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古代小说 > 大明华章
本书标签: 古代  大明帝国 

辽东烽火

大明华章

当大明朝堂深陷于魏忠贤阉党与东林党人血腥内斗的泥沼时,帝国东北边陲的辽东大地,一场足以燎原的烽火正悄然积聚,终将演变成吞噬大明国祚的熊熊烈焰。这场烽火的中心,便是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及其创立的后金政权。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其祖、父皆曾在明军任职,后在明军讨伐女真其他部落的战事中误遭杀害。凭借明廷所赐的敕书和少量遗甲起家,努尔哈赤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开始了统一女真各部的进程。他创立八旗制度,将分散的女真部落整合成一个组织严密、战斗力强悍的军事共同体;他命人创制满文,提升了民族凝聚力。至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建元“天命”,正式与明朝分庭抗礼。

明朝方面,自张居正改革时期重用李成梁镇守辽东,虽一度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但李成梁晚年为求边功,对努尔哈赤的崛起采取了绥靖甚至扶持的态度,养虎为患。万历后期,朝廷党争加剧,财政窘迫,对辽东的注意力和管理力度均大为下降。边备逐渐废弛,军饷拖欠严重,官兵士气低落。

后金政权的崛起,严重威胁了明朝在辽东的统治和作为明朝藩属的叶赫等女真部落。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伐明,正式揭开了明金战争的序幕。其兵锋首指抚顺,明守将李永芳不战而降,抚顺失陷,辽东震动。

消息传至北京,举朝惊骇。明神宗决定调兵遣将,大举征剿,意图一举歼灭后金。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明朝集结了来自全国各地及朝鲜、叶赫部的联军,号称四十七万(实际约十一万),兵分四路,由经略杨镐坐镇沈阳指挥,向赫图阿拉合围,企图一举荡平后金。这便是决定辽东命运的“萨尔浒之战”。

然而,明军虽众,却存在致命弱点:兵力分散,各路将领互不统属,协调不力;主帅杨镐庸懦无能,急于求成;军队多为临时抽调,不习辽东地理气候;更重要的是,朝廷内部对此次大战的决策和准备充满仓促与轻敌。努尔哈赤则采取了“凭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正确战略。

战役自三月初一开始。努尔哈赤首先集中八旗精锐,在萨尔浒山击溃明军主力杜松部,总兵杜松战死。随后,迅速转移兵力,击败马林率领的北路明军。接着,设计诱使刘綎率领的东路军深入,在阿布达里岗设伏全歼,刘綎力战身亡。仅李如柏率领的南路军仓皇撤退,得以保全。明军三路丧师,文武将吏死者三百一十余人,军士阵亡四万五千八百余人,损失惨重。

萨尔浒之战是明清兴亡史上的关键转折点。此战后,明朝在辽东的战略态势由主动进攻转为全面防御,而后金则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势力大增。努尔哈赤乘胜进军,接连攻陷开原、铁岭等重镇,辽东局势急剧恶化。

面对危局,明朝不得不调整策略,转而采取“固守辽西”的方针。天启年间,先后起用熊廷弼、袁应泰、王化贞、孙承宗、袁崇焕等经略、督师经营辽东。其中,熊廷弼提出“三方布置策”,但受朝中党争掣肘,未能有效实施,最终因广宁失守与王化贞一同被问罪处死。孙承宗则大力整顿关宁锦防线,修筑堡垒,任用袁崇焕等将领,局势一度有所稳定。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努尔哈赤亲率大军西渡辽河,围攻宁远城(今辽宁兴城)。此时宁远守将乃兵备佥事袁崇焕,他团结军民,誓死守城。面对后金军的猛烈进攻,袁崇焕指挥若定,利用西洋大炮(红夷大炮)的威力,重创敌军。努尔哈赤在此战中可能身受炮伤,被迫撤军,不久后郁郁而终。此即“宁远大捷”,是明军自萨尔浒惨败后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明朝的士气。

努尔哈赤死后,其第八子皇太极继位,改元天聪。皇太极调整策略,暂时缓和与明朝的正面冲突,转而东征朝鲜,西抚蒙古,以解除后顾之忧,并多次绕道蒙古,破长城而入,深入明朝京畿地区骚扰,史称“己巳之变”(天启七年,1627年)和“丙子虏变”(崇祯二年,1629年),极大地消耗了明朝的国力,并动摇了其统治信心。

尽管有袁崇焕在宁远、宁锦(天启七年)再次挫败后金军,取得了“宁锦大捷”,但此时明朝内部的政治环境已极度恶化。魏忠贤阉党专权,对前线将领多有猜忌和掣肘。袁崇焕也因不被阉党喜欢而被迫去职。崇祯皇帝即位后,虽诛杀魏忠贤,重新起用袁崇焕,委以督师蓟辽的重任,但朝中党争并未停息,对袁崇焕的猜忌和攻击始终存在。

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道蒙古,突破长城喜峰口,兵临北京城下,引发“己巳之变”。袁崇焕星夜驰援,虽力战退敌,却因皇太极施反间计以及朝中政敌的攻讦,被崇祯皇帝下狱,次年以“擅主和议、专戮大帅”(指杀毛文龙)等罪名被磔于市。袁崇焕之死,是明末辽东战局的又一重大损失,自毁长城。

此后,明朝在辽东虽仍有祖大寿、吴三桂等将领勉力支撑,但战略上已完全陷入被动。皇太极不断对辽西防线施加压力,并最终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歼灭明军主力洪承畴部十三万人,明朝在关外的精锐损失殆尽,仅剩宁远、山海关等孤城。辽东烽火,已然燎原,大明王朝的丧钟,在关外铁骑的冲击下,一声声愈发清晰、急促地敲响。这来自辽东的烽火,与内地蜂起的流民起义内外交织,共同将帝国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上一章 东林血泪 大明华章最新章节 下一章 边帅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