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庚戌之变

大明华章

嘉靖二十九年,岁在庚戌。北京的盛夏,闷热难当。自严嵩倒台后,朝局在徐阶的谨慎经营下,表面维持着脆弱的平衡。然而,帝国北疆的防线,经过严氏父子多年蛀蚀,早已千疮百孔,如同被白蚁啃噬殆久的堤坝,只待一场洪峰的冲击。

这场洪峰,来自蒙古鞑靼部。其首领俺答汗,雄踞河套,控弦之士数十万,近年来因明朝中断马市,边贸无门,部族所需盐铁布帛极度匮乏,遂生南下掳掠之心。他屡次遣使要求重开马市,均被明廷以“夷狄无信”为由拒绝。边关将领慑于朝廷“擅启边衅”的严令,大多采取守势,甚至隐瞒军情,粉饰太平。

六月,俺答集结十余万铁骑,以索求贡市为名,大举入寇。边关告急的烽火,如同连绵的星火,一路燃向京师。然而,这些警报大多被兵部尚书丁汝夔——一个依附严嵩余党、庸懦无能的官员——压下。他秉承严嵩故智,认为“塞上败绩,可掩则掩”,唯恐惊扰了深居西苑修玄的皇帝,更怕承担责任。

直到俺答大军突破古北口,如同决堤的洪水,漫过怀柔、顺义,兵锋直指通州,距离北京城已不足百里时,整个朝廷才如梦初醒,陷入一片前所未有的恐慌。

警报传入西苑,嘉靖皇帝朱厚熜正在举行斋醮。闻讯,他手中的玉圭几乎坠地,脸上的从容被惊惧取代。他立刻下令辍朝,召集群臣紧急商议。此时的北京城,守备空虚。京营官兵久疏战阵,名额虚耗,实际能战者不足五六万,且器械朽坏,士气低落。

皇帝仓促间下诏,宣布京师戒严,分遣文武大臣各九人,守备京城九门。同时,飞檄征调各镇边兵、河南山东等地陆兵、漕兵入京勤王。诏命下达,响应者却寥寥,且路途遥远,缓不济急。

俺答骑兵的行动迅如闪电,他们并不急于攻打北京坚城,而是如同狩猎的狼群,四散掳掠京畿州县。通州濒临运河,仓储丰富,首当其冲,被洗劫一空。城外火光冲天,哭喊声震地,烟尘蔽日,站在北京城头已隐约可见。城内官民百万,人心惶惶,争相拥入内城,秩序大乱。

危急关头,嘉靖皇帝做出了一个关键任命:起用正在家中丁忧的礼部侍郎徐阶,参赞机务,实际负责统筹城防。徐阶临危受命,展现出了与严嵩时代截然不同的担当。他一方面协调诸将,分配防区,督促赶制守城器械,稳定人心;另一方面,他力主坚守待援,反对某些勋贵将领轻率出战的提议。

然而,勤王军队的集结过程,却暴露了明朝军制的深层弊病。最先抵达的是大同总兵仇鸾的队伍。此人曾重贿严世蕃得以镇守大同,与俺答私下亦有往来。他率军两万驰援,却驻扎在远离战场的外围,逡巡不前,甚至暗中派遣义子仇茂持金银潜入俺答大营,乞求其勿攻大同防区,转而东去。这种公然资敌的行为,只为保全自身实力。

其他各路勤王兵马,如宣府、辽阳、保定等镇,或因路途遥远,或因将领畏敌,进展缓慢。最先浴血赶来,并在俺答游骑袭扰下稳住阵脚的,竟是一支来自偏远地区的队伍——广西狼兵。他们在总兵官彭棐、胡尧元率领下,数千人疾行数千里,抵达京郊,立即投入战斗,虽兵力单薄,却作战勇悍,屡次击退小股鞑靼骑兵,稍稍遏制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为后续部队赢得了宝贵时间。

俺答大军肆虐京畿八日,如入无人之境。他们焚掠了三河、昌平诸陵寝区域,劫掠人口、牲畜、财物无数,京郊富庶之地,尽成焦土。明朝十余万勤王大军,除了广西狼兵等少数部队有过接战,主力如仇鸾等部,皆“相视莫敢发一矢”,眼睁睁看着鞑靼骑兵满载而归。

俺答之所以最终退兵,并非因为明军反击,而是因为掳获已足,加之天气炎热,疫病可能发生,且获悉明朝各路援军渐集,恐归路被截。于是,他挟持着大量人质和财物,循原路从容退去。临行前,他将一封信射入明军营中,再次重申要求开放马市贸易。

庚戌之变,虽未导致京城陷落,但其带来的耻辱和震撼,远胜于一场败仗。蒙古骑兵在帝国心脏地带纵横驰骋,如入无人之境,而大明天子麾下的数十万官军,竟只能龟缩城内,目送其扬长而去。这无异于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嘉靖皇帝和整个大明王朝的脸上。

俺答退兵后,嘉靖皇帝惊魂稍定,随之而来的是滔天的怒火。他需要替罪羊来承担这奇耻大辱。兵部尚书丁汝夔和侍郎杨守谦被逮下狱。丁汝夔曾向首辅严嵩(时已致仕但余威尚在)问计,严嵩暗示他“地在塞上,可掩则掩”,此刻却翻脸无情。最终,丁汝夔、杨守谦被处斩。丁汝夔临刑前方知被严嵩所卖,大呼“嵩误我!”然已无济于事。

而那个畏敌如虎、行贿求安的仇鸾,却因贿赂内阁大学士严世蕃的旧交、以及新任首辅徐阶需稳定大局等因素,非但未受惩处,反而因“驰援”之功,被加封为太子太保,总督京营戎政,权势更炽。黑白颠倒,以至于斯。

庚戌之变的硝烟散去,留给大明的是满目疮痍的京畿、备受摧折的民心士气,以及更加虚弱的边防。迫于压力,明朝一度重开马市,但不久又因双方互信缺失而关闭,边患依旧。这场事变,彻底暴露了嘉靖朝中期以来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的恶果。它像一记沉重的暮鼓,敲响在帝国的黄昏,预示着更大的危机,还在后头。而经此一劫,嘉靖皇帝似乎也耗尽了最后一点励精图治的念头,更加沉迷于丹鼎玄修,将朝政完全托付给徐阶等人,大明王朝,在短暂的惊悸之后,又滑向了更深沉的怠政与内耗。

上一章 忠臣血谏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徐阶倒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