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顾淮如约带沈砚去见他的导师陈教授。走在去往办公室的路上,沈砚难得地紧张。
"陈教授很严格,"顾淮察觉他的不安,"但他尊重真正的才华。"
"要是他觉得我的想法太幼稚怎么办?"
"不会。"顾淮停下脚步,"你的见解给我们的研究带来了突破。数据可以证明。"
陈教授的办公室堆满了书籍和论文,墙上挂着的白板写满了复杂的公式。见到沈砚,他推了推老花镜:"这就是那位用色彩帮你们改进实验的年轻人?"
"是的,教授。"顾淮示意沈砚展示带来的作品。
沈砚展开他为实验数据绘制的可视化图表。陈教授仔细观看,手指随着色彩流动的方向移动。
"这个渐变很有意思,"教授指着图表的一处,"为什么在这里使用暖色调过渡?"
"因为这部分数据表示积极情绪,"沈砚解释,"暖色能强化这种感受,让读者直观理解数据背后的情感价值。"
陈教授转向顾淮:"这和你们之前的情感分析模型吻合吗?"
"吻合度达到87%,"顾淮调出对比数据,"而且沈砚的设计让非专业读者也能理解研究重点。"
"艺术与科学的结合..."陈教授若有所思,"我在MIT访学时见过类似的研究,但你们的实践更贴近实际应用。"
接下来的讨论中,沈砚逐渐放松,甚至敢和陈教授争论色彩选择的心理学依据。顾淮在一旁补充数据支持,两人配合默契。
"你们让我想起我和我夫人,"陈教授突然笑道,"她是建筑系的,当年也是这么和我争论结构美学的。"
送沈砚离开时,陈教授对顾淮说:"这个合作很有价值,考虑写成论文发表。"
走出办公楼,沈砚长舒一口气:"我以为教授都是老古板。"
"陈教授当年用数学公式向师母求婚,"顾淮淡淡道,"他的办公桌里还藏着为师母写的诗。"
"真的?"沈砚睁大眼睛,"所以你早就知道他会理解我们的想法?"
"概率很高。"顾淮的嘴角微微上扬。
他们路过篮球场,看到周明轩在教苏晓打球。周明轩讲解着抛物线原理,苏晓直接投出一个漂亮的三分球。
"有时候理论不如实践。"苏晓得意地说。
周明轩挠头傻笑:"你说得对。"
傍晚,顾淮在实验室整理会议记录,沈砚在一旁修改图表。夕阳透过窗户,为实验室镀上金色。
"今天谢谢你。"沈砚突然说。
"为什么?"
"你一直在帮我说话,"沈砚注视着他,"我知道你不是会轻易赞美别人的人。"
顾淮放下笔:"我只陈述事实。你的贡献确实提升了研究质量。"
"只是这样?"
实验室里安静下来。仪器发出轻微的嗡鸣,像是为这一刻伴奏。
"不全是。"顾淮终于说,"我也希望陈教授能看到你的价值。"
这句话让沈砚的心轻轻颤动。他走到顾淮身边,看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那在你的数据里,我到底有多少价值?"
顾淮调出一个加密文件,里面记录着半年来的种种:
"第37次观察:他的笑容让实验室平均工作效率提升12%"
"第89次记录:他选择的色彩方案使数据理解度提高45%"
"第156条:当他不在时,错误率上升8.3%"
最后一条是今早刚写的:
"结论:这个变量的重要性已经超出可测量范围。"
沈砚看着这些记录,眼睛微微发热:"所以你早就..."
"科学研究需要长期观察。"顾淮关掉文件,"但有些结论,不需要这么久才能得出。"
窗外,夕阳西沉,将天空染成沈砚最爱的橘粉色。实验室里,两个身影渐渐靠近,在公式与色彩交织的世界里,找到了属于他们的平衡点。
这个新年,不仅开启了新的研究计划,也开启了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