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雪过后,顾淮发现自己的实验数据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沈砚参与的那些实验组,参与者的情绪反应明显更加积极。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发现,他决定亲自去沈砚的画室收集更多样本——至少,他是这么告诉自己的。
周五晚上,顾淮抱着笔记本出现在画室门口。沈砚正在为即将到来的期末创作忙碌,画架上是一幅尚未完成的大型油画。
"打扰了,"顾淮站在门口,"我想观察你的创作过程,记录色彩运用对情绪的影响。"
沈砚惊喜地放下调色盘:"欢迎来到我的地盘!"
画室里弥漫着松节油和颜料的气息,四处散落着画稿和工具,与顾淮熟悉的实验室截然不同。他小心地避开地上的颜料罐,找了个相对整洁的角落坐下。
"你可以随意些,"沈砚笑着递过一杯咖啡,"我这里没那么多规矩。"
顾淮接过咖啡,注意到杯子上画着一个小小的分子结构图——显然是专门为他准备的。
观察开始后,顾淮很快被沈砚的创作状态吸引。那个平时跳脱的艺术生,在拿起画笔时会变得异常专注,眼神锐利而明亮。
"这里,"沈砚突然转头问他,"你觉得是加一点群青还是钴蓝?"
顾淮怔了怔:"从光学角度,群青的波长更......"
"不,"沈砚打断他,"用你的直觉选。"
直觉?顾淮看着调色盘上两种相似的蓝色,第一次发现这个简单的选择比解微分方程还要难。
"左边。"他最终说。
沈砚露出满意的笑容:"和我想的一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顾淮的笔记本上记录的已不仅是实验数据:
"19:43,使用暖色调时哼歌频率增加"
"20:17,修改画面时的微表情变化"
"21:05,发现我在看他时的反应......"
最后这条记录被他轻轻划掉了。
"你要不要试试?"沈砚突然把画笔递过来。
顾淮下意识后退:"我没有艺术基础。"
"没关系,"沈砚拉过他的手,"就当是收集实验数据。"
顾淮的手被沈砚握着,引导着在画布角落添上一笔深红。那抹颜色突兀地出现在画面上,却意外地平衡了整个构图。
"看,"沈砚得意地说,"这就是直觉的美妙。"
顾淮看着自己染上颜料的手指,第一次没有立即想要清洗。
夜深了,窗外又飘起小雪。沈砚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创作,瘫坐在椅子上。
"累了?"顾淮合上笔记本。
"嗯,"沈砚闭着眼,"但很满足。"
顾淮看着他疲惫的侧脸,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取出一个保温盒:"实验室加班时的能量补充剂。"
沈砚打开盒子,里面是精致的手作三明治。
"你做的?"他惊讶地问。
"根据营养学公式计算的最佳配比。"顾淮推推眼镜,移开视线。
沈砚咬了一口,笑容渐渐扩大:"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三明治。"
"不可能,"顾淮反驳,"它的营养成分和口感都只是标准值。"
"但这里面的心意,"沈砚指指自己的心口,"是超标的。"
画室里安静下来,只有雪花敲窗的细响。顾淮看着沈砚吃东西的样子,在笔记本上悄悄写下:
"观察结论:艺术创作确实能引发积极情绪。但最大的情绪波动,出现在观察者本人身上。"
离开画室时,沈砚把今天用的那支画笔塞进顾淮手里:"纪念你第一次画画。"
回宿舍的路上,顾淮一直握着那支画笔。颜料已经干了,但在他的感知里,那抹红色依然鲜活。
而在画室里,沈砚发现顾淮的笔记本忘在了椅子上。他好奇地翻开,看到最新一页的角落里,有一行小字:
"或许直觉,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运算。"
今夜,画室里的灯光很暖,暖到足以融化理性筑起的高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