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徐阶倒严

大明华章

庚戌之变的烽火与耻辱,如同淬火的冰水,浇醒了部分朝臣,却也使得深居西苑的嘉靖皇帝更加倦怠朝政,将权柄更深地交付给那位看似恭顺老成、实则暗藏机锋的首辅严嵩。严氏父子的权势,在经历短暂波动后,非但未减,反而因皇帝愈发依赖其处理俗务而更形巩固。严嵩老而愈贪,其子严世蕃更是倚仗父势,卖官鬻爵,贪渎无度,将“严府”经营成了大明官场的黑市交易所,门庭若市,贿赂公行。

然而,严嵩专权近二十载,树敌遍朝野。无数双眼睛在暗处紧盯着他,等待着那致命一击的机会。这其中,最隐忍、最坚定,也最危险的,便是次辅徐阶。

徐阶,松江华亭人,嘉靖二年探花。他资历深厚,早在夏言当政时便已展露头角。夏言被严嵩构陷致死,血淋淋的前车之鉴让徐阶深刻认识到,在嘉靖朝做直臣易,做能臣难,而要扳倒根深蒂固的权奸,更需要超乎常人的耐心与谋略。于是,他收起锋芒,对严嵩执礼甚恭,甚至不惜屈意奉承。严嵩起初对其颇有戒心,但久而久之,见徐阶始终恭敬,办事稳妥,且精于撰写青词,深得帝心,便渐渐将其视为可用的助手,而非威胁。

徐阶便在严嵩巨大的阴影下,默默积蓄着力量。他像一位老练的猎手,深知要猎杀猛虎,绝不能正面搏斗,必须等待其衰弱、犯错,并找到最合适的武器和时机。他做了三件事:

其一,固宠。他深知嘉靖皇帝对修道和青词的痴迷,便倾心钻研,所写青词精妙绝伦,往往能投合皇帝微妙的心意,甚至有时比严嵩所作更胜一筹。皇帝对其文学才华和“忠心”愈发赏识。

其二,结盟。他不动声色地结交宫中势力,尤其是司礼监的太监们。太监黄锦等人,早已对严世蕃的跋扈和严家父子垄断朝政、侵吞内帑不满,徐阶以其圆滑的手腕,与这些皇帝身边的近侍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使之成为自己在宫中的耳目和奥援。

其三,积材。他利用门生故吏遍布朝野的优势,暗中收集严氏父子贪腐、结党、乱政的罪证。他尤其注意收集关于严世蕃的劣迹,因为严世蕃的嚣张和愚蠢,远比老奸巨猾的严嵩更容易露出破绽。他像编织一张无形的大网,将严氏父子及其党羽的罪行一点点汇聚起来,静待收网之时。

转机,终于在嘉靖四十年来临。这一年,皇帝居住的万寿宫意外失火,化为灰烬。皇帝欲另建新宫,严嵩却奏请皇帝暂居空间狭小、且曾是明英宗被幽禁之所的南宫。这一建议大大触怒了讲究排场且迷信风水的嘉靖皇帝,引其极度不悦。而徐阶则敏锐地抓住这个机会,立即与工部尚书雷礼联名上奏,建议利用修建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剩余的珍贵木石材料,迅速为皇帝建造新宫,并保证三月可成。此议深合帝意,皇帝当即允准。

结果,新宫果然如期建成,宏伟壮丽,皇帝大喜,将其命名为“万寿宫”,并从此更加信任徐阶,而对严嵩的“昏聩”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这件事,成为皇帝对严嵩信任崩塌的起点。

紧随其后,徐阶发动了真正的攻势。他利用道士蓝道行深受皇帝信任的地位,在一次扶乩中,假借“神仙”之口,给出了“贤如徐阶,忠如杨博,不肖如嵩”的判语。这句来自“上天”的评判,深深震撼了痴迷道教的嘉靖皇帝。皇帝开始认真思考严嵩是否真的“不肖”。

与此同时,徐阶认为时机已到,授意其门生、御史邹应龙上疏弹劾。邹应龙是个聪明人,他深知直接攻击严嵩风险太大,便避重就轻,将矛头主要对准了恶行更昭彰、且已引起皇帝反感的严世蕃。他在奏疏中狠狠参劾严世蕃“凭借父势,专利无厌”、“私通藩国(景王),阴怀异志”等数大罪,并委婉提及“嵩溺爱恶子,召赂市权,亦宜亟放归田,以清政本”。

这道奏疏递上时,正值皇帝对严嵩心生厌恶、且获“上天”警示之后。皇帝阅罢,勃然大怒,但怒意更多指向严世蕃。他下旨将严世蕃逮捕下狱,并令严嵩致仕回乡。

严嵩倒台的消息传出,朝野为之震动,人心大快。然而,斗争并未结束。严世蕃在狱中,竟以其惊人的狡黠,想出了一条毒计。他故意散布言论,称邹应龙、徐阶等人之所以攻击他们父子,是因为他们在嘉靖二十一年曾参与陷害忠臣夏言至死,如今徐阶等人是要为夏言报仇。此计极为阴险,因为它将焦点引向了皇帝当年冤杀夏言的决策错误上,试图触动皇帝那根敏感多疑的神经,让皇帝为了维护自身“圣明”而反过来保护严家。

这一招险些奏效。嘉靖皇帝果然犹豫起来,对处置严世蕃之事有所迟疑。

关键时刻,徐阶展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果决与狠辣。他深知,一旦让严世蕃的诡计得逞,不仅是前功尽弃,自己与众多参与倒严的官员都将面临灭顶之灾。他当机立断,亲自修改了三法司拟定的一份针对严世蕃的判决书。原稿中罗列了严世蕃的贪贿、害民等罪状,徐阶看后,掷之于地,道:“诸公欲生之乎?” 众人愕然。徐阶解释道:“这些罪状,皇上皆可视为‘勤政’过程中的小过失,或可赦免。唯有坐实他‘勾结倭寇’、‘聚众通番’、‘窥伺神器’(即谋反)这等谋逆大罪,方能置其于死地,且让皇上无法回护!”

于是,在徐阶的亲自主持下,一份新的判决书出炉,重点突出了严世蕃与罗龙文(通倭罪臣)交往密切,在南昌有王气之地建造府邸图谋不轨等“谋逆”罪证。这份奏疏呈上,果然触动了嘉靖皇帝最不能容忍的底线——谋反。

嘉靖四十四年,皇帝下旨,将严世蕃、罗龙文斩于西市。京师百姓闻之,欢欣鼓舞,持酒至西市观看,称为“酹酒贺刳”。严嵩被削籍为民,家产尽抄。这位权倾朝野近二十年的老奸臣,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寄食于墓舍而死,结束了其罪恶的一生。

徐阶倒严,是一场精心策划、隐忍多年、最终一击成功的政治杰作。它结束了严嵩父子长期把持朝政、祸国殃民的黑暗时期,为暮气沉沉的嘉靖朝政带来了一线革新的希望。徐阶继任首辅,众望所归。然而,严嵩虽倒,其留下的贪腐风气、僵化体制和空虚国库,却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徐阶肩上的担子,远比扳倒一个权臣更加沉重。大明王朝这艘千疮百孔的巨轮,在短暂的拨正航向后,又将驶向何方?

上一章 庚戌之变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海瑞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