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的巴黎阴雨连绵,沈砚收到了来自罗德岛设计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而顾淮的实验室也接到了国内重点项目的邀请。两封邮件同时抵达,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
晚餐时,沈砚把打印的录取通知推过餐桌:"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顾淮看着通知书,推了推眼镜:"罗德岛是全球顶尖的艺术学府,这个机会很难得。"
"但你的项目..."
"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期三年。"顾淮语气平静,"我已经答应加入。"
雨点敲打着窗户,公寓里陷入沉默。这是他们在一起后第一次面临重大选择。
"我计算过所有可能。"顾淮打开平板电脑,"如果我们选择异地,见面频率将降至每季度一次,通讯延迟..."
"不要说数据。"沈砚打断他,"说你的想法。"
顾淮沉默片刻:"我希望你追求自己的梦想。"
"即使这意味着我们要分开?"
"距离是可以优化的参数。"顾淮轻声说,"但错过梦想的机会成本无法计算。"
那晚他们第一次分房而眠。沈砚在画室里待到深夜,画布上满是凌乱的色块;顾淮在书房反复修改方案,试图找出两全其美的解法。
第二天清晨,沈砚发现餐桌上有份精心准备的早餐,旁边放着顾淮的计算结果:
"方案A:异地三年,总飞行时间287小时,通讯成本..."
"方案B:放弃机会,遗憾指数无法量化"
最后一行用红笔标注:"建议:选择对你最优的方案。"
实验室里,周明轩察觉到异常:"你们吵架了?"
"比吵架更糟。"沈砚看着在远处工作的顾淮,"我们在理性地讨论分手。"
苏晓放下试管:"我放弃过麻省理工的offer,就为了和周明轩在一起。现在想想,也许不该这样。"
"但你们现在很幸福。"沈砚说。
"幸福不是单选题。"苏晓轻声道。
傍晚,顾淮在塞纳河边找到沈砚。细雨中的巴黎显得格外忧郁,艺术家们都收起了画架。
"我重新计算了。"顾淮撑伞站在他身边,"如果你的课程安排在夏季,我的项目在冬季最忙,我们其实可以..."
沈砚转身抱住他,雨水打湿了他们的肩头。
"我不要计算。"沈砚的声音有些哽咽,"我要你。"
那个雨夜,他们终于找到了解决方案。顾淮联系了项目组,协商将前六个月改为远程协作;沈砚申请将入学时间推迟到次年秋季。
"这样我们还有九个月时间。"顾淮在重新制定的计划表上标注,"足够完成初步研究,也能帮你准备入学。"
沈砚看着他认真的侧脸,突然明白这就是爱情——不是谁为谁牺牲,而是共同寻找最优解。
深夜的公寓里,他们相拥在沙发上。雨已经停了,月光透过云隙洒进来。
"知道我为什么最终选择推迟入学吗?"沈砚轻声问。
"为什么?"
"因为发现我最大的灵感来源就在这里。"他抚过顾淮的眼镜,"你的理性,你的公式,你为我构建的这个世界。"
顾淮握住他的手,在掌心画下一个函数图像:"那么这个变量,我会永远保留在方程里。"
窗外,巴黎的灯火渐次熄灭,但属于他们的光始终亮着。第一个考验就这样被化解,用理性计算,用感性抉择,最终找到了只属于他们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