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物证实验室的灯光比刑警大队的更加冷白,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化学试剂气味。
胡小军站在观察台前,看着实验室主任老周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密封的物证袋。
袋子里是些肉眼几乎难以分辨的尘埃,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却是一个微缩的物证世界。
"301室床脚静电吸附样本,"老周的声音平静得像在念说明书,"发现三根深蓝色涤纶短纤维,与县农机厂工装面料成分一致。"他移动镊子,指向另一个袋子,"304室窗台灰尘样本中,检出相同纤维。"
胡小军的心猛地一沉。他想起父亲那件洗得发白的工装,袖口都磨出了毛边。
老周又拿起一个更小的物证袋:"在304室鞋印旁提取到的男性短发,毛囊完整,已送DNA比对。"他顿了顿,"最特别的是这个——"
他调整显微镜,显示器上出现几粒深褐色土粒的放大图像,说道:"窗台灰尘中混有特殊土壤颗粒,含矿物成分和微量柴油残留,与城北废弃农机厂周边的土壤特征高度吻合。"
会议室里的风暴
"农机厂工装纤维!老厂区土壤!"老猫在案情分析会上用红笔重重敲着白板,"凶手不仅熟悉农机厂,最近还去过废弃厂区!"
会议室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瞟向胡小军——他的父亲胡建国不仅是农机厂老工人,更是出了名的爱去老厂区钓鱼。
"小军,"老猫(张诚)的声音突然响起,"你父亲最近去过老厂区吗?"
胡小军喉咙发干:
胡小军他...他常去那边钓鱼
"什么时候?案发前有没有去过?"
"我不太清楚..."胡小军的声音越来越小。他突然想起,案发前一天晚饭时,父亲裤脚确实沾着泥点,当时母亲还埋怨他把地板弄脏了。
深夜的对话
那晚胡小军辗转难眠。凌晨两点,他推开父亲的房门。胡建国正对着工具箱发呆,手里摩挲着那个缺失了挂环的旧工具箱。
胡小军爸,案发前一天,你是不是去老厂区了?
胡建国的手一抖,扳手"哐当"掉进工具箱里。这个细微的动静,在寂静的深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你问这个干什么?"父亲的声音有些发紧。
"现场发现了老厂区的土壤痕迹。"胡小军直视着父亲的眼睛,"还有农机厂的工装纤维。"
胡建国猛地站起来,脸色煞白:"你怀疑我?我是你爹!"
"正因为你是我爹,我才要问清楚!"胡小军的声音也在发抖,"专案组已经派人去老厂区搜查了,如果...如果查到什么..."
话没说完,他的手机突然震动。是老猫发来的紧急通知:
"速归队,搜查组在老厂区3号车间有重大发现。"
胡小军看了眼面色惨白的父亲,转身冲出家门。夜色中,他骑摩托的手都在发抖。老厂区的3号车间,是他小时候常玩的地方,父亲带他去钓完鱼,偶尔会去那里避雨。
意外的转折
搜查组的手电光束在废弃车间里交错。3号车间深处,一个被旧帆布遮盖的角落,藏着几个空酒瓶、一堆烟头,还有一件揉成一团的深蓝色工装。
"鞋印与304室提取的鞋印初步比对一致。"技术员报告道,"工装左袖口有破损,正在检测是否与现场发现的纤维匹配。"
老猫蹲下身,用镊子拨开工装,下面露出一个闪着金属光泽的小物件——一个断裂的钥匙环,挂扣的形态与现场发现的金属片完全吻合。
但就在这时,对讲机里传来另一组人员的惊呼:"2号车间发现新鲜血迹!正在采样比对!"
所有证据都指向老厂区,可每一条线索都像一把双刃剑,既可能指向真凶,也可能将父亲推向深渊。胡小军站在阴暗的车间里,闻着空气中熟悉的铁锈和机油味,突然想起小时候父亲在这里教他认工具的场景。
那个断裂的钥匙环,会不会是父亲工具箱上缺失的那个?而2号车间的血迹,又会属于谁?
(第六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