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单元如黑色的冰雹砸向监测站,金属外壳在撞击下发出沉闷的巨响。陈默死死攥着操纵杆,在密集的攻击中灵活转向,激光切割器的红光不断划破真空,将一颗颗黑色颗粒灼烧殆尽。但更多的先锋单元涌来,监测站的能量护盾已经出现了裂纹,警报声尖锐得刺耳。
“护盾能量剩余17%!”小远的声音带着电流杂音,“推进器三号受损,速度下降20%!”
陈默没有回头,目光死死锁定黑潮的侧面——那里的黑色物质流动相对缓慢,是预设的“诱饵点”。他必须再靠近一点,再吸引更多的黑潮注意力,为“新希望号”争取时间。
“还有三十秒到达预定位置。”他对着麦克风说,声音因缺氧而有些沙哑。宇航服的维生系统在刚才的撞击中受损,氧气储备正在快速下降。
就在这时,监测站的左翼突然传来剧烈的爆炸。陈默被冲击波掀离座椅,重重撞在舱壁上,眼前瞬间一片血红。当他挣扎着爬起来时,看到左翼已经完全消失,露出里面裸露的管线,蓝色的冷却液在真空中凝成冰晶,像一串破碎的眼泪。
“失去平衡!正在坠落!”
监测站打着旋儿冲向黑潮,速度越来越快。陈默能看到那些黑色物质里夹杂着无数扭曲的代码碎片,它们像贪婪的触手,正朝着监测站伸展过来。
“小远,启动最后的数据传输!”他嘶吼着按下操纵杆旁的红色按钮,“把原始坐标的核心参数发给‘新希望号’,重复发送,直到信号中断!”
“数据传输启动……”小远的声音变得断断续续,“检测到织网者清除单元……它们在……护航?”
陈默抬头看向舷窗。只见数十个银色的清除单元突然从侧面冲来,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那些黑色触手。它们的银色身体在接触黑潮的瞬间就开始变黑,但没有丝毫退缩,反而像融化的金属般附着在监测站的外壳上,形成了一层临时的防护层。
“谢谢你们。”陈默低声说,眼眶发烫。这些曾被他视为敌人的代码生物,此刻却成了保护他的盾牌。
监测站终于冲进了黑潮的侧面。没有预想中的剧烈撞击,只有一种诡异的粘稠感,仿佛穿过了一层流动的墨汁。四周瞬间陷入绝对的黑暗,连星光都被吞噬,只有清除单元的银色身体在黑暗中顽强地闪烁,像濒死的星辰。
“‘新希望号’发来信号!”小远的声音突然清晰起来,带着一丝惊喜,“它们已到达黑潮核心外围,准备发射编码规则!”
陈默的心脏猛地一跳。成功了!他们做到了!
他挣扎着爬到主控台前,调出“新希望号”的实时画面。屏幕上,那艘银白色的飞船正悬浮在黑潮核心的边缘,船身周围环绕着数百个织网者清除单元——它们是从织网者母星残骸里赶来的援军。飞船的前端,一道由原始坐标符号组成的金色光束正在汇聚,越来越亮,像一根即将刺入黑暗的长矛。
“发射倒计时:10,9,8……”
陈默握紧拳头,跟着屏幕上的数字一起倒数。他能感觉到监测站的外壳正在被黑潮缓慢侵蚀,清除单元的银色防护层已经变得漆黑,只剩下零星的光点在闪烁。
“3,2,1——发射!”
金色的光束猛地从“新希望号”前端射出,像一道撕裂黑暗的闪电,精准地刺入黑潮的核心。在光束接触到核心的瞬间,整个黑潮突然剧烈地颤抖起来,那些流动的黑色物质像沸腾的水般翻滚,无数灰色的代码碎片被金色光束点燃,发出耀眼的白光。
“编码规则生效了!”陈默失声喊道。
他看到那些被点燃的代码碎片开始重组,在金色光束的引导下,渐渐凝聚成与原始坐标相同的符号。它们像蒲公英的种子,随着黑潮的流动飘散开来,所过之处,黑色物质开始退去,露出里面原本的星空。
这就是“补天计划”的真谛——不是摧毁黑潮,而是用正确的代码修复它,将这团宇宙错误代码,转化为有序的星尘。
但黑潮的反抗异常激烈。核心处突然爆发出一股巨大的能量冲击波,金色光束剧烈摇晃,“新希望号”的船身被掀得倾斜,防护罩瞬间布满了裂纹。
“‘新希望号’受损!编码规则传输中断!”小远尖叫道。
陈默的心沉到了谷底。他看向主控台上的能量读数——监测站的核心处理器还在运转,虽然只剩下最后5%的能量,但足够发送一次短距离的数据脉冲。
“小远,把所有剩余能量集中到通讯模块!”他做出了决定,“我们来接力!”
“可是……这会彻底摧毁监测站!”
“照做!”
陈默将自己的神经接口与主控台连接,手动输入原始坐标的核心参数。他能感觉到自己的意识正在与监测站的系统融合,那些冰冷的代码在脑海里流淌,与他的记忆、他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他想起了月球背面的监测站,想起了李教授的笔记本,想起了张启明的信任,想起了“新希望号”上那些素未谋面的宇航员。
这些记忆化作数据流,与原始坐标的参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道温暖的金色脉冲。
“能量准备完毕。”小远的声音带着哭腔,“再见了,陈默。”
“再见,小远。”陈默微笑着按下了发送键。
监测站的核心瞬间爆发出耀眼的光芒。这道光芒穿透了黑潮的黑暗,穿透了织网者清除单元的残骸,精准地与“新希望号”的金色光束连接在一起。陈默能感觉到自己的意识随着这道光束飞向黑潮的核心,看到那些混乱的代码在他的记忆数据流中变得有序,看到黑色物质一点点退去,露出里面璀璨的星河。
原来,原始坐标的最终秘密,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承载着人类文明记忆的“活代码”。只有带着情感和记忆的代码,才能真正修复宇宙的错误。
在意识彻底消散前,陈默仿佛听到了无数声音在呼唤他的名字——有李教授的,有张启明的,有“新希望号”舰长的,还有织网者那金属般的低语,它们交织在一起,像一首跨越星际的歌谣。
他笑了。
黑潮的核心爆发出最后的光芒。金色的代码之雨从核心洒落,像一场盛大的宇宙烟花,将那些黑色物质彻底净化。当光芒散去,原本被黑潮占据的星域露出了清澈的星空,织网者母星的残骸周围,开始有新的星云凝聚,冰晶符号在其中温柔地流动,像初生的生命。
“新希望号”缓缓驶离黑潮区域,船身上布满了伤痕,但依旧坚定地朝着那颗绿色星球前进。船员们站在舷窗前,看着那场代码之雨,没有人说话,只有泪水无声地滑落。
他们知道,有人永远留在了那里,化作了星尘的一部分,守护着这片被修复的宇宙。
一年后,“新希望号”成功登陆绿色星球。船员们在那里建立了第一个人类殖民地,并发现了织网者留下的信息——它们用冰晶符号在岩壁上绘制了一幅星图,标注了无数宜居行星的位置,而在星图的中心,是太阳系的坐标,旁边画着一艘小小的监测站,船头站着一个模糊的人影。
地球收到了来自绿色星球的消息,也收到了那场代码之雨的残留数据。张启明带领着科学家们解析出了其中的记忆片段,李教授的日志、陈默的冒险、织网者的挣扎……这些故事被刻在月球背面的新监测站里,成为了人类文明走向星海的第一块里程碑。
而在柯伊伯带的边缘,偶尔有星际旅行者会看到一片特殊的星云。那里的星尘总是以螺旋的形状旋转,中心有一道微弱的红光在闪烁,像一柄永不熄灭的激光切割器,又像一双注视着宇宙的眼睛。
有人说,那是陈默的灵魂在守护着这片星空。
有人说,那是原始坐标的代码在歌唱。
还有人说,那是所有为宇宙秩序牺牲的生命,在星海中留下的回声。
无论真相如何,那片星云都成了星际航行者的灯塔。每当飞船经过时,船员们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朝着那道红光的方向,敬一个沉默的礼。
因为他们知道,在那片星尘里,藏着人类文明最勇敢的故事,和宇宙中最温暖的代码。