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八虎乱政

大明华章

正德元年的冬天,北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中。紫禁城内,以刘瑾为首的八个太监——时人称之为"八虎"——权势熏天,把持朝政。他们的恶行,让这个曾经在弘治朝焕发生机的帝国,再度陷入了黑暗。

刘瑾坐在司礼监的值房里,面前堆满了各地官员送来的礼单。他的干儿子张文冕正在一旁谄媚地汇报:

"干爹,这月各地孝敬的银子已经有五十万两了。山西布政使送来的那颗夜明珠,有鸡蛋那么大呢!"

刘瑾满意地点点头,随手拿起一份奏章看了看,冷笑道:"这个南京御史蒋钦,又上书弹劾咱们。真是不知死活!"

张文冕凑上前:"干爹,要不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不急。"刘瑾阴险地笑了笑,"让他再蹦跶几天。等咱们把朝中那些老顽固都清理干净了,再收拾他不迟。"

此时的文华殿内,首辅刘健正与李东阳、谢迁等大臣紧急商议。

"希贤兄,"李东阳忧心忡忡,"刘瑾如今权势越来越大,连司礼监的批红权都揽去了。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

谢迁愤然道:"我昨日亲眼看见,兵部侍郎王俨见到刘瑾,竟然行跪拜之礼,口称'九千岁'!这成何体统!"

刘健长叹一声:"最让人忧心的是,陛下整日在豹房嬉戏,根本不理朝政。奏章全都交给刘瑾处理,这...这简直是把江山社稷交给了一个阉人!"

三位阁臣相对无言,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深深的忧虑。他们想起弘治皇帝临终前的嘱托,心中充满了愧疚与无力。

就在这时,给事中吕翀匆匆进来,神色慌张:"三位阁老,不好了!刘瑾下令将南京御史蒋钦打入诏狱,说是...说是诽谤朝政!"

"什么?"刘健拍案而起,"蒋御史不过是上了道劝谏的奏章,何罪之有?"

吕翀低声道:"下官听说,蒋御史在奏章中直指'八虎'恶行,要求陛下亲贤臣远小人。这才惹恼了刘瑾。"

李东阳怒道:"这还了得!一个太监,竟敢如此肆意妄为!我们联名上书,一定要救出蒋御史!"

然而,他们的奏章还没有递上去,坏消息就接踵而至。

先是蒋钦在诏狱中被活活打死,接着刘健等三位阁臣被罢官的消息就传遍了京城。

原来,刘瑾早就对三位阁臣不满,趁他们在文华殿议事时,带着一群太监直闯乾清宫。

"陛下,"刘瑾跪在朱厚照面前,哭得涕泪交加,"老奴伺候陛下这么多年,从无二心。可刘健他们...他们说老奴蛊惑圣心,要清君侧啊!"

朱厚照正在把玩一只新得的猎鹰,不耐烦地说:"这些老东西,整天就知道上书。烦死了!"

"陛下,"刘瑾趁机进谗,"他们这是不把陛下放在眼里啊!老奴受点委屈没什么,可他们这是要架空陛下啊!"

朱厚照最恨别人管束他,闻言勃然大怒:"传旨!刘健、李东阳、谢迁罢官回乡!以后谁再敢多嘴,同罪处理!"

就这样,弘治皇帝精心留下的辅政班子,被朱厚照一道圣旨全部清除。消息传出,朝野震动,但无人敢再劝谏。

清除阁臣后,刘瑾更加肆无忌惮。他很快组建了自己的班底,时人称之为"阉党"。

首先,他任命心腹焦芳为吏部尚书。焦芳是个典型的投机分子,他看出刘瑾权势熏天,便极力巴结,甚至称刘瑾为"千岁爷爷"。

接着,他又安排张彩为兵部尚书,刘宇为都御史,曹元为刑部侍郎。很快,六部九卿的要职都被"八虎"的党羽把持。

掌握朝政大权后,刘瑾开始大肆敛财。他发明了各种名目向地方官员索贿,美其名曰"孝敬"。

一天,刘瑾召见各地来京述职的官员。他大马金刀地坐在司礼监的正位上,下面黑压压跪了一地的地方大员。

"诸位大人,"刘瑾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咱家最近手头紧,想跟诸位借点银子使使。"

官员们面面相觑,不敢作声。

刘瑾冷笑道:"怎么?都不愿意?那好,咱家就明码标价:布政使五万两,按察使三万两,知府一万两。谁要是不给...哼哼,蒋钦就是榜样!"

在刘瑾的淫威下,官员们只得纷纷解囊。有些清廉的官员拿不出钱,只好向商人借贷,甚至贪污公款。

更可怕的是,刘瑾还公然卖官鬻爵。他将朝廷官职明码标价:知县三千两,知府五千两,布政使一万两。许多不学无术之人,通过贿赂刘瑾当上了高官。

一天,一个叫刘仁的商人来到刘瑾府上,直接抬进来十万两白银。

"九千岁,"刘仁跪地磕头,"小人想买个巡抚当当。"

刘瑾看着白花花的银子,眼睛都直了:"好说好说!正好江西巡抚空缺,就让你去罢!"

就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商人,竟然成了封疆大吏。

在刘瑾的带动下,"八虎"中的其他太监也各显神通:

马永成掌管东厂,肆意逮捕大臣,罗织罪名,敲诈勒索;

谷大用掌管西厂,监视百官,稍有不满就打入诏狱;

魏彬掌管锦衣卫,成为刘瑾的打手;

张永、丘聚、高凤、罗祥等人也各掌要害部门,为非作歹。

朝政日益腐败,边备逐渐废弛,民生再度艰难。弘治朝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财富,被"八虎"挥霍一空。

然而,物极必反。"八虎"的恶行终于引起了边关将领的不满。

正德五年,安化王朱寘鐇在宁夏起兵,打出的旗号就是"清君侧,诛刘瑾"。

消息传到北京,朱厚照这才慌了神。他急忙召集群臣商议,但此时朝中已无可用之才。

刘瑾趁机进言:"陛下不必忧虑,让奴才带兵去平定叛乱就是了。"

朱厚照正要答应,司礼太监张永突然跪地痛哭:"陛下!安化王之所以造反,全因刘瑾专权乱政啊!陛下若再纵容刘瑾,恐天下皆反!"

张永也是"八虎"之一,但他与刘瑾素有矛盾。看到刘瑾权势太大,他早就想取而代之。

朱厚照犹豫不决。这时,杨一清等边将也纷纷上书,指斥刘瑾罪行。

在内外压力下,朱厚照终于下令查办刘瑾。

当抄家的官员打开刘瑾的府库时,所有人都惊呆了:里面不仅有金银珠宝,还有玉带、蟒袍、盔甲等违禁物品,更发现了刘瑾私刻的玉玺。

朱厚照这才意识到刘瑾的野心,下令将其凌迟处死。

行刑那天,北京城万人空巷。当刽子手一刀刀割下刘瑾的肉时,围观的百姓无不拍手称快。

刘瑾死后,"八虎"中的其他太监也相继倒台。马永成被贬往南京,谷大用被罢官,魏彬被处死...

然而,"八虎"乱政的恶果已经造成。朝纲败坏,吏治腐败,边备废弛,这些问题不是处死几个太监就能解决的。

更可怕的是,朱厚照并没有从"八虎乱政"中吸取教训。刘瑾死后,他很快又宠信新的太监,特别是边将出身的江彬。

在江彬的怂恿下,朱厚照更加荒嬉无度。他频繁"巡边",实际上是游山玩水;他自封"镇国公",要求兵部给他发放俸禄;他甚至命令平定宁王之乱的王守仁释放叛王,好让自己亲自平定...

朝政在短暂的清明后,再度陷入混乱。而这一切,都要从"八虎"专权开始说起。

后世史家在评价正德朝时,无不扼腕叹息。弘治中兴的大好局面,就这样被"八虎"和荒嬉的皇帝毁于一旦。

而"八虎乱政"的教训也告诉我们:宦官干政,历来是国家祸乱的根源。当一个国家的权力被一群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全的人掌握时,这个国家离衰亡也就不远了。

可惜的是,正德皇帝至死都没有明白这个道理。而大明王朝,在经历了这场浩劫后,也开始不可逆转地走向衰落。

上一章 正德顽童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豹房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