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推迟入学后的第一个周末,顾淮带着沈砚来到巴黎近郊的吉维尼小镇。莫奈故居的花园里,睡莲池映着秋日的天空。
"这里的光线每时每刻都在变化。"沈砚支起画架,"就像我们的关系,永远在动态平衡中。"
顾淮在一旁打开笔记本电脑:"我重新优化了时间表。如果你同意,我们可以这样安排..."
沈砚放下画笔,轻轻合上电脑:"今天不工作,好吗?"
这是他们第一次纯粹为了游玩而出行。在莫奈的睡莲池前,顾淮居然真的放下了工作,认真观察起水面的光影变化。
"看那片荷叶的投影,"他指着水面,"光的折射角度正好是..."
沈砚笑着吻住他,打断了他的计算。在印象派大师的花园里,这个吻带着花草的清香。
"有时候,"沈砚抵着他的额头,"美不需要分析,只需要感受。"
回程的火车上,顾淮打开手机,展示他新设计的"异地恋优化算法"。
"根据这个模型,"他认真解释,"我们可以最大化相处质量,而不是单纯追求时长。"
沈砚看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突然问:"在你的算法里,爱是什么参数?"
顾淮沉默片刻,在手机上输入一行代码。屏幕上出现一个不断变化的函数图像,像心跳般起伏。
"爱是基础常数,"他轻声说,"所有计算都基于这个不变的值。"
夜幕降临时,他们回到公寓。周明轩和苏晓正在准备火锅,餐桌上摆满了食材。
"庆祝你们找到解决方案。"周明轩举起酒杯,"我和苏晓也做了决定,她接受柏林研究所的职位,我跟着去。"
苏晓微笑:"他说服了我,爱情和事业可以兼得。"
四个人围坐在火锅前,蒸汽氤氲中,顾淮突然起身取来一个文件夹。
"这是未来五年的规划,"他将文件推给沈砚,"我计算了所有可能,包括你的学业,我的项目,还有我们的见面频率。"
沈砚翻开文件,里面是详细到每个月的计划表,甚至标注了最佳通话时间和见面地点。但最让他动容的是最后一页——顾淮用彩笔画了一个简单的时间轴,两个人的轨迹始终交织。
"我学会了用你的方式思考。"顾淮说,"有时候,色彩比数字更直观。"
深夜,其他人都离开后,他们在阳台上看巴黎的夜景。埃菲尔铁塔整点闪烁,像在为他们祝福。
"知道我为什么最终选择相信这个规划吗?"沈砚靠在顾淮肩上。
"为什么?"
"因为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决定,"沈砚握住他的手,"这是我们的共同算法。"
顾淮轻轻将他转向自己,在巴黎的夜色中吻他。这个吻不再带着犹豫和计算,只有纯粹的承诺。
"我建立过137个模型来分析我们的关系,"他在沈砚耳边低语,"但最终发现,爱是不需要证明的公理。"
卧室里,月光透过纱帘。这是他们第一次在完全和解后亲密,每个触碰都带着新的理解。当沈砚的指尖划过顾淮背后的肌肤时,他轻声说:"这里,应该画一条抛物线。"
顾淮低笑出声,翻身将他拥入怀中:"那让我来验证这个假设..."
夜深时,沈砚在睡梦中感觉到顾淮轻轻起身。书房的灯亮了一会儿,又悄然熄灭。
第二天清晨,沈砚在画架上发现一幅简单的素描——两个交织的函数曲线,旁边写着:"最优解已找到,正在持续迭代中。"
而对顾淮来说,这一夜的意义远不止于此。他在实验记录上写下:
"第500次观察:爱情不是需要解决的难题,而是永远在进化的算法。结论:这个课题,值得用一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