑾阴险地说:"陛下,这些阁臣倚老卖老,分明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不如给他们点颜色看看。"
在刘瑾的怂恿下,朱厚照下令将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位阁臣全部罢官。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许多正直的官员纷纷上书求情,但都被朱厚照驳回。他甚至下令,谁敢再为三人求情,同罪处理。
就这样,弘治皇帝精心留下的辅政班子,被朱厚照轻易摧毁。取而代之的,是刘瑾的党羽。
掌握了朝政大权后,刘瑾更加肆无忌惮。他设立内行厂,监视百官,打击异己。朝中大臣见到他,都要跪拜行礼,称他为"九千岁"。
然而,朱厚照对这一切毫不在意。他关心的只是如何玩得更加尽兴。
在豹房里,他不仅驯养猛兽,还组织了一支由太监组成的"军队",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整天进行军事演习。
他还喜欢微服出宫,到民间游玩。有时去妓院嫖妓,有时去酒馆喝酒,完全不顾皇帝应有的威仪。
一次,朱厚照在街上看到一个卖艺的杂耍班子,竟然跟着他们学了几天杂耍。回到豹房后,他经常表演给太监们看,引得众人喝彩。
"陛下真是多才多艺!"刘瑾谄媚地说,"就是唐明皇再生,也比不上陛下啊!"
朱厚照被捧得飘飘然,更加沉迷于各种玩乐。
然而,皇帝的荒嬉终于引起了地方藩王的不满。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在宁夏起兵,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刘瑾"。
消息传到北京,朱厚照这才慌了神。他急忙召集群臣商议,但此时朝中已无可用之才。最后,还是靠边将仇钺平定叛乱。
安化王之乱虽然很快被平定,但暴露了正德朝政治的腐败。然而,朱厚照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叛乱平定后,他很快就恢复了往日的生活。
更荒唐的是,他竟然羡慕起边关将领的生活。正德十二年,他自封为"镇国公",要求兵部给他发放俸禄。
"陛下,"兵部尚书哭笑不得,"天子富有四海,何须俸禄?"
"朕不管!"朱厚照任性地说,"朕就是要体验一下当臣子的感觉。"
最后,兵部只得象征性地给他发放俸禄。朱厚照拿到俸银后,高兴得像个孩子,还特意在豹房设宴庆祝。
在皇帝的纵容下,刘瑾的权势越来越大。他甚至公然卖官鬻爵,将朝廷官职明码标价。许多不学无术之人,通过贿赂刘瑾当上了高官。
朝政日益腐败,边备逐渐废弛,民生再度艰难。弘治朝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财富,被朱厚照挥霍一空。
然而,物极必反。正德五年,刘瑾的野心终于引起了朱厚照的警觉。在张永等太监的揭发下,朱厚照下令抄没刘瑾家产。
当抄家的官员打开刘瑾的府库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里面不仅有金银珠宝,还有玉带、蟒袍、盔甲等违禁物品,更发现了刘瑾私刻的玉玺。
朱厚照这才意识到刘瑾的野心,下令将其凌迟处死。
刘瑾死后,朱厚照确实收敛了一段时间。但他很快又找到了新的玩伴——边将江彬。
在江彬的怂恿下,朱厚照开始频繁"巡边"。实际上,这些巡边不过是游山玩水的借口。他每到一处,都要地方官员盛情接待,耗费大量民脂民膏。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造反。朱厚照不但不着急,反而兴奋异常。他认为这是展示自己军事才能的好机会,坚持要御驾亲征。
然而,当他慢悠悠地率军南下时,赣南巡抚王守仁已经平定了叛乱。朱厚照大失所望,竟然命令王守仁释放宁王,让他重新造反,好让自己亲自平定。
这个荒唐的命令遭到了朝臣的强烈反对。最后,在大家的苦谏下,朱厚照才不情愿地接受了既成事实。
在回京的路上,朱厚照在淮安清江浦驾舟捕鱼,不慎落水。虽然被及时救起,但从此一病不起。
正德十六年三月,朱厚照在豹房驾崩,终年三十一岁。因为他没有子嗣,皇位由他的堂弟朱厚熜继承,即后来的嘉靖皇帝。
朱厚照的一生,就像个永远长不大的顽童。他聪明伶俐,多才多艺,却把天赋都用在了玩乐上。他在位十六年,荒嬉无度,朝政腐败,将父亲弘治皇帝辛苦经营的中兴局面毁于一旦。
后世史家在评价正德皇帝时,无不扼腕叹息。若是他能够继承父亲的品德,明朝的历史或许会改写。然而,历史没有如果,正德朝的荒嬉,只是明朝走向衰落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