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本小说网 > 轻小说 > 家里人当官,我警校毕业
本书标签: 轻小说  刑侦剧情  刑侦破案 

第二章:无声的狩猎

家里人当官,我警校毕业

刑侦细节文

清晨六点,清河县还笼罩在一层薄雾中。“悦来”旅馆301室的警戒带在微风中轻轻飘动。胡小军和勘查组的同事们再次踏入这片寂静的战场。经过一夜的沉淀,血腥味淡了些,但那种死亡带来的沉重感却更加清晰。

今天的目标明确而细致:系统性提取潜在接触性DNA证据。

大队长李建国站在门口,语气严肃:“昨天收的是‘大痕迹’,今天我们要找的是‘看不见的痕迹’。凶手只要碰过东西,就可能留下皮屑、汗液、唾液。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身份碎片’从茫茫尘埃里揪出来。”

精密的地毯式搜索

技术员小王推来了多波段光源车。关闭窗帘后,房间陷入黑暗。调整到特定蓝光波段后,光束像扫描仪一样缓缓掠过每一个可能被接触的表面。

“床头柜边缘有荧光反应!”小王低呼。光束下,几个模糊的指印状光斑显现出来。“像是戴了手套,但手套表面沾染了物质,还是留下了痕迹。”

胡小军迅速记录位置,并用极细的标记带在发现处旁做上不易察觉的记号。他们知道,这些微弱的荧光,可能是汗水、皮脂,甚至是清洗后残留的生物细胞。

小心翼翼的提取操作

针对不同材质和位置的潜在DNA证据,队员们采用了不同的提取策略:

1. 光滑表面(门把手、桌面、灯具开关):法医老张用镊子夹取一小块蒸馏水湿润的棉签,以“S”形路径在标记区域反复擦拭,然后将棉签放入专用的无菌证物袋中密封。“水可以更好地溶解细胞,”他解释道,“但水量要控制好,不能太多以免稀释样本。”

2. 织物表面(床单、窗帘、被害人衣物):对于床单上几处疑似抓握的褶皱区域,老张换用干湿两用的DNA提取棉签,先用于棉签轻轻刮擦表面,再用湿棉签二次擦拭,最大限度收集脱落的表皮细胞。每一处取样都更换新手套,避免交叉污染。

3. 特殊部位(被害人指甲缝、捆绑的绳索接口):这是重点中的重点。老张在强光放大镜下,用崭新的无菌牙签,小心翼翼地刮取被害人张艳十个指甲的内侧缝隙,每一个刮取物都单独放入微型离心管中。“这里很可能藏着反抗时抓伤凶手留下的皮肤组织,”老张语气凝重。对于粗糙的尼龙绳绳结处,他同样细致地刮取并收集可能存在的微量生物残留。

4. 可疑物品(水杯、烟灰缸、丢弃的纸巾):客厅桌上有一个残留少许水渍的玻璃杯和烟灰缸里的几个烟头(包括那个特殊的斜撕烟头)。胡小军戴着手套,小心地将它们分别装入纸袋和专用烟头收集盒。“这些可能直接携带唾液DNA,价值极高。”

意外的发现与内心的波澜

在提取卧室衣柜抽屉把手上的痕迹时,胡小军有了一个让他心跳加速的发现。在把手内侧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他不仅用光源发现了潜在的接触痕迹,还在抽屉滑轨的缝隙里,用镊子夹出了一小片卷曲的、带着金属光泽的碎屑——不同于之前发现的金属片,这东西更像某种包装物的碎片。

更让他不安的是,在清理床头柜底层抽屉时,他发现了一本半旧的通讯录。翻开的第一页,一个熟悉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赫然映入眼帘——那是他父亲胡建国的名字和工作单位的电话!虽然这可能是张艳广泛交际中的普通联系人之一,但在这个时间点出现,让胡小军的手心瞬间沁出了冷汗。他不动声色地将通讯录作为证物收入袋中,标注好发现位置。

严谨的封装与记录

每一个样本袋和试管上都用防水笔清晰标注了案件编号、提取位置、提取时间、提取人。所有样本被统一放入冷藏转运箱,由两名民警直接押送至市局司法鉴定中心进行STR检测。

“这些样本,就像散落的密码。”收队时,李建国看着装满样本的冷藏箱,对胡小军说,“现在,我们把密码送到了最厉害的‘破译专家’手里。结果出来前,任何猜测都是徒劳。我们能做的,就是等待,并且继续从其他方向寻找线索。”

胡小军默默点头,心里却像压了一块巨石。DNA结果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剑,既可能指向真凶,也可能将他最亲的人卷入深渊。回局的路上,他望着窗外逐渐苏醒的县城,第一次希望科技不要那么精准,或者,希望自己的怀疑只是一场荒谬的错觉。

(第二章 完)

第三章预告: 初步尸检报告和痕迹检验结果陆续出炉,指向熟人作案的可能性增大。胡小军跟随老刑警开始排查张艳的社会关系,却发现线索纷繁复杂。与此同时,一个关键的物证——一枚在现场发现的特殊金属环,让胡小军感到莫名的不安,因为这枚金属环,似乎与他熟悉的某个人有关……

上一章 第一章 初入警场,就遇到杀人案? 家里人当官,我警校毕业最新章节 下一章 第三章 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